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41.50KB ,
资源ID:102925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29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1948年,中国代表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conscience”

2、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 仁 B 义 C 礼 D 信2春秋后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上,并向社会公布。孔子对此评论说:“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当时()A 孔子极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 法家思想已被社会广泛认可C 孔子力图恢复旧有的等级秩序 D 仁政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3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

3、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A 论语B 道德经C 孟子D 韩非子4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由此可见( )A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 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C 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 D 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5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A 儒学内部存在

4、激烈的分裂与斗争B 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C 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D 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6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 道德教化B 兴办教育C 克己复礼D 礼法并用7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 老子B 墨子C 荀子D 韩非子8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

5、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9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 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10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

6、特别重视( )A 人情关系B 道德规范C 法制建设D 礼仪秩序11据施树民贾谊为何不受重用一文载:文景之时,官场出现各级官吏消极苟安,渎职怠工,“见人之有细过,专掩覆盖之”。虽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实际并未得到认真执行。材料旨在说明()A 统治者对农业重视不够 B 黄老政治存在消极影响C 社会奢靡之风开始盛行 D 封建统治危机已经出现12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 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 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13董仲舒提出:“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

7、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该主张客观上的积极作用在于:( )A 防止君主权力的滥用 B 为君主专制找到合法依据C 促使君主“无为而治” D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4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 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B 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C 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D 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15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A 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 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C 强调

8、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1616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A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17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反映了唐代( )A 三教并立,相互依存B 政教合一,维护统治C 三教矛盾已经化解无余D 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18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

9、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 )A 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 “存天理,灭人欲”主张C 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D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19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A 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B 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没关系C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20王夫之认为,“不离人而别有天,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这一主张()A 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B 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C 将“欲望”

10、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途径 D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21李贽坦言“人皆有私”;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妇女可以出来讲学,应该允许婚姻自主;认为人人都是圣人,没必要以孔子的是非标准去行事。上述言论说明李( )A 倡导经世致用B 主张民主法治C 认同个人主义D 反传统反教条22黄宗羲提出“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为此,他主张()A 批判君主专制 B 推翻君主统治 C 主张无为而治 D 提倡君臣平等23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子的供

11、奉为当然。其父这样做的理由是:“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材料表明( )A 保护私有财产观念受到重视B 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受到质疑C 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D 追求物欲的观念在民间盛行24顾炎武认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材料反映顾的主要观点是( )A 空谈误国导致明朝覆亡B 程朱理学导致危机加深C 政治腐败加速明朝瓦解D 八股取士严重束缚思想2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

12、治B 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C 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D 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26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判断下列四个选项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核心素养 内涵 唯物史观 要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 时空观念 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 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 历史解释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 家国情怀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 A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 “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C 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

13、争D 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7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科技() 类别 数学 天文历史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35 7 17 8 8 A 成果大多与农业相关 B 重视实验理论性强C 不重视对自然的探求 D 长时期领先于世界28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14、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9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 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30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A 小篆B 行书C 楷书D 草书31在敦煤壁画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批性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

15、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D 中外文化的交融性32下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画,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能体现该画作风格的是() A 工笔重彩,追求绚丽 B 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 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 注重写实,富有生气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3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班固汉书艺文志

16、(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儒家思想的主张。材料二 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经典中还有不少阙文。不仅秦始皇焚书造成五经残缺,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错误,影响了人们对圣人之道的理解。此外,不少宋儒还认为经典有牴牾之处,经典所记与历史事实有出入,经典中的一些内容立意并不高远,值得怀疑。有些人还指出六经之中的一些观念,也与社会现实有矛盾。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 整理自

17、人民网:宋代疑古思潮简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宋代“疑古”思潮的背景和特点。材料三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3)根据材料三,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34以下是清朝时期某地刘

18、氏族规的节选: 一、敦孝悌:孝悌为人之本,人惟孝悌为先。孝在养其身而顺而其心,悌在不藏怒而不宿怨。四、严家教: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妇女声音不闻于外,性情正而品节明。五、笃宗族:族中我果有余,多方设法,分润族人,将见祖宗,默佑其衷。七、务本业:读书明理,自是有用,农工商贾亦自成一家。人必有业,务业须正。十、重名节:族中如有贞女节妇,孝父母、立节操,请旨旌奖,以培风化。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

19、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材料二 明清之交,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探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

20、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成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许倬云万古江河(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变化。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 史 答 案1A【解析】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仁,故选A;“礼”是指西周等级名分制度,与

21、材料无关,排除A;“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排除B;“信”是指诚信,不欺骗,排除D。2C【解析】由材料“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这样做打破了贵贱有序的社会秩序,与孔子所提倡的礼相悖,因此孔子主张恢复旧有的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孔子“仁”的思想,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法家思想,故B项排除;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故D项排除。3B【解析】依据材料“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信息可知,这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的两个方面,矛

22、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答案选B。AC的思想核心是仁德;韩非子法家代表,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威震臣民,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排除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思想主张4C【解析】从材料“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中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在这样的形势下,思想领域中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C项正确;A项错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就开始出现;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面对“政治混乱”的局势,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反映了对重建社会秩

23、序的追求,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都认同”,排除。点睛:材料“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对待管仲的态度上有着很大差异,说明孟子对孔子思想学说是选择性继承的,并不是全盘接受,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孔子和孟子不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因此不会存在内部的斗争与分裂;C选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一内容;D选项错误,孟子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选择性继承,并没有教条化。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我们对孔子和孟子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两者不是同一时代,因此思想上的差异是继承上的问题,不是斗争的问题,而且并不是

24、孟子没有吸收孔子的思想,只是材料没有涉及到这一部分。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所以孟子强调的是道德教化的作用。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学说不涉及仁,故A项错误;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他所提倡的“兼爱”思想体现了“群体的仁”,故B项正确;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提

25、倡仁义、王道,但未从群体的角度看待仁,故C项错误;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不涉及仁,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子8C【解析】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说明了人要适应自然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C项正确;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是道家的主张,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符合是荀子,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主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选项中各自的个性,进行排除即可。9B【解析】荀子既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培养,也推崇法家在规范人行为方面的巨大作用,反映出荀子

26、思想中儒法融合的特点,说明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错误,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排除;C项出现在汉代以后,排除;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战国时期儒法两派并无结盟现象,排除。点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和主张。不同学派一方面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另一方面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1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的含义是只要实行严格的法令就能治理好国家,因此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法律,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儒家倡导的治国理

27、念,故可直接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11B【解析】材料“文景之时”“官场出现各级官吏消极苟安,渎职怠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西汉初期由于以黄老之学作为统治思想,导致政治上出现了这些现象,故B项正确;材料“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说明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奢靡之风,故C项错误;文景之治是封建社会的比较繁荣的时期,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文景之时”“官场出现各级官吏消极苟安,渎职怠工”“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2A【解析】西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主要是当时的社会形势决定的,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也是因为当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治国

28、方略、治国思想的选择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故A正确;B、C、D是出现材料变化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3A【解析】从材料“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中可以看出,国家做错事儿,会有天谴,这有利于防止君主权力的滥用,故A项正确,B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故C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排除。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即在于把握住材料重要信息,“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等,材料的核心信息,即“君主的统治要符合天意,否则遭到惩罚”。14C【解析】儒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直接导致了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

29、,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小生产者大规模增加而非减少,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墨家学派符合传统思想而非背离了传统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焚书打击的是儒家而非墨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5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地、君臣、阴阳、夫妇、春夏、父子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故D选项正确;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没有反映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伦理纲常思想,不是强调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故C选项错误。故选D。16A【解析】由“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

30、之分”可以看出董仲舒批判不同思想,最终给予统一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主要是通过此措施来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不选,道德与统一思想无关;C项不选,“神华儒学”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是儒家思想的用意。【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统一思想的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17A【解析】从材料“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中可以看出,唐朝时儒学的传播出现了危机,儒道佛三教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故A项正

31、确,D项错误;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C项错误,错在“化解无余”。点睛:材料“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解释了三教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四个选项即可。18C【解析】材料“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明,人品德忠厚和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材料强调的是儒家学者道德和修养并重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的社会责任,故A项排除;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9A【解析】材料“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阐发了儒家的为君之道和为臣子之道,这是对儒家

32、思想精华的传承,故A项正确,B项错误;经世致用指关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C;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D。20D【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王夫之强调“理”“欲”的一致性,明确反对将“天理”与“人欲”对立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和掌握的途径,故ABD项排除。21D【解析】李贽主张男女平等,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去行事,这体现了他反传统反教条的思想特点,故D正确;经世致用,突出为社会现实服务的思想,材料未涉及,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民主法治思想,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个人主义的思想,故C错误。故选D。点

33、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李贽思想的内容与特点,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男女平等,反对孔子的是非标准”,学生可以据此得出“反传统反教条”的结论。22A【解析】从材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中分析可知,君主是天下百姓的统治者和剥削者,这体现了反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推翻”;C项是道家思想,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君主之间地位,故D项排除。23B【解析】据材料“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传统儒家“父为子纲”的家族宗法观念的批判,主张父子财产界限分明,故B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父子财产关系的问题,不是保护私有财产的问题,

34、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故 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追求物欲的观念,故D选项错误。故选B。24A【解析】“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宗社丘墟。”说明空谈误国导致明朝覆亡,A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危机加深信息,B错误;C中没有说明明朝瓦解;D中八股取士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25C【解析】根据材料“学校,所以养士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可知,反映出黄宗羲的政治设想是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排除A;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与材料意思矛盾,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排除D

35、。所以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26C【解析】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可知,A项属于历史解释,排除;B项属于家国情怀,排除;C项属于史料实证,符合题意;D项属于历史价值观,排除。【点睛】解答的关键是对“史料实证”的理解。27A【解析】由表中科技成果的统计来看,中国科技主要是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等与农业经济有着紧密联系的科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发达,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有经验性、实用性的特点,故B项错误;中国科技主要是天文历法气象、地学等,这些是对自然的探求,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故D项排除。28B【解析】由材料“

36、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29

37、D【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汉字的作用而不是特点,排除AC;B项“完全”说法太绝对;根据“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知汉字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正确。30D【解析】根据材料“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可知是草书,草书书写简便、结构简省、笔画连绵,D正确;小篆的笔画较细,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不符合题意,A错误;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不符合题意,B错误;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不符

38、合题意,C错误。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草书31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不同时期对佛教思想的描述各不一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时代艺术是对不同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故艺术内容具有时代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文化融合的内容,而是强调艺术内容具有时代性,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而是强调艺术内容具有时代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外文化的交融,而是强调艺术内容具有时代性,排除D项。 32C【解析】由“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结合图片可知这是文人画强调个性,追求抒情写意的特点,故C项正确

39、;A项的“追求绚丽”的表述不合画面,排除;B项的表述不合题意,排除;D项“写实”的表述不合题意,排除。33(1)主张:注重教化;重视仁义;关注道德修养;和谐社会关系;法先王之道; (2)背景:儒学经典的缺失;儒学自身的缺陷;社会矛盾尖锐;佛道思想的冲击;儒者捍卫圣道的责任意识。 特点:打破了汉唐儒学传统,重建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3)不同:传播对象:朱熹:士大夫阶层;王阳明:发展到普通民众。 认识论:朱熹: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反省内心)。 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从早期儒家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思想等方面来

40、分析。【详解】(1)从材料“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留意于仁义之际”“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中可以概括出答案。(2)背景:由“经典中还有不少阙文”“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错误”“经典中的一些内容立意并不高远,值得怀疑”“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结合宋明理学生产的背景分析;特点:根据“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提炼得出。(3)由材料“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

41、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可见,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可以从传播对象、社会论和社会意义归纳。34示例: 观点:族规中渗透的理学是清朝的封建统治思想,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 评论:族规中出现了“孝悌为人之本”、表彰“贞女节妇”体现了理学其所强调的“三纲五常”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规范,便于封建统治;理学注重人的责任意识,强调调节家庭和社会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族规要求“人必有业,务业须正”体现了理学注重品德,强调自我调节,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族规中“分润族人”、“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等内容体现理学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但是族规中渗透的理学用三纲五

42、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对族规应采取批判继承,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态度。【解析】材料中家训体现出儒学对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其家训既有提高个人修养和自我约束、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稳定等积极方面,又有压制人性和自然欲求、重男轻女等消极观念。作答过程中,需结合材料中的主张逐条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待传统文化应当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态度。35(1)基本主张:主张“农商皆本”:肯定“人欲”的合理性;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拜金逐利,追求个人享乐的社会风气。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文化专制政策下传统观念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2)进步:明清之

43、际进步思潮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为儒学的变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冲击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的启迪;其经世致用的治学方法对晚清学风有重要影响。局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其所处时代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解析】(1)从材料“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农商皆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中可以概括出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从材料“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2)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冲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冲击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后世民主思潮启迪、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影响是有限的等方面简要评价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