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910.50KB ,
资源ID:102500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25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福清市XX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福清市XX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1.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A. 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B. 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C. 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D. 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23年青铜器牛尊的发现推翻了“汉代赵过始为牛耕”的记载,说明牛耕最晚出现于战国时期,可能更早,中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战国时期出现了牛耕,但无法得出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牛耕技术历

2、史悠久,并非主要说明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D选项错误,文献史料也有历史价值,并非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D.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答案】C【解析】【详解】“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的意思是说郑国的刀、宋国的斤、鲁之削以及吴粤之剑都比较厉害,离开此地就不能成为精良,充分体现出手工业地域特色明显,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

3、工艺分工日益精细,A错误。产品分类也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的管理问题,D错误。3.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这一制度的推行的直接作用A.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 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C. 巩固了土地国有制度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的推行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本题答案选D项。战国授田制是由国家掌握地权,并不能确立土地私有制,故排除A项;强化君主集权统治是这一制度推行的间接作用,排除

4、B项;巩固土地国有制度,不符合本题题意,排除C项。4.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材料中所述发明A. 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B. 是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创新C. 表明古代冶金材料的新创造D. 是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的发明应该是“水排”,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用水力作为推动力来为冶铁业改进供风技术的一项发明,故选A;水排不是灌溉工具,故排除B;水排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冶金材料,故排除C;水排用于冶铁,故不是农用的,所以排除D。5.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

5、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一做法A. 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B. 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C.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D. 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政策。依据材料可知,宋代政府出台法律规范土地交易的契约关系,实际上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配置,这一做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一做法是为土地经营流转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不能保护自耕农经济;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土地立法,

6、不是商业立法;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允许土地的流转,承认和保护土地私有,并不抑制土地兼并。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在洪武年间,每过二、三年就可以见到申谕海禁的记载。例如,在洪武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三十年,都有这种严厉的申谕。这说明洪武年间A. 中外海上贸易几近断绝B. 闭关锁国已经形成C. 民间对外贸易依然持续D.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明朝时期的海禁政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府主持下进行。从材料中的“每过二、三年就可以见到申谕海禁的记载”来看,说明当时民间对外贸易依然持续,因此政府多次重申海禁政策,且越发严

7、厉。故答案为C项。实行海禁政策期间官方对外贸易仍然存在,排除A项;清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这一现象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项。【点睛】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但必须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即所谓的“朝贡贸易”。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清朝在广州设十三行专门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也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中外来往。7.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

8、,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民间丰富的建筑文化的要求B.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C. “买房置地”社会风气使然D. 农业经济的商品化的制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建造住宅,结合所学,我国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人们形成重农轻商观念,不重视扩大再生产,故B正确;晋商大兴土木,建造住宅,并非是为了丰富的建筑文化,排除A;“买房置地”是重农轻商观念的体现,排除C;农业经济的商品化有利于推动农业向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发展,而晋商大兴土木不利于农业向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发展,D并非造成晋商大兴土木的主要原因,排除。【点

9、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联系所学我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解答。8.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A. 洋纱和洋布B. 咖啡和可可C. 产于印度的茶叶D. 产于泰国的香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是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所以物美价廉的洋纱和洋布必然就会冲击中国的纺织业,而不是咖啡和可可、产于印度的茶叶、产于泰国的香米等东西,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

10、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9.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这主要包括壮大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分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传入了西方近代生产技术和机器A. B. C. D. 【答案】D【解析】选项错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后来逐渐消失,因此不存在壮大的问题;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选项说法正确,这是对市场的影响;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10.下图为18121888年中国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该图说明当时中国A. 税收项目较为单一B. 逐渐卷入世界市场C. 土地兼并

11、日益严重D. 关税税率不断提高【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主要税种有田赋、关税等,说明税收项目并不单一,排除A;关税增加,说明进出口贸易增加,结合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我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材料无关土地兼并信息,排除C;近代以来,由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为了便于列强的商品输出,关税税率不断下降,排除D。点睛:本题的判定要结合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时间信息“1812年到1888年”,当时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统计信息中的“关税”攀升放到我国当时特殊国情里考察。11.有人统计过,在1872年到1913年间,中国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183%,买办占248%。这表明我

12、国近代企业必然会带有A. 封建性B. 集团性C. 垄断性D. 地域性【答案】A【解析】题干中描述了近代企业创办人的阶层来源,其中地主占比例比较大,这表明我国近代企业必然会带有封建性,故A性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BCD项。12.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途径。观察下图,可以得到的正解结论是A. 官营手工业束缚了中国经济发展B.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C. 开放通商口岸加速中国经济发展D. 列强侵略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中数据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所占世界工业的相对份额从1860年开始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

13、然经济逐步解体,所以材料中的现象与1840年后列强侵略中国有关。故答案为D项。A项,明朝中叶后,私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图片数据显示,在1830年以前中国并未落后于世界,排除;C项,开放通商口岸是在1840年后,此后中国经济明显落后于世界,排除。【点睛】需要掌握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结合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解答即可。13.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万余枚增至128.1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民国

14、建立的推动实业救国的推动外来经济控制消除封建社会的终结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可以运用排除法解答。1913-1921属于中国的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外来经济仍然在中国存在,只是规模有所减少,民国的建立仅是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未结束封建社会,故项错误,排除;1913年至1921年间,民族工业发展得益于民国建立和实业救国的推动,故项正确。所以答案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14.下表为1935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表。促成这一时期贸易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出口出口指数进口

15、进口指数193557661.794162.4193670675.695363.9193783889.777164.7 摘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述略A.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C. 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D. 经济危机对西方经济的打击【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对外贸易进口逐步超过出口,这一变化的直接促成因素是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放弃银本位制,实行外汇管制等措施,这有利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甲午战后,不在时间范围内,故A项错误。中国人民的反

16、帝爱国运动只能减少进口,不能有效的增加出口,同时这也不是直接促成因素,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对西方经济打击,西方国家为转嫁危机,往往采取措施增加出口,会增加中国进口的数量,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15.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0产品名称占国统区%产品名称占国统区%钢铁98硫酸80电78纺锭60煤80机制糖90出口植物油70机制纸50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A. 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B. 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C. 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D. 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

17、国民政府统治危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家资本经营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官僚资本比重大增,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故C正确。国家资本的膨胀阻碍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故A排除。国家资本通过国家政权获得垄断地位,故B排除。国家资本的扩充加剧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官僚资本16.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 )A. 民族资产阶级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B. 资金少,力量薄弱C. 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D. 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

1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程度性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特点的根本原因的理解能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这一双重特点,本题中所列A、B、C、D四项均为其原因,A项是其来源,B项是其实力,D项是其发展状况,均不是其根本原因,而A、B、D三项均由C项“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决定的。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17.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

19、们走向社会主义”。通过此决议的目的是A. 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B. 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C. 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为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选B。A项是土地革命时期;C项是1958年建立的人民公社;D项是1978年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18.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

20、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A. 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B. 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C. 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D. 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题干中时间“1956年”不符,排除A。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是在1957年,与题干中时间“1956年”不符,排除B。“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显然是在经济经济体制下对市场

21、经济的有益探索,排除C,故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19.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进一步增至438%和396%。这表明,当时我国A. 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B. 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C. 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D. 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追求高速度的大练钢铁使积累率猛增,也就表明当时我国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我国工业经济不是快速稳步

22、发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调整措施也未发挥成效,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工农业投资比例是完全失调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0.“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这是1958年流行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反映出A. 当时人们对人民公社衷心拥护和赞美B.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直线发展历程C. 小农经济是阻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生产方式D. 生产关系的变革逐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离【答案】D【解析】材料中提到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这些史实反映了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

23、动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是阻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生产方式,这要看具体的历史条件,建国初,小农经济就有利于新中国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从小农经济到农业合作化再到人民公社化,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逐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离,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点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一般为两千户左右)、公有化程度高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1.1960年11

24、月14日,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这主要是为了A. 引导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B. 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C. 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D. 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所以材料中的“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旨在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项。引导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符合本题题意,排除AC两项;中央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食品,旨在克服经济困难,不是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排除D项。22.下列趋势图,最

25、能显示“文革”期间工农业产值变化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爆发后,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最初工农业产值是下降趋势;工农业产值上升是由于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下降是因为左倾错误仍然存在,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是一波三折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是直线下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直线上升,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先下降又上升,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3.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

26、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A. 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方针出现反复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左”倾质疑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所有制应该予以纠正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开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中并没有体现改革开放方针出现反复,故A项错误;当时已经出现“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左倾”质疑,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行的生产关系的变动,并没有改变所有制,故C项错误;题中突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开始时遭到质疑,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2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4.1984年,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这主要说明A. 改革开放带动深圳经济发展B. 深圳率先搞活了国内的市场经济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D. 我国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看,深圳物价体制改革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与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深圳的变化主要还是率先对外开放和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导致的结果,故答案选 A 项。BD项与史实不符,可排除;1984 年 10 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全面展开,C 项说法错误。考点:中国

28、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的意义【名师点睛】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区别:背景不同: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基础不同: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而今天的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思想不同:当今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前提,在旧中国这一点是无从谈起的。25.重庆日报曾登载“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大汉四川

29、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的信息可以看出大汉四川军政府对剪辨易服持宽容的态度,故正确;从图片标题“革命,从剪辫子开始”的信息可知剪辨子在民国初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故正确;故答案为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剪辫易服【名师点睛】辛亥革命之后之所以要求人们断发是因为长辫子是满清统治象征,辛亥革命反对的是满族人的统治,在三民主义中有明确的表述。满清政府把男人的长辫子看作是服从统治的标志之一,在清朝的建立早期表现得更为明显,中期出现的叫魂运动也有所体

30、现。26.有人说,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有的人看时间,先向外伸胳膊露出手表,然后翻手腕,最后才是看手表指针,形成经典的看下表部曲;现在看时间,只须低头看一下手表即可,再没了经典三部曲。这反映出新时期A. 人们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B. 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C. 人们的虚荣心较以前减少D. 手表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先向外伸胳膊露出手表,然后翻手腕,最后才是看手表指针,形成经典的看表三部曲”说明当时人对财富的一种炫耀,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物质生活变化,这一炫富不在有了。说明是生活水平提高,故A项正确;B说法不符合史实;C

31、中不是材料主旨;D与材料没有关系。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新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物质生活改变27.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女孩子不能化妆,不敢穿裙子,更不敢烫发。若要烫发,需要单位开证明,说某某同志是文艺工作者,有烫发之必要。这表明当时()A. 受到了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B. 人们的生活物质非常短缺C. “左”倾错误困扰了经济建设D. 人们生活受政治氛围的影响【答案】D【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女孩子化妆、穿裙子、烫发均被认为追求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不健康。故答案为D项。这种现象不是受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排除A项;“物质非常短缺”与“不能化妆,不敢穿裙子”没有必然

32、联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左”倾错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排除C项。28.1840年前,中文报刊所载“关于宗教之事,居大半”;而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报刊在内容上多主张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兴办近代工矿企业,编练新式海军等洋务事宜。该变化反了A. 列强侵华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B. 阅读报刊已成为华人生活习惯C. 报刊发展在逐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D. 鸦片战争前华人已有近代报刊【答案】C【解析】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根据中文报刊所载内容看出报刊发展在逐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故C正确;材料“1840年前,中文报刊所载”,不能说

33、明“华人已有近代报刊”,排除D。29.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A. 教化价值B. 娱乐价值C. 商业价值D. 艺术价值【答案】A【解析】“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说明电影为政治倾向明显,电影为政治服务,具有教化价值,故A正确;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0.2016年4月,阿里巴巴公司依托互联网推出Buy+的全新购物方式,即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辅助传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使网购变得更“触手可及”。这说明互联网A

34、. 颠覆了人们的学习方式B. 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C. 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D. 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答案】A【解析】据材料“虚拟现实技术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互联网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故C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们的学习方式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2016年之前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材料二 &

35、nbsp;(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2)材料二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政策因素。材料三  明清农村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36、。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农村的新变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答案】(1)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2)特点:生产规模庞大;资金投入巨大;生产分工细密;实行雇佣劳动。阻碍因素: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3)推动明清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解析】(1)材料一反映的有生产工具、有对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有

37、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材料二中的“春耕夏耘”“四时之间,亡日休息”等信息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因此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原因的概括可以回答出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2)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三中的信息“雇工”即可得出“雇佣劳动”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即可得出“规模大,分工细”的结论;第二小问“阻碍因素”可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等角度思考作答。(3)据材料中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

38、益紧密”“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以分成定额的方式纳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经济作物普遍种植,这有利于推动明清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租佃关系普遍促使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从而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32.阅读下列材料“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通州,它们均与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的大多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

39、的特权,税收负担减轻。此后建立的天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请回答:(1)概括大生纱厂创办时经济发展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大生纱厂在20世纪初期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实业家的实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2)状况:迅速发展。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群众运动推动。实业家的努力。一战,帝国主义暂时放松

40、对中国侵略。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影响。【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此后建立的天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可得知南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和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根据材料“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减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再结合所学张謇个人事迹,可得知实业家的实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是大生纱厂创办时经济发展重要原因之一。(2)状况:根据材料“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可得出大生纱厂在20世纪初期发展迅速。原因:结合书本所学知识可从多个维度切入分析:政治因素(辛亥

41、革命的推动、群众运动推动)、经济因素(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思想因素(实业救国社会思潮)、个人因素(实业家的努力)以及外部因素(一战,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摘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

42、地承包的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新发展。材料三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请回答:(2)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材料四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

43、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3)结合材料四以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答案】(1)特征: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或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个体经营)新发展: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可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到公有制为主体与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主要特点: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

44、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中“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得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第二小问“新发展”,根据材料中“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的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得出: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可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第一小问“变化”,从图中可知,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到公有制为主体与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第二小问“目标”,根据图片中“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根据材料中“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得出: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根据材料中“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得出:突破旧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点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