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08KB ,
资源ID:103176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31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泸县XX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泸县XX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1、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这一历史观点主要是基于分封制A使周天子处于宗主的地位B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C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D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2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地位上升,王室衰微,大国称霸。在各诸侯国内部,也渐渐地发生着性质相同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春秋时期A统治集团中的等级制趋于瓦解B贵族政治为官僚政治所取代C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不

2、复存在D贵族无力继续垄断政治权力3云梦秦简语书中提到“凡良更,又廉洁,敦诚而好佐上:以一曹事不足独治也,故有公心又有自端也,面器与人治,是以不争书”即凡是良更,廉清、忠诚而能为君上效力:他们知道一曹的事务不能独断独行,所以有公正之心又能够纠正自已,厌与别人争论治理的方法,所以不拘于自己的理解争执不体,这说明,秦朝A对官员行为有明确的规范B对官吏提出了职业道德要求C注重对官员的考核与评价D官吏的选拔做到了德才兼备4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作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这位年轻人最早可能生活的朝代和他理想中的任职部门应该是A.隋朝  尚书省B.唐朝 &nbs

3、p; 门下省C.汉朝 丞相D.秦朝  太尉5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D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6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A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C周天

4、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7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8(题文)据史记记载,秦朝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主管监察的最高官吏,其位上卿,“掌副丞相”,监察百官。在地方上设监御史,其地位可以和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监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务。这说明A御史的选任体现了皇权至上    B监察系统形成了

5、独立的体系C其目的在于树立御史的权威    D御史掌握的监察权逐步扩大9外国列强在中国获得的下列特权,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ABCD10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列强获得这一权益是在 A.南京条约附件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秦创立并推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当时的积极作用有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B避免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C缓解了社会矛

6、盾,有助于长治久安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12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将人民的权利义务列入其中的国家根本大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3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14(题文)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

7、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B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C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D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15“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而此时清朝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海军军官普遍生活奢侈,贪污受贿。”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日本的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中国B日本民众效忠“天皇”的观念非常强烈C社会政治风气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D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政府财政拮据第卷(综合题  共40分)二、综合题(第16题25分;第17题15分)16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

8、图,索理于书。”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和图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二中字母所代表的历史含义。(2)图三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变化? (3)从图一到图四,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基本特征? (4)基于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分别概括历史图片和图示在学习、探究历史中的作用。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制它,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制度愈繁密,人才愈束缚。这一趋势,却使中国政治有

9、后不如前之感。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何以呢?因为他们一切政制,均决定于选举,选举出来的多数党,就可决定一切了。法制随多数意见而决定,而变动,故说它重人、重事实。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法治之下,人才就受束缚了。所以明末的黄梨洲要慨然说:“有治人,无治法。”这因一向制度太繁密,故使他太不看重法,太看重人,而要提出此主张。但尚法并非即算是专制,而中国历史上平地拔出的人愈后愈多,而自由展布之才,却愈后愈少了。此后的我们,如果不能把这种传统积习束缚人的繁文琐法解放

10、开,政治亦就很难有表现。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评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政治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2019年秋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高一年级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C2A3B4B5D6A7B8B9B10A11B12A13D14B15C16(1)A丞相B御史大夫C尚书省D中书省(2)废除丞相,六部直属于皇帝。(3)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权力高度集中。(4)图片:创设历史情景;再现历史;体验历史。图示: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17评分标准:一等(1513分):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事实准确,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128分):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事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70分):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事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试题分析:第一层:提炼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偏重“法治”,忽视“人治”;第二种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法治束缚了人才的发展。(2分)第二层:亮明自己的观点。(1分)第三层:围绕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展开论证,要求,史论结合、多角度。(建议:古今中外法论证)(8分)第四层:总结升华。(1分)-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