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426.95KB ,
资源ID:10321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32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3 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还**)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3 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学案(含答案)

1、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1证据推理能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并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等都是证据推理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例析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是还是,利用乙醇和钠的反应,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放入足量的钠,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量的乙醇,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知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1)实验前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_。(2)有人认为装置中有空气,所测的气体体积应扣除装置中空气的体积,才是氢气的体积,你认为_(填“正确”或“不正确”)。(3)如果实验开始前b导管

2、内未充满水,则实验结果将_(填“偏大”或“偏小”)。(4)若测得有1.15 g C2H6O参加反应,把量筒c中的水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280 mL,结合计算和讨论得出_(填“”或“”)正确。答案(1)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右侧导管插入水槽中,微热烧瓶,右侧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不正确(3)偏小(4)解析该实验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根据产生气体的体积可以确定被置换的氢原子的个数。(3)中如果实验开始前b导管内未充满水,则会使排出水的体积减小,故实验结果偏小。(4)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是0.

3、025 mo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012 5 mol,即乙醇分子中的6个氢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并不完全相同,有1个应不同于其他的氢原子,从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中所示。点评此类试题一般以教材实验为命题素材,平时学习时一定要做好教材实验,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理解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2模型认知通过对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理性认知并进行初步吸收和加工,用有序的思维去分析化学问题等都是模型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例析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甲烷,甲烷的二氯取代产物只有一种结构B乙是乙烯,乙烯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是苯,苯结构比较稳定,不能发生氧化反应D丁是乙酸,一定条件下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答案A解析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甲烷中所有氢原子位置相同,所以其二氯代物只有1种,A正确;乙是乙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错误;丙是苯,苯结构比较稳定,但可燃烧,为氧化反应,C错误;丁是乙醇,不是乙酸,D错误。点评由有机物分子结构模型认识有机物的性质,根据有机物知识的内在规律,建立相关的思维分析应用模型(如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等),都能较好地培养模型认知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