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虽然该园内没有宏伟
2、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冬酷暑,祭拜人员都络绎不绝到此仰望古槐,以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这种“寻根”现象( )A 说明传统宗法观念影响深远B 得到了全体国人的一致认同C 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D 导致了封建迷信思想的复活2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这表明张鸣认为( )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 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 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3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
3、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 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B 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C 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D 郡县制度的持续深化4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 甲说、乙说B 甲说、丙说C 甲说、丁说D 乙说、
4、丙说5在某一朝代的疆域中,扬州地区曾先后属于“江浙行省”和“河南江北行省”。这一朝代应该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6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7制度史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承秦制”,但不是对秦制的“拿来主义”,而是在秦制基础上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汉朝实行的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是()A 刺史制度 B 丞相制度 C 察举制度 D 内阁制度8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以尚书与三公对言,三公权不及尚书;以尚书与中书对言,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
5、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A 权力重心在中书 B 皇权逐步加强 C 外朝受内朝牵制 D 三省已具雏形9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10某机构不设考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 )A军机处B内阁C参议院D中朝1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
6、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 分封制B 三省六部制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1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民主制的形成B 个人主义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主要特征C 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D 古希腊航海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13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其中“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含义理解准确的是( )A 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B 正式确立了
7、雅典的民主制度C 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黄金时期D 导致了社会动乱14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如图)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B 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C 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D 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15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哲学家和演说家构建的民主与法制理念在古罗马能够被轻易接受。这反映了古代雅典和古罗马( )A 有相同的政治理念 B 两国国情基本相同C 有类似的经济生活 D 都尊重公民的权利16古罗马法中关于
8、“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 )A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B 注重保护私人利益C 通过立法防灾治灾D 具有环境保护意识17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18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
9、,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里的“变化”主要指的是( )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光荣革命的结束C 王位继承法的颁布 D 权利法案颁布19恩格斯曾说:“(英国19世纪初)下院通过它的贿选问题委员会宣布下院是靠贿赂选出来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不是靠贿赂而是由选民自由地选出来的。”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 )A 营私舞弊充斥各个社会领域 B 代议制民主仍受制于财产多寡C 腐败已成为主要的社会同题 D 基层民众仍不享有民主权利20“(美国)在邦联时期,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债台高筑,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终于激起了谢司起义;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美国当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0、( )A 镇压人民起义B 打击外来侵略C 强化中央权力D 进行军事动员21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 联邦体制B 分权制衡原则C 共和制度D 主权在民原则22近代以来法国共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这反映了( )A 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B 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C 法兰西共和之路历程非常艰难D 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
11、231891年,德皇威廉二世在一次公众集会上宣称帝国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我不能容忍有另外的主人。”他甚至向一批年轻的新兵宣布如果你们的皇帝命令你们向父母开枪,你们应当照力、。”材料主要强调( )A 德皇威廉二世开始实行独裁统治B 德国代议制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C 德国的代议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D 德皇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24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 首
12、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C 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D 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25“民主的方法是做出政治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个人通过竞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到做出决定的权力”。近代时期,下列机构(或职务)的产生方式与材料表述不相符的是( ) A英国下院 B美国总统 C德国联邦议会 D法国众议院2626“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A 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B 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C 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D 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27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
13、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也正是基于这种需求。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A 勒索赔款B 协定关税C 建立租界D 割香港岛28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 英国军队B 法国军队C 英法联军D 八国联军29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 “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 对西方列
14、强产生崇拜心理D 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30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B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D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31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 平均分配土地B 产品上交国库C 建立民主政治D 兴办学校教育32某班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5、的序幕?”讨论结果如下,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是太平天国运动( )A 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 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 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
16、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依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
17、,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罗马时代,法律之范围,极端狭小,故曰:“法律者,维持城市化秩序所必需之规则之总和也。”基此定义,法律只建筑于限制极严之功利基础,其作用,在维持现状,在维持已然之社会生活,则当日之法律,并无创造性也明矣。然则其原因安在耶?曰,当日之国家,只可谓各家族之联合体,家族内部之处置,国家不得从而干涉之,故有权者为家族,而非国家,有严格之家法,而无有力之国法也。降至西历
18、纪元前后,受希腊哲学思想之影响,法律观念为之一变,赛尔苏斯曰:“法律者,善良公平之艺术也。”意若曰:法律者,何者为善,何者合乎正义,何者足称平允之标准也。其基础,导源于自然法,嗣因与天主教一直吻合,复受宗教势力之推助,故是项理论,颇有权威,而足以推翻前说。陈朝壁罗马法原理材料二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
19、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人法律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及其共同历史价值。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3世纪末以来,英国议会的角色不断变化。在封建时代,议会是等级君主制的议事场所。在专制时代,议会是专制王权的统治工具。议会反抗王
20、朝的统治是在斯图亚特时期,那个时候,议会是革命的领导核心现代民主不是从古典民主发展出来的,它的源头在中世纪。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但民主制度并没有到来。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创造的是“少数人的统治”,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这个制度在英国历史上叫“旧制度”。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材料二托克维尔,乃至以前的柏拉图以及后来的哈耶克的观念失误正在于此:他们高估了民主制度的“统计”功能,低估了民主所推动的“协商”过程,所以才悲观地预测民主终将导致“多数暴政”和整个社会的“平庸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又可以说美国民主之所以避免了托克维尔所担心的“多数暴政”和“社
21、会平庸化”,正是因为美国国父们将“托克维尔式的悲观”溶入了制宪时的考虑。他们对暴政无论来自政府还是民众都有着充分的估计和警觉,所以才设计了一个各方“充分制衡”的复杂政治机器复杂的制衡装置使精英主义和平民权利、理性和利益之间形成一种均衡互动,维系美国200多年来大多数时候的国泰民安。 刘瑜民主的细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3世纪末以来英国议会角色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复杂的制衡装置使精英主义和平民权利、理性和利益之间形成一种均衡互动”的?并且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2018-2019学年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历 史 答 案1A【解析
2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寻根问祖”的现象是宗法制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故C项错误;“寻根问祖”不是封建迷信,故D项错误。2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的“制度”为秦朝开创的郡县制,郡县制下地方官员“都是皇帝的雇员”,皇帝可以动员全国人力、物力,“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故A项正确;B项错误,科举制开始于隋朝;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郡县制维护国家稳定的作用;D项错误,内阁制开始于明朝。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郡县制的推行,它标志着官僚政治由此而建立,
23、故而取代了血缘政治,故而出现了所谓的“公天下”。在此,学生要认识到官僚政治往往强调官僚由中央选拔而非世袭继承的,这便打破了先秦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即血缘政治或贵族政治。在此,学生要正确区分官僚政治与血缘政治。这在以后的高考中还会是一大重点和常考点。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与题干材料核心信息不相符合,排除;D项从属于B项。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4A【解析】本题主
24、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甲,乙分别为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丙指的是元朝实行中书省和行省制度,丁指的是清朝实行军机处, 所以丙丁可排除。综上,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首次实行行省制度,故排除ABC,选D。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希腊和罗马制度的对比。三者都扩大了统治基础,故本题选B项。梭伦改革的内容不是选拔官吏的政策,故不选A项;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是民主政治,故不选C项;雅典实行抽签选举,故不选D项。7A【解析】西汉中后期刺史制度是对以前
25、监察制度的发展,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地方监察制度,故选A。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最高行政官,排除B;察举制度是盛行于两汉的选官制度,排除C;明朝内阁制度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建立的,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排除D。8B【解析】材料是说在汉代,以丞相为首的三公的权力不如皇帝身边掌管文书的小官尚书的权力大,而尚书不及中书的权力大。我国封建社会皇帝大权独揽,所以权力重心在皇帝,故A错误;题干反映汉代官制下,三公九卿权力减小,而尚书等皇帝亲信权势上升,这有利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中外朝制度下,中朝即内朝是决策机构,而外朝为执行机构,权属不同,故C错误;东汉时期出现了尚书台,开始形成办公机
26、构,但是中书省和门下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陆续出现,隋朝才出现三省制,D错误。9C【解析】据材料提到,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属于明朝设立,故C正确。唐朝没有设立内阁,故A排除。元朝也没有内阁,故B排除。清朝有内阁,但不是最早的朝代,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1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反映清代的军机处只是跪受笔录,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军机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机构是军机处而非内阁,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古代没有参议院,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27、该机构是军机处而非中朝,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正统思想军机处11D【解析】A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很容易导致诸侯混战的局面,排除;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B项是C项的一个表现,排除B、C;D项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有助于维持长期的文明统一的局面,故选D。12C【解析】决定古希腊民主制形成的是经济因素,即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不是地理因素,A错误。B、D材料未体现,错误。根据材料中的“这种自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以反映出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影响,即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产生重要影响,C正确。13A【解析】梭伦改
28、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建立了陪审法庭和四百人会议,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故选A;B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作用,排除;C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影响,排除C;梭伦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降低社会动乱的风险,排除D。14C【解析】由材料中的“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可知“陶片放逐法”是维护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C正确。材料中不涉及法律严酷,A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公民陶片投票,不涉及公民素质,B错误。雅典民主政治的成熟是在伯利克里时期,D错误。15D【解析】 “古代雅典哲学家和演说家构建的民主与法制理念在古罗马能够被轻易接受”反映了古代雅典和罗马都尊重公民的权利。
29、古代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而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尊重公民的权利;古罗马重视法制,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罗马也重视公民的权利,故选D。古代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古罗马是贵族寡头性质的共和制,两者追求的政治理念不同,基本国情也不同,经济生活也不同。排除ABC。16B【解析】材料是强调私人利益,而非重视遵循自然规律,故A项错误;题中所说的不能擅自改变雨水的流道,是为了避免影响到邻人的家庭利益,体现罗马法注重保护私人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调节的是邻里利益关系,与“防灾治灾”“环境保护”无关,排除CD项。17A【解析】
30、材料“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说明罗马法是近代大陆的法律基础,故选A;罗马法维系的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而欧洲近代是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所以罗马法不可能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排除B;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民主制度而非资产阶级民主,排除C;人类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说罗马法改革欧洲历史发展方向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D。18A【解析】由材料“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这实际是揭示责任制内阁形成后,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因此才有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的现象,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的结束于1688年,权利法案颁
31、布于1689年,时间不符,故BD错误。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标志着英国在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国王尚掌握行政大权,排除C。19B【解析】“靠贿赂”选出来的是在强调代议制民主其实仍然是受制于财产多寡,其实也是金钱的民主,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各个社会领域说法太不准确,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强调腐败的严重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仅仅涉及“靠贿赂”选举,而不涉及腐败的问题。20C【解析】题干中“邦联时期”“经济濒临崩溃”“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英、法、西等国虎
32、视眈眈”等信息显示了独立之初的美国实行邦联制和邦联制下美国的困境。根据所学,在邦联体制下,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的权力很大,政府的松散无力不能适应美国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故选C。ABD是邦联制的弊端的体现,排除。21A【解析】从材料1788年可得出美国此时已经通过了1787年宪法。从材料“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这一信息,可知材料所述的是美国的联邦体制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克服邦联制下地方松散的弊端,故A项正确;分权制衡原则立法、司法、行政三者的关系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共和制度是美国政体而非
3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原则主要体现在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利结构22C【解析】根据材料“90年内更换12部宪法”可知法国宪法的频繁更迭说明法国国内各种势力较量的激烈,法国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从而表明法国在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C项正确。A B D三项只是强调宪法变更的原因,排除。所以选C23B【解析】根据“帝国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我不能容忍有另外的主人”,体现出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皇权至上的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B正确;1871年德国通过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34、A项中“开始实行独裁统治”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德国的封建专制色彩,排除C;德国政府首脑宰相,D错误。24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德国首相俾斯麦提交的法案遭到议会的否决,俾斯麦指使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新选举的议会被迫通过了该法令,议会在与首相的斗争中败北,说明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故答案为B;帝国议会被联邦议会解散,A排除;皇帝有批准法律的实际权力,排除C;联邦议会拥有立法权,排除D。25C【解析】本题要抓住关键词“通过兑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做出决定的权力”,强调民主普选产生,题目四个选项中,只有德国的联邦议会是由各邦代表组成的,故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表述不符。所以答案
35、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26C【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即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从“竹枪”、“铜灯”的物件,以及“未闻枪声震天”、“不见烟火冲天”的景象,可知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民吸食鸦片所带来的危害,故B项正确;A项“侵华的暴行”是对题干材料的误解,故排除;C项“烟草”说法错误;D项“工业文明”说法错误。2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1851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选B。AC两项是其目的的体现。28C【解析】
3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C正确;英国军队是火烧圆明园是凶手之一,故A排除;法国军队也只是火烧圆明园是凶手之一,故B排除;八国联军侵华在1900年,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1861年火烧圆明园”,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9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统治者对外界的世界不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其他地区皆是“蛮夷之地”。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加深,清朝统治者的传统观念受到强烈冲击,不得不改变对西方国家的看法和称谓。30C【解析】太平天国领导人以上帝众子自
37、居,且以洪秀全为“日”,说明他们借助神权为自己的地位找寻合法性依据,其目的是强化等级秩序。题干提到太平天国确立等级秩序,这是不平等的体现,故A错误。题干中所提风雨等自然现象是为了烘托诸王的地位,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无关,故B错误。诸王以上帝之子自居,洪秀全为“日”,其他为风雨雷电,说明洪秀全在诸王中处于至高地位,因此这种做法体现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借助宗教神权以明确等级秩序的思想,故C正确。材料体现了太平天国的封建等级意识,不是为增强核心凝聚力。故D项错误。3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要明确题干中的要求“对民众最具有吸引力”,所谓的“民众”指的是农民。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对
38、农民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就是土地问题,故A正确。32D【解析】材料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主要是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其意义,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承担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33(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2)说明: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或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
39、皇权有一定制约。(3)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作用: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解析】(1)结合材料“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可知官僚政治产生于集权的需要,从权力和世袭角度分析变化即可。(2)联系所学知识,秦代可以从相权制约皇权的角度说明,汉代可以从董仲舒“新儒学”中“天人感应”的思想角度说明,隋唐可以从三省六
40、部制的角度分析制约皇权的因素。(3)结合材料“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见行省权力虽大,但集权于中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部分地区直接由中央管理。(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看出官僚政治的运转方式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材料二的信息折射出官僚政治一定程度制约皇权,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决策失误,提高效率。34(1) 变化:从认为法律是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的到认为法律是用来维护公平正义的。原因:受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自然法的影响;天主教势力的推动。(2) 差异:中华法系礼刑结合(重公法),以家族国家为本位;罗马法重私法,以个人权利为本位。中华
41、法系“法自君出,权尊于法”;罗马法权力服从于法律。中华法系追求息讼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古罗马法公开审判,追求正义。共同历史价值:在当时有利于巩固统治;对后世法制建设有深远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法律者,维持城市化秩序所必需之规则之总和也”可见认为法律是用来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者,何者为善,何者合乎正义,何者足称平允之标准也”可见认为法律是用来维护公平正义的。第二小问,由材料“受希腊哲学思想之影响”可见受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由“导源于自然法”,可见受自然法影响;由材料“复受宗教势力之推助”,可见受天主教势力的推动。(2)第一小问,由材料“礼刑互补”“家族国家本位”可见中华法系礼刑
42、结合,以家族国家为本位;由材料“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可见罗马法重私法,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由材料“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可见中华法系“法自君出,权尊于法”;由材料“权力服从于法律”,可见罗马法权力服从于法律。由材料“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可见华法系追求息讼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由材料“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可见古罗马法公开审判,追求正义。第二小问,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及其共同历史价值可以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归纳。35(1)变化:从君主专制时代一定程度上制
43、约王权的议事场所,到革命的领导核心、国家的权力中心。因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和权利法案的颁布;启蒙思想的影响。(2)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避免了直接民主制的弊端;维护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提高了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调节了不同利益集团冲突。史实说明: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国会采用两院制,两院议席分别采用等额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总统和议员采用选举制、任期制,众议员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总统间接选举产生;最高法院法官除非渎职任职终身,以利于司法独立。【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在封建时代,议会是等级君主制的议事场所”、“斯图亚特时期,那个时候,议会是革命的领导核心”“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从不同时期归纳议会的作用。第二问,要从政治、阶级、经济和启蒙思想等方面归纳。 (2)第一小问,由材料“美国民主之所以避免了托克维尔所担心的多数暴政和社会平庸化”“复杂的制衡装置使精英主义和平民权利、理性和利益之间形成一种均衡互动,维系美国200多年来大多数时候的国泰民安。”可从美国1787年宪法克服直接民主制的不足,维护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分权制衡的优点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可以从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出来的三大原则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