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67.50KB ,
资源ID:102444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24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1、山西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卷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A推动了儒释道融合 B革新了选官制度C提出家国一体观念 D设刺史以察民情2唐代学校分六种,其中“四门学”招收低级官员的子弟和普通民家的优秀子弟,学校来的“生徒”是唐代取士的主要来源之一,“生徒”能通一大经以上者都给官做。由此可知A唐朝官员的入仕颇多捷径 B平民有机会步入社会上层C唐朝的“生徒”人数众多 D官僚体系已出

2、现膨胀趋势3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C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D使神权和王权开始密切结合4明代皇帝在处理密疏时,既不需内阁的票拟,又不必司礼监太监代为批红,批答后也不必经过六部驳正发抄。这反映出A明朝处理奏折的程序混乱B明朝皇帝用“密疏”监督官员C明代强化君权的措施多样D内阁充当了内侍顾问角色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

3、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刘家港天妃宫通番事迹碑“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钖(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明史A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 B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C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 D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6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内阁非国家法定行政机构 B国家政治稳定导

4、致无事可理C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 D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7族规又称族训、家训、宗约家礼等。清朝毗邻城南张氏宗谱家规记载:“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则有纪纲;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纲纪不立,天下不平;家训不设,家人不齐矣。”家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A辅助国家法制之所不及 B加强家族内成员凝聚力C用来祭祀家族列祖列宗 D代行地方行政管理职能8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占15.1;寒门出身的只有6人,占8.2。这反映出当时A与察举制的选官方式相同 B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C科举制录取名

5、额受到限制 D上层社会具有入仕优势9下面是古罗马法学家对犯罪问题的部分认识表。由此表可以推知罗马法犯罪类型界定犯罪现象的关节点行动犯罪动机、身份、地点、时间、性质、数量、结果言论犯罪文字犯罪协从犯罪A重视逻辑分析 B强调社会公平C保护私有财产 D维护奴隶制度10十二铜表法有这样的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这体现了A十二铜表法维护了贵族的利益B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权益得到保护C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D十二铜表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11在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的进程中,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

6、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A行政权力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12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一规定的实际意义在于A使政府体制相对稳定 B打破了两党轮流执政定制C正式确立了文官制度 D扩大了政府文职官员权力13“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

7、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14在缔结北京条约之时,清廷“设抚夷局”掌对外交涉事宜。后因交涉日增,奕等于咸丰十年底奏请设立总理衙门并表示“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反映出A.清廷被动适应近代外交 B.清政府重视维护国家主权C.闭关锁国政策根深蒂固 D.军机处仍是最高权力机关151876年,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之后,清政府在“以夷制夷”政策的主导下,催促甚至直接参

8、与了朝鲜与美、英、德、俄、法签订的通商条约。清政府企图在朝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上写明朝鲜为中国属国,以确保列强承认自身的宗主国地位。这反映了清政府A被迫放弃天朝观念B外交思想渗透“中体西用”C逐步接受条约体系D遭受列强的政治控制加剧161877年,马建忠写信给李鸿章说 :“窃念忠此次来欧,一载有余,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这反映了其A主张推广西方法律 B对洋务运动的反思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D实现富国强兵愿望17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

9、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B当时人们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有分歧C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18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国民党内弥漫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是通过对他们(民盟等民主力量)的鲁莽迫害,政府将进一步使自己丧失名誉。”材料表明其实际对华立场是A仍然不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B开始倾向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C建议美国政府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D希望由其他党派来取

10、代国民党19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材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B尝试以城市暴动推进革命进程C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D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0时人指出“科举初停学堂未广,各省举贡人数不下数万人,中年以上不能再入学堂保送优拔人数定额无多,不免穷途之叹”。由此可知科举制度废除A导致原有社会凝聚机制瓦解 B传统文化传承的中断C直接导致了清朝统治的崩溃 D导致普遄的失业现象21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

11、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发生重大转变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根本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政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22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以该学者视角判断,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是A实行民主宪政而非专制政治B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C倡导“中华民国主

12、权属于国民全体”D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专权231937年9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际宣传处,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揭露日军暴行。抗战期间先后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设立了十二个办事处,邀请外国记者和重要报人来华采访,编制发行外文刊物290多期。该机构的设置A宣示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决心 B提高了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C有利于改善抗战的国际环境 D奠定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基础24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陵园的30块纪念碑上,一共刻着3300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2200个美国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在1941年底开辟的飞跃喜马拉雅山脉向中国运送物资的“驼峰航线”上牺牲的。这反映了A美国空军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关键性力量B中国战场在

1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性C美国政府一直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坚定盟友D战略物资的保障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25巴黎公社的一份文告称:“弟兄,你受骗了。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在城市里创造一切财富的人无衣无食,无处栖身,求助无门;但是乡下的情况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有钱的地主和企业主这两种被叫作剥削者的人,会有什么区别吗?”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B寄望获得农民支持C揭露私有制的罪恶 D彻底消灭剥削阶级第卷本卷共3题,共50分。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治理机制。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

14、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渊源于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每户给印牌一张,写明本户丁口、从业状况,户内外有人外出或有客来访都要注明;保长、甲长、牌长每天傍晚稽查各户有无异样。摘编自部编教材试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以此治国者,莫不皆然。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者。兴亡之涂,罔

15、不由此。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 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摘编自部编教材试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认同的基层管理方式。结合所学,分析其思想形成的背景。(8分)(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治理同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不同,并分析英国城市治理的影响。(1

16、0分)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鸦片战争前后,随着西方军事技术的引进以及洋枪洋炮等新式武器装备的使用,武举已经越来越成为近代军事教育发展的掣肘。甲午战争的失败给清朝统治者沉痛的警示,使其认识到“一代有一代之兵制,一时又有一时之兵制,未可泥古剂以疗新病居夏日而御冬裘也”。从1901年到辛亥苹命前的整整10年间,持续进行了清末新政时期的军事教育改革。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下诏宣布:“嗣后武生童考试及武下科乡会试,著即一律令永远停止。所有武举人、进士均令投标学习。”沿用了近1300年的武举制度,终于被彻底废除了。武举制度废除后,军事学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新式军官

17、充实到各部队中,满足了新军编练的需要,为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政府通过改革军事培养出的新生的军事力量并没有给腐朽的清王朝带来任何希望,恰恰变成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掘墓人。摘编自甘少杰、吴洪成试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军事教育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事教育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军事教育改革。(8分)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钱穆曾谈到:“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之区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游牧文化发源于高寒的草原地带,农耕文化发源于河流灌溉的平原,商业文化发源于滨海地带以及

18、近海之岛屿。”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阐述过地理风貌对人文精神的巨大影响:“土地贫瘠,使人兴奋、简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所不给予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地理环境与文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 BCCCCBDACAA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BBAACADDCBB二、主观题(共3题,共50分)26、(24分

19、)(1)特点:历代延续(由来已久);组织严密(层级分明);职能清晰。(6分)(2)举措:建立完备的乡官制度,乡官参与县政。(2分)背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政治日趋腐朽;商品经济发展;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出现。(6分)(3)不同: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是为专制统治服务,19世纪英国城市治理保障了民主政治,同时具有社会保障的职能。(6分) 影响:促进了英国城市自治的进程;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益;巩固英国的民主政治;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4分,任答两点即可)27、(14分)(1)原因:中国武器装备和军事制度的落后;西方军事技术的引进;列强人侵的刺激和中国惨败的教训;镇压人民和维护清王朝专制统

20、治的需要。(6分)(2)简评:武举制的废除标志着传统军事教育制度的终结,为近代军事教育的发展扫清了障碍;采用西洋的技术装备和军事制度,创办新式军事学校和培养军事人才加速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建设的进程。(4分)清末军事改革没有达到维护专制统治的目的;新军成为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的重要力量;新生的军事力量逐渐被军阀势力控制。(4分)28、(12分)示例1:论题: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阐述: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了不同文化的形成。古代希腊多山、多岛屿、海洋环绕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商业文化,商业文化又孕育了人们的平等精神,同时所形成的城邦国家也都是比较小的政治共同体,很难有一个城邦能够完全征服其他城邦,专制王权

21、很难出现,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民主政治体制。与古代希腊相反,中国拥有广阔的平原,形成了农耕文化,此文化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进行管理,且广阔的平原也很容易产生彼此的兼并和征服现象,因此在中国,王权从一开始就很强大,从而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一体化专制政治体制。示例2:论题:地理环境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阐述: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不起决定作用。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文化的差异虽受到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但并不由其所决定,而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样是海洋环境的英国也曾是极其专制的封建国家,而与中国地理环境大体相当且拥有广阔平原的美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这都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没有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