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12KB ,
资源ID:106728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67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0所名校】2019届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三上学期学前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0所名校】2019届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三上学期学前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届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三上学期学前考试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

2、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这一变化( )A 避免了决策失误 B 有利于权力制衡C 削弱了宰相职权 D 提高了行政效率2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 )A 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B 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C 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D 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提到:“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其

3、中“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的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4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叙述出处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清圣祖实录联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清世宗实录今联虽逾六袠,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几之劳勚。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清高宗实录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B 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C 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唯一方式D 乾纲独断是

4、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5孟德斯鸠说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为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一种能彼此调节配合并相互制约的制度。”下面关于美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则无法再通过B 总统无需国会的批准,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C 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D 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众议院确认6洛克纳是纽约一位面包主,他起诉纽约州刚订下的“每月最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0小时”的法律侵犯他的“合同自由”和私人财产权,最终在1905年最高法院判定他胜诉,纽约州的最长劳动时间法律经“司法审查”为“不合格”。

5、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A 美国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B 最高法院实际上为农民阶级利益服务C 本质上体现了对自由市场经济的维护D 推动了美国社会专制化7近代以来法国共和国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这反映了( )A 法兰西共和国之路历程一帆风顺B 经济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C 法兰西共和国之路历程非常艰难D 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8雅典城邦曾经历了库隆暴动和庇色斯特拉托及其子的长期僭主统治,为防范僭主制,保护公民自由权利,克利斯提尼( )A 废除债奴制B 发放观剧津贴C 实行陶片放

6、逐法D 四百人议事会9雅典公民确是如我们所能想象的那样充分参与政治活动。每个人无论贫富,除了不能成为将军外都有机会去做任何事情。更引人注意的是,所有重要的政治决策要得到公民大会亦即参加会议的多数公民的同意。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 )A 雅典居民享有充分民主权力 B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一切官职C 雅典民主体现绝对平等与公正原则 D 考虑欠周的感情色彩可能会影响决策10柏拉图曾说:“在雅典通过抽签,任何一个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议事会占有一席,进入议事会没有出身和财产的限制,对他们唯一的特殊要求就是能招之即来,来之能用。”这表明当时雅典( )A 政治民主存在泛滥的危机B 公民的参政权利与生俱来

7、C 公民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利D 权力分散不利于民主决策11十二铜表法禁止在城内埋葬尸体,其第10表第1条辞曰:“不得在市区内埋葬或焚化死者。”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 )A 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B 具有环境保护意识C 注重调整公民之间的关系 D 限制了贵族的权力12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 )A 注重兼顾多方利益 B 强调维护公共利益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13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这

8、说明在古代罗马( )A 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B 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C 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D 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14对外征服给罗马帝国带来巨额财富,也使大批富有家庭的战士阵亡,致使其家产落人妇女手中,而妇女又不能和男子一样为国家出钱出力,导致国家出现经济困难。执政者从国家的利益出发,让拥有财产的妇女遇到战争时向国家纳税。罗马执政者的举措( )A 限制了妇女对财产的管理权B 有利于维护妇女的权益C 使妇女获得平等的政治地位D 阻碍了罗马的民主进程15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

9、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 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16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作者评价的是( )A 义和团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1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木质上反映出清

10、朝统治者( )A 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B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C 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D 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18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 )A 是对中国国情正确分析基础上作出的结论B 中共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 实际上是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否定D 强调农村与城市革命协调发展19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

11、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这样评价的根本原因是( )A 太平天国运动既没有反对帝国主义也没有对反封建主义B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无本质的区别C 当时中国社会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D “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20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

12、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在此,梁漱溟( )A 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B 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 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 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21“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苏联人,1923年,苏联政府派遣他任中国国民党的首席政治顾问),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这段论述可用于解释( )A 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必要性B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C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源D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3、的重要性22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可说明( )A 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B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D 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23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

14、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24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 建立苏维埃政权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25“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

15、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 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B 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C 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26当代学者朱兆华认为:“(新中国)这种体制内的监督, 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文中“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是指(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依法治国”方略写

16、进宪法2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主要是指( )A 建立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其扩展至全国。B 实现了全国统一和抗美援朝的胜利C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28原新华社记者高粱曾回忆道:“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

17、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 )A 是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成果B 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C 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军事上的短暂停火D 加强了亚非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系291974年,邓小平全面阐述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他指出,“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这

18、一理论表明中国政府( )A 抛弃阶级斗争思想来思考问题B 外交方针和政策出现重大变化C 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D 从国际格局变化出发来调整外交战略301990年11月21日,有34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这表明( )A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 B“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C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 D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19、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特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材料二构建人类命

20、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

21、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思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35年一位英国人撰文评价东印度公司采用公开考试竞争原则选拔文职人员时说:“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1836年英国观察家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

22、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据马桦英国文官考试研究等材料二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立了“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个月内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相继颁布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

23、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总的来看,公务员制度在抗战之前推行效果相对较好,而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据扬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探索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文官制度实践效果不同的原因。33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霸权开始失能,其过程跌宕起伏,对国际关系产生了童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大事记(部分)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

24、1968年,民权运动领导人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19681971年,美国先后发生六次美元危机1972年,水门事件爆发,直接导致1974年尼克松总统辞职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综合国力在冷战后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美国的实力虽然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之时,欧盟、中国等“五大力量中心”成员的实力也都有引人注目的提升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刘建飞美国霸权失能与多极化趋势初现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造成美

25、国霸权失能的内外因素。(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霸权加强的原因。(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际格局特点。2019届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三上学期学前考试历 史 答 案1D【解析】从唐代三省程序分工到宋代前期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可提高行政效率,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B项错误;材料的做法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不能避免,A项错误;由材料“决策、执行一体化”,说明宋代前期在权力制衡和削弱相权方面做得不够,排除BC。2B【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监察制度既有定期监察又有突击督察,既有刺史监察又有司隶校尉监察,这说明当时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故B正确;材料并

26、不能体现西汉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是说明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郡守的履职权限的扩大,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临时突击督察派遣司隶校尉”,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监察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D【解析】科举制度是按才干选拔官吏的制度,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世卿世禄制依据的是血缘而非才干,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察举制依据的是孝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依据的是门第族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27、故本题选D。4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今联虽逾六袠,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几之劳勚”等信息可知,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总揽政事、日理万机,故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D项正确。材料涉及三帝勤于政事,但没有涉及命令执行的情况,且“完全”的说法错误,排除A。勤政作风与封建王朝的衰落并无直接联系,且封建王朝的衰落与多种因素有关,与材料不符,排除B。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唯一”,排除C。5C【解析】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体现的是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总统否

28、决过的法律,国会也可能再通过,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统需国会的批准才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参议院确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解答推理型选择题可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6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起诉纽约州刚订下的每月最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0小时的法律侵犯他的合同自由”,“最高法院判定他胜诉,纽约州的法律经司法审查为不合格”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纽约州的法律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反映了

29、此时美国对自由主义经济的维护,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最高法院实际上为农民阶级利益服务,而是强调对自由市场经济的维护,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社会专制化的信息,且与美国史实不符,排除D。7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之前,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却更换频繁,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之路历程艰辛的反映,故排除A,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对法国政治力量的影响,而是强调法兰西共和国之路历程非常艰难,排除B。材料信息不涉及外国干涉打断法国的民主化进程的相关内容,而是强调法兰西共和国之路历程非常艰难,排除D。【点睛】

30、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结合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8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实行陶片放逐法,将威胁到公民利益的人流放外邦,故C项正确。废除债奴制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A。发放“观剧津贴”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排除B。四百人议事会是梭伦改革的内容,克利斯提尼建立的是五百人议事会,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9D【解析】据材料“所有重要的政治决策要得到公民大

31、会亦即参加会议的多数公民的同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与滥用,部分公民会有考虑欠周的感情色彩,这可能会影响决策,故D选项正确;民主权力只限于雅典公民,不是居民,故A选项错误;B选项错在“一切官职”,过于绝对,故B选项错误;C选项错在“绝对平等与公正”,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方法有二:一是紧扣材料信息“政治决策要得到公民大会亦即参加会议的多数公民的同意”,二是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0C【解析】材料中不能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泛滥危机,相反是在强调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种相对平等,A 错误;材料不是在强调公民的

32、权利来源,B 错误;材料突出了公民不受财产的限制、机会相对均等,C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权力的分散,D 错误。11B【解析】材料讲的是对尸体处理的规定,因为尸体处理不好,会导致细菌的产生和扩散,这也就表明了十二铜表法具有环境保护意识,所以答案选B。AD都是十二铜表法的影响,排除;C是公民法的内容,排除。12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以便通行、不至影响邻地”等字眼均在强调十二铜表法是注重兼顾多方利益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是维护公共利益而是兼顾多方利益,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十二铜表法还没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后来的启蒙思想家才有这样的理念,选项C不符合题意,

33、排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是后来的启蒙思想家才有这样的理念,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3C【解析】“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体现出罗马法迅速审判的理念,诉讼当事人应按照法律规定时间内到庭,否则法律将判为败诉,体现出法律的权威,表明古代罗马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C正确;A材料表明诉讼当事人双方都应在规定时间内到庭,无法体现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也无法体现随意性,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审判程序,排除D。14B【解析】执政者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使妇女和男子一样担负起国家的责任,让拥有财产的妇女遇到战争时向国家纳税。但是令罗马执政者没有料到的是,这样做的结果,却

34、使妇女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不能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的困境,客观上承认了妇女对财产拥有和管理的权利。故B正确,A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执政者的举措有利于维护妇女的权益,有利于罗马的民主进程,D错误。1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外交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在近代中国没有成为世界强国,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压迫。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自强。故C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名师点睛】1943年l月,中美、中英新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美英建

35、立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互惠关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盟国间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虽然有其局限性,其法理作用与实际效果也并非完全一致,但是无论如何,中美中英新约的签订毕竟顺应了时代潮流,是种历史的进步,应予以基本肯定。16B【解析】“特权的森严、贫民失望”等字眼体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不涉及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所以本题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7D【解析】材料“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体现了清政府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国家主权,说明了清政府国家主权

36、观念较淡薄,与对外政策灵活务实不符,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闭关的认识问题和西学东渐,故B、C项错误。18C【解析】由题干信息“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可知,李立三认为从乡村开始革命不能取得最终胜利,革命的重点还是应该从统治阶级“头脑与心腹”的城市开始,实际上是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否定,排除D,C项正确。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时期,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武装斗争一再失败,可知李立三认为中国革命应从城市开始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并未对中国国情进行正确分析,排除A

37、。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武装斗争一再失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已经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排除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9C【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无法担负起建设新国家的重任,是因为太平天国本身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发展停滞,也没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产生,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BD项说法错误。点睛:材料“只有在中

38、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是解题的关键。20D【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即体现对五四运动的肯定;“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即体现“要讲求民主法治原则”。综合起来看,材料主旨,即应该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故D项正确,ABC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主旨不相关,排除。点睛:材料“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 “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是解题的关键。21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可知时间是1927年,由“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可知鲍罗廷不了解

39、中国国情,难以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正确判断,故此段论述可用于解释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的兴起是在192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源在于“左”倾错误,且时间也与材料不符,排除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对中国革命的正确的探索,与材料不符,排除D。22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20年代中期信息可以知道当时是国民大革命,而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说明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陈独秀右倾错误,故本题选择A项,B不符合材料中意思,C是30年代,D材料中没有反应。23B【解析】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二月革

40、命后人民的主要的要求不是反对专制斗争,故A错误;当时人民强烈要求退出一战,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故B正确;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实际权力,故C错误;当时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镇压群众运动,引发人民不满,不是“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形势发展与人民的愿望要求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和史实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过

41、程。材料中列宁强调“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与这一精神相符的只有四月提纲,列宁在这个提纲中提出无产阶级当前的任务是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故选A。和平法令主要内容是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排除B;C是政权建设,和题意无关,排除;土地法令是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排除D。考点: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十月革命“四月提纲”25B【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1999年将

42、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故选B。A,C错在“为现代民主奠基”,D错在第一次跃迁起点指的是辛亥革命。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不同时期2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与题意相符,所以这一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中“避免了多党竞争”的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

43、7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改变”的时间是在“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结果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A项是指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项抗美援朝的胜利是1953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国家的统一大业到今天仍没有完成;C项是1971年重返联合国;D项是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故本题选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大改造28B【解析】材料中讲述的是在联合国更换国旗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这次历史事件指的是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这一外交事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不是“一

44、边倒”政策的结果;C、D选项与此无关。2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状况。由材料关键信息“1974年,三个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逐渐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中日、中美相继建交,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抛弃阶级斗争思想、“外交方针和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排除AB;D项本身错误,此时仍然属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期间。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新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系列状况【名师点睛】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要把握住“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的

45、内涵及表现。把“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及影响”纳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来认识。另外,要注意准确区分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与实现正常化。前者,即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者,即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3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国际格局的变化。“新欧洲”不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所以B不符合题意;欧洲一体化在二战后初期即开始,所以C不符合题意;D项内容与题干内容没有关联,所以D不符合题意。由“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并结合题干中的时间可知两极格局下的分裂状态在欧洲结束,故选A。考点: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多极化趋势出现冷战结束31(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2)评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但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3)理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原则上,答案相近即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可知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根据材料一“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