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97.50KB ,
资源ID:102511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25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滁州市民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安徽省滁州市民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时间154115501551156015611570157115801581159015911560含银量50%39%11%17%18%5%A. 美洲的贵金属到达欧洲存在时间差异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 金银用途以及流向的多元造成【答案】C【解析】【详解】16世纪随着法国的不断向外殖民扩张,法国用含银量越来越少的货币进行海外贸易,是对被殖民国家的更为残酷的掠夺,促进了法国等西欧

2、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货币含银量的下降,只是有利于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但不是实现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法国直到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前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的表述不符合史实,但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D项,材料直观呈现16世纪“法国”货币含银量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美洲流入的贵金属用途广泛,包括宗教器具、世俗装饰、储存等,造成贵金属货币短缺;另一方面,为适应经济发展不得不增发货币,在贵金属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减少货币中的含银量。此两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货币含银量下降,意味着货币贬值,有利于商品出口,这样就能推动本国国

3、内商品经济的发展,该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务必要注意的两点:a.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b.此类题目较多地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意义、影响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2.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对19世纪的英国社会这样描绘道:“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重在说明A.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 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

4、反应C. 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D.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答案】A【解析】【详解】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因此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强了,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A正确;B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材料反映工业革命使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强了,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工业革命使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强了,无法体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排除D。3.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3月22日在白宫签署备忘录,宣布对总值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主要涉及10个高科技领域,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此前美国曾动用过5次301的条款对

5、中国进行所谓“贸易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和清洁能源领域等。上述现象将直接导致A. 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增加B. 美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降C. 促进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D. 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受阻【答案】A【解析】美国是中国最大贸易国,美国民众大多数消费品来自中国市场,“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将会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减少,促使美国民众生活成本增加,A正确;美国制造业与中国贸易没有关系,B错误;该措施主要是中美国贸易,C错误;D中全球化受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

6、发展呈波浪形态B. 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发展C. 民族独立才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保障D. 战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经济得到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可以看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是制约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民族独立才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故C项正确;A项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排除;B项是指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出现在1927年之后,排除;D项说法太片面,错误。5.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

7、“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 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根据材料“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说明当时的对外贸易促使了外币的流入,揭示了中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积极投入到中国的市场,间接说明了中国处于优势地位。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冲击清廷的统治的说法没有材料依据,所以BCD不选。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

8、”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D正确;“传统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A错误;明清时期,人口大大增长,粮食需求应该加大,故B错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带来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明清农业点睛:明清

9、社会转型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表现有:赋税制度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农作物引进、租佃制盛行、人口增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7.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此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 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B. 分析了开放经济特区的缘由动因C. 披露了恢复高考制度的决策过程D.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方向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

10、由材料“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和所学知识可知,此书记载的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重点讲的是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和改革过程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极大的解放了思想,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故D正确;确立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错误;该书并未反映开放经济特区的缘由,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恢复高考,故C错误。8.如图为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图(1300年-1900年)。对此图解释正确的是A. 新航路开辟加快意大利城市化发展B. 长期的分裂和战乱阻碍法国城市化C. 近代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D. 殖民活动和工业化推动英国城市化【答案】D【解析】【详解】由

11、图中所示可知,英国的城市化在15世纪中期超过法国,在17世纪中叶超过意大利并远远领先于欧洲大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英国早期殖民活动和工业革命,故D项正确;由图示可知,新航路开辟时期,意大利城市化在不断下降,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和大革命时期的动荡导致法国城市化缓慢,故B项不符合史实;由图示可知,意大利的城市化进程不断下降,故C项错误。9.下图是英国1600年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A.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B. 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C. 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D. 工厂

12、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1750年后,英国的总人口在呈现快速增长状态,西北部的人口开始超过东南部人口。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蒸汽机的应用,对煤炭需求变化导致的,B选项符合题意。英国城市化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开始了,A选项排除。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人口优势只不过是其中之一,C选项排除。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说明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市场竞争激烈B.

1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C. 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 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使外国经济势力受到损失,从而抵制了其经济扩张,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市场竞争激烈,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排除B;D是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但与题意无关,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联系所学洋务运动的影响分析解答。11.美国

14、第一个大型的专业实验室是由爱迪生在1876年建立的,集中了近百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师。许多大企业也建立起T业实验室和研究所,如贝尔系统的基础研究就聘请了由英德留学回来的应用科学家和工程师。这说明当时的美国A. 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密切结合B. 大发明家决定科研水平和质量C. 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D. 在理论科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发明家为中心的应用科学家与工程师直接结合的特点,而且许多大企业也建立工业实验室和研究所,进一步加深了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的联系,故选A项。大发明家决定科研水平和质量夸大了史实,错误;材料不是说明

15、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错误;在理论科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不符合事实,错误。12.读下表时间历史时间1600年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出版磁力论1660年从事科学研究的英国皇家学会成立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1766年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太阳学会成立上表内容反映了英国A. 工业革命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B. 政治环境助推了科学技术创新C. 经济腾飞促进了社会科学研究D. 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得到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磁力论的发表、皇家学会的成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问世和太阳学会的成立说明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故A正确;政治环境确实助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

16、,如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但是和材料无关,故B错误;1600年前英国的经济并未出现腾飞,故C错误;材料并不能看出英国确立了世界科技中心地位,故D错误。13.有学者认为,中华文明的发达与人口大量聚集于城市有关。到了唐朝,城市管理的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下列情况在唐朝城市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市场遵循“日中而聚,日落而散”的古训B. 商品交易由市令或市长进行严格的管理C. 全城坊市分置,星罗棋布,街衢宽直,制度宏伟D.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坊市具有严格分界,政府设置机构对市进行监督管理,故ABC三项都体现唐

17、代市的发展特征,“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坊市界限已经打破,在宋代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4.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A.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 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C. 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D.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所以答案选B。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是中国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的经济因素,排

18、除A;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进一步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排除C;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5.1903年,梁启超曾记载:(此电)由大西洋发,循前此欧洲与东方通行之旧线至马尼刺,复由马尼刺用新海电至旧金山,经美洲大陆复还纽约。发电时间十一点五十五分,接电时间十二点四分三十秒,相距仅九分零三十秒。他所描述的是下列哪一项近代新式发明A. 电报B. 有线电话C. 无线电话D. 电子邮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此电)由大西洋发发电时十一点五十五分,接电时间十二点四分三十

19、秒,相距仅九分零三十秒”可知,材料反映的通讯技术是电报,材料描述了电报的快捷通讯功能,故A正确;有线电话更应快些,故排除B;此时,无线电话还未出现,故排除C;电子邮件是互联网应用,是现代出现的通讯方式,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16.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到主张实行土地流转,加快土地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这说明了A. 家庭联产承包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注入新内容C. 大土地经营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D. 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不利于

20、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注入新内容。故答案为B项。家庭联产承包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只是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排除A项;这种改革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无关,排除C项;农村土地仍然属于集体所有,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排除D项。点睛: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个体经营的小生产方式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所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在不断深化中。本题即考查这种变化趋势。17.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

21、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这主要表明我国:A. 商品供求矛盾突出B. 政府放弃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C. 商品价格完全市场化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根据材料“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推知并非商品供求矛盾;B选项与史实不符合,我国并未放弃宏观调控而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C选项与材料不符合,根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推知并未完全市场化;D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推知主旨是强调市场的作用很突出.。18.如图是不同时期

22、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 第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B. 第段的殖民强国有荷兰、英国、美国等C. 第段中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美国D. 第段殖民扩张的手段只有资本输出【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数轴中第段1500-1600年可知,第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项正确;依据数轴时间第段加紧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荷兰,故B项错误;第段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英国,故C项错误;第段说明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不单纯是资本输出,19世纪中期主要是商品输出,故D项错误。19.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

23、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与设问要求不符合,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土地兼并,设问要求是土地兼并产生根本原因,A选项是土地兼并的原因和表现但是不是根本原因;B选项符合题意,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封建社会后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而土地私有制容易形成买卖,故是导致兼并的根源;C选项不符合史实,在封建社会多数朝代是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办法的,如唐朝的均田制;D选项地权和劳动者分离,是土地兼并导致的一种结果,就是佃农经济,而非土地兼并的原因。20.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

24、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春秋时期,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反映“牛耕”,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铁农具技术臻于成熟的标志是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排除D;B项

25、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21.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B. 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C. 抵制“大跃进”的错误D. 政治运动干扰生产活动【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与材料不符合,材料中的现象是农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计划体制的弊端,而A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并非主要原因,B选项的描述,不仅仅包括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更包括了缺乏生产的自主性和分配的弊端,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C选项不符合史实,此时大跃进的

26、错误并未得到有效的纠正;D选项,描述与材料无关,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并非参与政治运动。22. 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 请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 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 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国近代生丝、茶叶出口比重下降,是因为日本、印度等国生丝、茶叶的竞争力加强,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实际上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中国小农降级的瓦解是在新中国土改时,故C项错误;

27、近代社会中国产业结构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D项错误。考点:晚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晚清对外贸易23.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白银外流。国人先认为这是“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后认为是“利源”(消费市场),亦可从洋商手中夺回这一“利源”。随后,呼呼仿制洋货,以夺回“利源”的“商战”主张提出。以上变化说明A. 洋货倾销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 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C.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D. 洋务运动诱导近代商办企业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国人对洋货倾销经历了“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到“利源”(消费市场)的变化,进而提出“商战”,这一变化说

28、明了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和近代商办企业兴起,故CD错误。24.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工业所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楼阁和作坊。”他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A.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B. 垄断促进科学技术进步C. 国家全面干预科学研究D. 技术来源于工匠经验【答案】A【解析】【详解】A选项符合题意正确,根据“工业所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楼阁和作坊

29、”推知此时的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而之前主要是来自于手工工匠的经验;B选项与材料不符,材料并未体现垄断的信息;C选项与史实不符合,国家全面干预并非来自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而是来自于罗斯福新政;D选项是符合该现象之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而非第二次工业革命。25.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扰,何昆山只好作罢。此事说明A. 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 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 洋务派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D. 封建束缚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地方绅士代表封建势力,材料中“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扰”表明近代民族工业遭受本国封建

30、势力的阻挠破坏,故选D项。企业的开办并不是要必须符合民间习俗,故A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不成熟,故B项错误;何昆山代表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不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故C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

31、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以(明清)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徽商的消费去向并说明原因。(2)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根据上述

32、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学者的观点【答案】(1)去向:结纳官府,贿赂官员;投资后代教育和科举消费;投资土地;建筑园林家宅;社会公益消费;投资工商业。原因:结纳官府,贿赂官员,为了减少经商的阻力,获取垄断利润;投资后代教育,是因为崇尚儒学,为了提高社会地位;投资土地,因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建筑园林家宅,是为了光宗耀祖,显耀门楣;捐助公益事业,为了提高声望;投资工商业,为了进一步拓展经营范围。(2)说明: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等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缺少资本积累。【解析】【详解】(1)本题的做题关键是

33、根据材料衔接所学知识逐一分析徽商消费的去向,并基于史实对于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设问一,根据“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推知结纳官府,贿赂官员;根据“投资科举”推知投资后代教育和科举消费;据“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推知建筑园林家宅;根据“救灾恤贫、修桥铺路”社会公益消费;根据所学推知,中国的商人将赚来的钱除了扩大再生产外更注意投资土地,推知投资土地和投资工商业。设问二,需要根据设问一进行合理的分析,如:根据“结纳官府,贿赂官员”推出为了减少经商的阻力,获取垄断利润;根据“投资后代教育”,推知是因为崇尚儒学,为了提高社会地位;根据“投资土地”推出因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据“建

34、筑园林家宅”推知是为了光宗耀祖,显耀门楣;根据“捐助公益事业”,推知为了提高声望;根据“投资工商业”,推知为了进一步拓展经营范围。(2)本题需要根据第(1)题的答案进行分析,主要角度是就是中国商人资金的流向,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结交官员;二是投资土地;三是投资科举、名望等。由此可以推出中国古代的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的原因有: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等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缺少资本积累。27.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总会在某一个时期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抓住历史的机遇就能实现发展的飞跃,错失历史的机遇只能

35、一声叹息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

36、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

37、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2)根

38、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做了哪些准备?(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答案】(1)表现: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先进;士人政治。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庶族崛起);选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理学兴起或新儒学出现);市民阶层崛起。(2)准备: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民族国家出现;制度变革。(3)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39、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可知体现的是多元化外交;根据材料“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可知体现的是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可知商品经济发达;根据材料“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可知科技文化领先;根据材料“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可知体现的是士人政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和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选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市民阶层崛起等密切相关。(2)根据材料“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

40、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可知做的准确有: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新航路开辟。根据材料“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可知做的准备欧:民族国家出现和制度变革。(3)根据材料可知,唐宋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期;而西方处于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

41、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材料二: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

42、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答案】(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

43、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不同:英国强调殖民扩张,带有侵略性质;中国强调收回利权,带有救亡图存(反侵略)性质。原因:英国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希望通过殖民掠夺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是主要任务。(2)影响: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政治民主化);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英经济民族主义。从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异同及其原因,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1

44、)从材料“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中可以概括出两者的相同之处。从材料“进行殖民扩张”“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中可以分析出两者的不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两者的社会性质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三小问的答案。(2)从材料“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

45、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体制改革、反帝斗争、经济发展、民族意识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与城市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深入发展源于工业化需求而非城市扩张需求,面对大量失地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英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先后颁布了工厂法、矿井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在住房方面,英国政

46、府1868年和1875年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拆除贫民窟,建设廉租房。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为进城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市民身份,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企业对劳动者的雇用保障,采用近乎“终身雇用制”的方式,确保农民进城后不会陷入困境。高云才城市化不能大跃进(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利于城市化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相似之处。据此,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答案】(1)举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2)相似之处: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政府重视农

47、民的市民化,保护农民利益。认识: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城市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可以得出我国政府的城市化战略;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来回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整体的叙述可以得出,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根据材料二“面对大量失地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英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和“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可以概括出政府重视农民市民化,保护农民利益。第二小问,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城市化的正确理念、政府的作用等方面思考。-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