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240.50KB ,
资源ID:102666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26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本次考试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满分:300分每科100分 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皇帝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可知是宗法制,故B项正确。禅让制是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

2、皇帝制出现于秦朝,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D项错误。分封制是周武王将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故C项错误。2.三字经里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维系西周长久统治的重要制度是A. 分封制B. 井田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答案为A。井田制指土地国有制度,从商朝开始,在周朝达到成熟,不符合题意,排除。郡县制在秦朝全国推行,时间不符,排除C。行省在元朝出现,与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分封制特点就是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

3、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3.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察举制的推行B.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C. 科举制的设置D. 中央集权制的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从时间上“东晋”到“南齐”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正是九品中正制,同时九品中正制依据出身和门第将人划分九品,将出身作为

4、选官的标准,并不考察才干,因而会出现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察举制主要在汉朝时期,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从“东晋”到南齐”可以看出此现象出现的时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科举制的设置是在隋朝,故时间上不符;排除C。本题中的现象是由于选官制度所导致的,与加强中央集权并无关系。故D项错误。【点睛】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依据出身和门第将人划分九品,将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并不考察才干,使士族完全垄断了官场,门阀制度处于统治地位,隋朝被科举制所取代。4.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

5、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他指出,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初步奠定了它的“常态”。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常态”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集体宰相制度儒家正统 官僚政治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步确立。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隋唐时期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形成集体宰相制度,不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常态”,排除含有的

6、A、B、D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5.“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 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C. 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D.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限【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权知意

7、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中可以看出,宋朝“知州”代表中央暂时管理地方的军政,因此“知州”的设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体现出地方行政单位的变化,故B项排除;宰相是中央官职,而“知州”是地方官职,故C项错误。6.朱元璋说“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尚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闻不广。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A. 实行“仁政”以缓和社会矛盾B. 表达自己虚心纳谏的决心C. 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D. 借鉴历史教训以维护统治【答案】C

8、【解析】注意题干强调是“真实想法”。根据材料文字“广言路以求直言”“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以加强君主专制,C项正确。AB两项表述都不是朱元璋的真实想法,均排除;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7.在我国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不理政务昏庸荒怠;在朝鲜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却是被歌功颂德建坛立祠的大德皇帝。这一现象反映出A.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叙述莫衷一是B. 中、外历史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C. 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历史记载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C【解析】【详解】我国历史文献中的万历皇帝不理政务昏庸荒怠,朝鲜

9、历史文献中的万历皇帝却是被歌功颂德建坛立祠的大德皇帝,说明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历史记载,故C正确;年代久远并非是导致历史叙述莫衷一是的主要原因,这和历史记述者的立场、观点等因素有关,排除A;材料表明中国历史文献和朝鲜历史文献的记述不一致,不能印证历史,排除B;历史叙述不一定客观,D表述太绝对,错误。8.王夫之认为,人性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A.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B. 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C. 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D.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答案】A

10、【解析】【详解】“六经责我开生面”是说自己致力于儒家的学术研究,“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意思是明朝亡了,七尺男儿岂能屈服,整体两句表明了他凛然大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呼唤“政治变革”,排除B;材料表现了王夫之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与“人性本善”无关,排除C;材料表现了王夫之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并非批判社会现实,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王夫之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即可。9.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

11、折制度。该制度A. 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 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 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官员直接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减少了办事环节,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故C正确;除奏折制度之外,皇帝获取信息还存在其他途径,不能说明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排除A;奏折制度与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无关,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了奏折制度减少了办事环节,无法体现对官员的控制减弱,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官员直接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紧扣关键信息分析

12、解答即可。10.康德说:“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自由是让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在这里,康德强调的是A. 理性的重要性B. 自由的单一性C. 人的个体属性D. 人民主权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自由是相对的,强调理性,故A正确;材料表明自由是相对的,排除B;材料强调人的自由也受到约束,而不是强调人的个体属性,C错误;D是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1.近现代科学和哲学发轫于牛顿经典力学。正是从牛顿经典力学开始,人类在思想观念上才真正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这主要是因为经典力学A. 标志着天文学革命的开始B. 为海王星发现奠定了基础C. 使近代自然科学得以形成D. 奠定了工

13、业革命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经典力学标代自然科学得以形成,故C正确;A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排除;海王星的发现无法说明牛顿经典力学使人类在思想观念上才真正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排除B;D无法说明牛顿经典力学使人类在思想观念上才真正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排除。【点睛】紧扣关键信息是“人类在思想观念上才真正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联系所学牛顿经典力学的意义分析解答。12.在1915年的一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比较了经典的牛顿引力和他自己的理论,并发现他们如何预测水星轨道运动的差异。虽然两种计算都预测了岁差,但广义相对论与数据一致,而牛顿则没有。这一现象A. 表明牛顿经典力学存在致命

14、错误B. 说明相对论只适合于宏观物体的研究C. 标志爱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诞生D. 表明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缺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但广义相对论与数据一致,而牛顿则没有”说明广义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缺陷,故D正确;A项中“致命错误”言过其实,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相对论只适合宏观物体的研究,排除B;爱因斯坦提出的引力场方程标志着广义相对论诞生,并非材料现象标志相对论诞生,C错误。13.1831年,亨斯楼推荐达尔文参加了风帆驱动的“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联系图中知识,可知这次旅行的主要成果是A. 证实地圆说并直接出版巨著物种起源B. 体现工业革命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先进作用C. 为生

15、物进化论创立提供生物学的物质基础D. 推动中国和亚洲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无线通讯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成果,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通过环球旅行,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生物标本,为生物进化论创立提供生物学的物质基础,故C正确;D是1859年物种起源发表的影响,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831年”,联系所学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的时间分析解答。二、非选择题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可以把法律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通过没有政治利

16、益考量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来解决国家间的纠纷,而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共和党领导人把国际关系视为利益之争,认为一战的根源在于欧洲大国对原料和市场的争夺,如果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但是,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导致一战那样的战争,而且大量资金用于军备而不是生产也会损害各国经济和世界贸易,增加各国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繁荣,从而削弱和平的基础。凡尔赛条约并没有给欧洲带来稳定与和平,欧洲面临两大问题:一

17、是欧洲的经济复兴;二是欧洲的安全和稳定。没有欧洲经济的复兴,赔款和战债问题就无法解决,稳定与和平也就无从谈起;而安全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欧洲局势不稳定,势必又会妨碍美国资本的流入和欧洲经济的复兴。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还会影响美欧之间贸易,拖累美国经济,并可能带来欧洲各国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布尔什维主义向中欧和西欧传播。摘编自王立新超越凡尔赛:美国共和党政府的国际秩序思想及其对欧洲稳定与安全的追求(1921192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答案】(1)主张:国际关系法治化;建立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

18、门户开放政策国际化;停止军备竞赛,实行裁军;复兴欧洲经济、稳定欧洲局势。(2)简析:一定程度上纠正和修改了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和不公正性;有利于新的国际秩序观念(或和平主义、合作共赢意识)的形成;为法德矛盾的缓解提供契机;容易激化与苏联的矛盾;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国际关系法治化、建立有序的国际关系

19、框架、门户开放政策国际化、停止军备竞赛实行裁军、复兴欧洲经济、稳定欧洲局势等方面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纠正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和不公正性、新的国际秩序观念的形成、法德矛盾的缓解、激化与苏联的矛盾等方面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的早期中国城市,或是国家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行政中心。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

20、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雅典的外城比雷艾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材料三 孟子是怎样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图景呢?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的理性,所谓“王”,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他认为:在王道统治国家的理想状态下,君主如圣人一

21、般统治着国家,国家法制健全,政令畅通,赏罚分明,贤人辈出;赋税徭役适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对于君主和国家发自内心地表示拥护。摘编自强光中的哲学王道:孟子的“理想国”材料四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以及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与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材料五 十三行是1685年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外贸商行,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海外贸易。1

22、757年,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1842年,十三行贸易特权被取消,1856年,十三行毁于大火。十三行是清廷实行严格管理外贸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防止中外商民自由交往。当时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材料六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的贸易特权。19世纪初,贸易垄断权被逐渐取消,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是从政府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包括舰队),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机构,对殖民地进行政治统治、经济掠夺以至于贩卖奴隶、毒品的军政经合一的殖民机构。(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

23、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与柏拉图关于“理想国”认识共通之处,说明两种“理想国”产生的共同的历史价值。(3)根据材料五、六,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的相同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广州十三行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设立对该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的城市,城市的政治和军事功能更加突出;经济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体现出浓厚的宗法色彩和集权、等级观念;官府管理严格,具有封闭性。古代雅典,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完备;体现出民主、平等和宗教色彩;公共政治活动受到重视;具有开放性。原因:中国古代的集权政治;宗法思想

24、影响;农耕经济模式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工商业地位较低。古代希腊实行民主政治,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工商业、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繁荣;原始的宗教崇拜盛行;思想开明开放,文化发达。(2)共通:都强调了等级性;都强调了统治者的高素质(或德治);都带有理性主义色彩。价值:二者分别对中国和西方的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宝贵遗产。(3)相同:都是海外贸易机构;都拥有垄断贸易的特权;都消失于19世纪中期。影响:十三行垄断海外贸易,增加清政府财政收入;是清代中期外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广州成为是东、西方贸易重地和世界经济中心之一;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国际经济贸易、外交人才。十三行是清政府闭关政策的产

25、物;严格管理外贸,不利于中外商民自由交往,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掠夺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殖民侵略,扩大了海外市场;排挤了欧洲其他殖民大国,占领全球战略要地,促进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东印度公司统治为日后大英帝国政府的直接统治管理积累了经验。【解析】【详解】(1)特征:据材料一“春秋战国以来的早期中国城市,或是国家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行政中心”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的城市,城市的政治和军事功能更加突出;据材料“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等信息可知,等级观念强烈;据材料“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多是官府衙门、

26、宗庙祠堂”等信息可知,体现出浓厚的宗法色彩和集权观念;据材料“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信息可知,经济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官府管理严格,具有封闭性的特点。雅典:据材料“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等信息可知,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完备;据材料“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 等信息可知,体现出民主、平等色彩;据材料“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信息可知,具有宗教色彩;据材料“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

27、职业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等信息可知,公共政治活动受到重视;具有开放性。原因:中国城市的特点可联系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达及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从而导致工商业者的地位较低;还可从中央集权制度及宗法观念的角度分析。而雅典则可从其实行民主政治;且其小国寡民,海外贸易发达;山多地少,工商业繁荣,思想开明开放,文化发达;希腊原始的宗教崇拜盛行等角度分析。(2)孟子:据材料“王道”的理性;所谓“王”,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在王道统治国家的理想状态下,君主如圣人一般统治着国家人民对于君主和国家发自内心地表示拥护。柏拉图:据材料“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 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

28、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认识的共通之处是带有理性主义色;等级性;统治者的高素质。共同的历史价值是:应从对中西治国理念的角度分析;另外从思想遗产角度分析。(3)相同之处:十三行:据材料“十三行是1685年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外贸商行,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海外贸易”可知,是海外贸易机构;拥有垄断贸易的特权;据材料“1842年,十三行贸易特权被取消”可知消失于19世纪中期。英国东印度公司:据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的贸易特权”可知是海外贸易机构;拥有垄断贸易的特权;据材料“19世纪初,贸

29、易垄断权被逐渐取消”可知19世纪初,贸易垄断权被取消。然后归纳即可。影响:十三行:据材料“十三行是清廷实行严格管理外贸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等信息可知,十三行是清政府闭关政策的产物;据材料“目的在于防止中外商民自由交往”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三行严格管理外贸,不利于中外商民自由交往,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十三行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海外贸易,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使广州成为是东、西方贸易重地和世界经济中心之一;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国际经济贸易、外交人才。英国东印度公司:此问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掠夺,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海外市场;促进英国世界

30、霸主地位的确立等。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部分)年代总类哲学、宗教自然、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合计年平均数1895年114123121896191183817236623813695863.86191219372081492660161345175970.3619381945244142173414020.00合计3112470910694185182869从如表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的信息,并简要加以说明。【答案】要点】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示例

31、一信息:甲午战后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为多。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先进的中国人将学习的重点转向政治制度,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大大加强;日本明治维新的启发;戊戌变法的影响;明治维新后日本翻译大量西方书籍。示例二信息:译书的数献与时局有关。说明:1912一1937年期间译书总数、年平均翻译数量最多。民国建立,激发了知识分子的爱国参政热情,他们感到国家全面改革的必要1937一1945年期间译书量大幅减少。日本全面侵华,时局动荡;战争期间出书条件困难;反日民族情绪的影响示例三信息:甲午战争前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很少;甲午战后,数量大大增加。说明:甲午战前,中国轻视日本。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求救亡道路;留日学生大员增加;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的影响;明治维新后日本翻译大量西方籍。【解析】本题是论文撰写题型,解题中首先要通过材料解读提取有效信息,如翻译日本书籍种类、译书的数量与时局关系、甲午前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的对比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提取的信息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有序。-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