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55KB ,
资源ID:102965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29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

2、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A 政权更替频繁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 世袭制度遭到废弃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政治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西周政治具有浓厚的集权色彩B 血缘政治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C 该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 该制度避免了周天子的

3、决策失误4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A 世官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中央集权制5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导致上述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A 重男轻女的社会传统 B 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C 女性社会地位低下 D 束缚人性的三纲五常6“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

4、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上述古语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 宗法血缘关系 B 尊卑等级意识 C 家国同构观念 D 以民为本传统7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 宗法制是中国先秦政治制度核心C 分封制存在弊端,最终被郡县制取代D 分封制隐含着地方割据主义因素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5、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B 开创皇帝制度C 建立三公九卿制 D 统一度量衡、货币9水经注载:“秦灭楚,立长沙郡,即青阳之地也。”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郡守是长沙郡最高的行政长官B 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C 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D 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10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中间路线。”该帝王符合“中间路线”的举措是( )A 设置御史大夫与刺

6、史B 中央推行中外朝制度C 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D 世袭与军功爵制共存11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你认为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A 甲乙错,丙丁对B 甲乙对,丙丁错C 甲丙对,乙丁错D 乙丙

7、对,甲丁错12学者钱穆指出,其实“宰”和“相”,在春秋时代也仅是封建贵族的家臣,但到秦汉则化私为公,变成了正式的政府执政官。这反映了( )A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 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C 从世卿世禄制到军功爵制的转变D 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13下列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机构权力运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中央机构的决策更科学 B 甲乙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C 乙的中央机构更能体现家天下 D 甲乙都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

8、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 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建立 B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 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 D 世卿世禄制确立15钱穆国史大纲中谈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说:“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 军功制B 客卿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16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这一制度评说的是( )A 分封制B 中外朝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制度17表宋代宰相

9、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18侯建新指出:“科举制度后来曾引起近代西方贤达的关注,但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评价,符合侯建新观点的是( )A 改变了西方国家的选官制度B 带来师门裙带关系和官场腐败C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D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19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

10、监汝,举动为其所制。”其描述的官员应是( )A 转运使B 节度使C 通判D 枢密使20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专制皇权趋于顶峰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21如图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A 西周的分封B 秦朝的郡县制C 汉代的刺史制D 元朝的行省制22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11、 )A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B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C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D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23(题文)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 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B 中朝内阁军机处C 中朝中书门下内阁D 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24“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 协理奏章B 参与决策C 执行政令D 监察百官2

12、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C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 清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13、(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三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4、材料四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周”与“秦”建立的制度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钱穆对宋朝政治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15、其观点加以论证。(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2018-2019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 史 答 案1B【解析】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夏启、商纣王罪孽深重,商汤、周武王都表明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合法性和权威,因此表明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B符合;夏商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C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政权更迭频繁,故A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是王

16、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甲同学是先代贵族,分封诸侯王的可能性比较大,故A项错误;丙同学是功臣,分为诸侯王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故C项错误;丁同学是王族成员,分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大,故D项错误;乙同学是平民,虽然才能人品俱佳,但是分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故B项正确。3B【解析】从材料“定之以天,争乃不生”中可以看出,“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即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王国维认为西周用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决定大宗小宗的政治地位可以减少争论,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集权”;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故C项排除;宗法制与周天子的决策之间无关,故D项排除。4B【解析】宗

17、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避免了王位继承带来的纷争问题,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故B项正确;世官制是先秦时期选官制度,不符合“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信息,故A项错误;分封制属于地方政治制度,会导致战争,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属于官僚政治,不符合“亲属等差递减制度”,故D项错误。5B【解析】材料对嫁出去的女儿的身份和地位进行了分析,在世系排列上完全排斥女性成员的地位,女性在继承方面没有权力等,这是受到了古代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正确;AC项是对材料的描述,没有揭示其原因,故排除;材料中仅仅涉及妇女出嫁后不在三族中,没有强调三纲五常对妇女的束缚,故D项排除。6C【解析】从题干中“欲治其国,必先

18、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孝、忠”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家国同构、家国同等的思想观念,故C项正确;A项包含在C项之中;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尊卑等级观念和以民为本的传统,故BD项排除。【点睛】“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孝、忠”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从材料中的“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来看,分封制隐含着地方割据主义因素。故答案为D项。材料信息不是探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探讨的是分封制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只

19、涉及分封制的弊端,排除C项。8A【解析】根据材料“虽死犹存”并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虽死犹存是指秦朝虽然灭亡了但他/她创立的政治制度却保存下来,故A项正确;BCD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点睛】题目中关键信息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9B【解析】本题考查对郡县制的理解。秦代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因此ACD均正确。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而不是皇帝。据此可知B项错误,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0C

20、【解析】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是周朝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结合,属于“中间路线”。故答案为C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或国家结构形式,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B、D项。【点睛】西汉初年仿效秦朝实行郡县制,同时因鉴戒秦不分封孤立而亡,又恢复诸侯王分封制。郡和王国同为地方高级行政区划,郡直隶于中央,王国由分封的诸王统治,实行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汉初建立诸侯王国,本来目的是拱卫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但后来的发展却适得其反。诸侯王依恃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与中央对抗,并进而觊觎皇帝的位置,以致造成对中央的严重威胁。从西汉及后来一些封建王朝实行分封制的情况来看,分封制已经不能适应历史的发展

21、和时代的要求,到了封建社会,应当是一种被淘汰的政治制度。11C【解析】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甲丙说法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明朝内阁的出现是在明成祖时期。乙丁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说法错误,排除A、B、D项。12A【解析】材料反映的封建贵族的家臣变成正式的政府执政官,这一变化是秦汉时期中央和地方官制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结果。故答案为A项。“宰”和“相”变成了正式的政府执政官,并不能说明专制皇权的空

22、前强化,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排除D项。13B【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甲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都通过分权加强了皇权,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科学”;两种制度都是官僚体制,故C项排除;甲乙都是中央官制,故D项排除。14A【解析】本题主要功能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中的第一次革命指的是秦始皇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第二次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三次革命指的是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故答案选择A项。B项属于思

23、想内容,不符合题干的“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故排除。C项不符合题干的根本上改变,故排除。D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君主专制15C【解析】本题考查了察举制。根据“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可知这种制度不是军功制,故排除A项;根据“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可知这种制度不是客卿制,故排除B项;科举制取代的是九品中正制,而非军功制和世卿世禄制,故排除D项;根据题意内容可知,这种制度取代了军功制和世卿世禄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制度应该是察举制,故选C。【点睛】客卿制,“客卿”是古代官名,指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但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秦国请

24、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因此称为“客卿”。秦朝以后亦泛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战国中后期很多秦国人也担任客卿,主要是执行对抗诸侯的战争、外交事务。外国人既可称客卿,也可称上卿等卿相,客卿是仅次于相国的职务。16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皇权下的民主”体现的是专制下的民主色彩,“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体现的是这一制度有分权思想,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故C正确。分封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与材料“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衡制度的雏形”信息不符,排除A。B、D两项旨在加强皇帝集权,与材料“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衡制度的雏形”信息不符,排除。17B【解析】

25、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化,C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D说法不正确。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1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说明科举考试没有突破封建制度的藩篱,没有体现近代化的内

26、涵,故D正确。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度。19C【解析】从材料“故常与知州争权”中可以看出这是宋太祖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官员,故C项正确;A项是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理,排除;B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是分割宰相的权力,排除。【点睛】“故常与知州争权”是关键信息。20B【解析】材料内容反映了地方司法权不断削弱,不等同于司法机构的独立,故A项错误;从汉代到明清地方司法权的削弱源于中央集权的增强,故B项正确;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说明专制皇权趋于顶峰,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地方享有司法权,不能说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故D项错误。故

27、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汉代可以处死罪犯。宋代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到明清中央集权的增强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1D【解析】行省就是行动的中书省的意思,行省是中央派出的管理地方行政机构,行省设立的初衷加强对地方军事控制,有利于中央管理地方,故选D。分封制不利于中央管理地方,排除A;郡县制下,郡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但并非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排除B;汉代的刺史制是监察制度,和地方行政管理无关,排除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行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元朝行省制设置的背景内容特征和影

28、响来分析材料。 22A【解析】 “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表明中书省强调高效行政,“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体现中央集权,故A正确;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和扩大地方自主权在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排除BCD。23B【解析】根据题干所示应该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其发展趋势应该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汉朝的中朝制度是为了削弱外朝三公九卿的权力;明朝内阁制是废丞相,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故本题应该选择B。24A【解析】题干中“洪武皇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由“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可知,其描述的是

29、明太祖在废除丞相制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协理奏章,故选A;古代皇权集中,官员不可参与决策,排除B;执行职能属于六部,排除C;监察百官并非大学士职务,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考查考生识记史实的能力。25D【解析】秦朝创立皇帝制,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郡县制是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范畴,故A项错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是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是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范畴,故B项错误。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但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的制约,故C项错误。清朝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标志皇权高度强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30、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名师点睛】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权的中央机构,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的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26(1)周:分封制。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有利于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消极影响

31、: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诸侯国发展成为割据势力。秦:郡县制。影响: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2)主要变化: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3)观点:钱穆认为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没有什么建树论证宋朝未真正实现政治大一统,长期受周边少数民族的欺辱;政治体制上只是对前代进行了一些改进,未出现创新性的发展;一味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导致冗官、冗兵、冗费,致使国力空虚

32、,积贫积弱等。综上,宋朝在政治上大多因循承袭,未有建设性发展。(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此处总分不得超过(4)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行省依照犬牙相入原则设置;【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根据“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周代建立了分封制。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区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但分封制下诸侯享有较大权力,容易威胁中央集权。根据“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可知秦代建立了郡县制。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

33、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2)根据“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政治结构上第二帝国以三省六部制取代了三公九卿;在选官制度上以科举制取代了察举制。(3)根据“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可知钱穆认为宋代的政治制度相较唐代来说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动,主要是因循承袭,出现的变动也是迫于形势变化而进行的一些修补,没有进行创新型设计,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但也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和宋代的积贫积弱。(言之成理即可)(4)根据“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代的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加强对中央的控制,同时扩大了统治的区域和范围,但行省适终受到中央的节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服务,所以说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