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133KB ,
资源ID:102404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24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三明市三地三校联考期中协作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朝时候,天下为家替代了天下为公,这种家天下时代的开启,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是指A.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B.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 察举制取代世官制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答案】B【解析】【详解】天下为公时期推行禅让制,天下为家时期推行王位世袭制。因此天下为家替代了天下为公,是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故B项正确;天下为公时期并不没有察举制,故A项错误

2、;材料问题强调从政权更替的角度,CD项是从制度变更的角度,故排除CD两项。2.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B.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 分封制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规定,分封的诸侯听命于周天子,有出兵勤王的义务,从材料内容可知,这是处于战国后期,周天子的命令诸侯已不予理睬,说明分封制受到了冲击。D项正确;战国时期贵族政治仍然存在,排除A

3、项;材料不能证明天子的权力从此时才开始削弱,天子的权力应该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削弱了,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而不是宗法制,排除C项。3.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了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三千年。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分封制C. 嫡长子继承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宗法制的核心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是避免了王位继承所带来的纷争问题。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故C项正确;世官制只推行过一段时间,无法影响三千年,故A项错误;分封制主要推

4、行于周代,故B项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从秦朝才开始建立,无法影响三千年,故排除D项。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 嬴政自称始皇帝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 统一度量衡【答案】A【解析】【详解】“秦,虽死犹存”是指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具体内容,故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BCD三项。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5、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B正确。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排除。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故B排除。只有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才维护了封建统治,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6.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一人,独立行使监察职能。

6、刺史制度A. 完善了地方行政机构设置B. 成功解决了诸侯封国问题C. 实现了对丞相的权力制衡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刺史制度加强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刺史制度并不能完善地方的行政机构,它主要负责监察地方,故A项错误;成功解决了诸侯封国问题是指汉代推行“推恩令”,排除B项。刺史监察地方,并不能制约中央的丞相,排除C项。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中书

7、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答案】D【解析】【详解】唐代推行三省六部制,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及其下面的六部负责执行。故D项的程序合理、正确;排除ABC三项。8.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A. “立嫡以长不以贤”B.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C.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D.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科举制度最能促进社会流动,而能反映科举制度的选项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故C项正确;A是宗法制,排除;B是察举制,排除;D

8、是九品中正制,排除。9.说宋代宰相职权受到削弱,理由是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设三司使管理财政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宋朝推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削弱丞相的权力。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是元代的内容。故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10.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A. 中书省独揽大权B. 中书省职能专一C. 皇权被削弱D. 相权得到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而制裁天者也

9、,其事权不可不专”,不是说明中书职能专一,而是说明许多“事权”集中在中书省,中书省长官的权力,即相权得到增强。故D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表明皇帝不能一个人处理天下所有事务,需要中书省的辅佐,没有说明中书省独揽大权或皇权被削弱。故AC项错误。11.清初,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实行“改士归流”,帝国统一的文教制度科举制度随之推行,基层权势阶层逐渐实现由土司头目向功名人士的递变。新兴功名人士阶层不仅参与兴建庙宇等公共事务,还在家族内部创造出书写祖先谱系的新传统;发展壮大后的他们进而还重构了地方历史。这反映了A. 地方社会阶层变动引发社会变革B. 改土归流将宗法制

10、推向了边疆C. 中央集权加强促进边疆文明发展D. 儒家思想随国家统一进程扩展【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帝国统一的文教制度科举制度随之推行,基层权势阶层逐渐实现由土司头目向功名人士的递变”“新兴功名人士阶层参与公共事务,还创造出书写祖先谱系的新传统重构了地方历史”表明清朝的改土归流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促进了文明的传播,故C项正确;当时地方社会阶层没有引发社会变革。A项错误。当时已经没有宗法制,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儒学的扩展,故BD项错误。1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B.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C.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

11、级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项;BCD三项都不是以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依据,故排除BCD三项。13.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下面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一组镜头A. 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英国国旗在飘扬B. 民众在抗议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C. 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D. 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因此在1843年“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12、不符合史实。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时间“1843年”,此时正值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ABD项都符合历史事实,故排除ABD三项。1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是歌颂A. 左宗棠收复新疆B. 黄海海战北洋水师的英勇抗日C. 丘逢甲、徐骧义军反割台斗争D. 曾纪泽收回伊犁【答案】A【解析】【详解】由诗中“筹边”“天山”“玉门关”可知是左宗棠收复新疆。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的主旨及材料中涉及到的地点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CD三项。15.上海的申报受台民爱国精神的感召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派“访事人”

13、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这反映了A. 清政府鼓励人民支持反割台斗争B. 反割台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 报刊的关注推动反割台运动的兴起D. 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派访事人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可以知道,体现了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报刊对反割台的关注与支持,没有体现反割台斗争的群众基础

14、如何,故B项错误;反割台运动并不是受报刊的关注才兴起了,而是受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而兴起与发展,故C项错误。16.“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文中“它”指的是A. 辛亥革命B. 义和团运动C. 维新变法运动D. 太平天国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此方案为“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而“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后第三个方案便是义和团运动,此时义和团盲目排斥西洋文明和近代化的事物,阻碍了近代化的发展,是“开倒车”

15、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行为。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封建统治的一场革命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故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是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为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与题意不符合,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拜上帝教是源自西方的基督教,同时还提出了资政新篇,因此没有反对西洋化,近化化,故D项错误。17.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了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剧中主人公通过一部魔幻手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如果你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回到1840年以后的中国,你会先后看到下列

16、哪些事件发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刘永福领导黑旗军痛击日军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刘永福领导黑旗军痛击日军发生在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故C项的排序正确,A、B、D项错误。18.1938年三四月间,李宗仁指挥的中国军队在徐州一带重创日军,成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这场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太原会战【答案】B【解析】【详解】徐州会战

17、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百团大战的主力是八路军,故排除C项;淞沪会战与太原会战均发生在1937年,故排除AD项。19.实物资料是一种历史证据。二战中,日本侵略者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下列可用来证明日军所犯罪行的史料包括731部队相关遗址南京大屠杀惨案相关遗址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斯大林格勒战役照片。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731部队相关遗址、南京大屠杀惨案相关遗址都是日军所犯罪行的有力证据,故A项正确;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斯大林格勒战役照片可以证明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和苏联人民犯下的罪行。与

18、日本无关。排除,故排除BCD项。20.某同学在查阅抗战中某次战役资料时找到以下几个关键词:“民国二十九年”“华北”“交通破袭”,该战役应是A. 太原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枣宜会战D. 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据材料“民国二十九年”“华北”“交通破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二十九年指1940年,“华北”“交通破袭”反映了百团大战的特点,故D项正确;太原会战在1937年,故A项错误;平型关大捷也在1937年,故B项错误;枣宜会战发生在1940年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故C项错误。故选D。21.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证实,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

19、,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已要求对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下列关于“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B.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C.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肯定了前六年局部抗战并否定了“八年抗战”D. “十四年抗战”是包含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十四年抗战”的说法肯定了前六年局部抗战,但不是对 “八年抗战”的否定,而是强调中国的抗战是从1931年开始的十四个抗战,故C项表述错误,答案为C项;ABD

20、三项的说法都是对“十四年抗战”说法的正确理解,故ABD三项与题意不符合。22.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沉重的打击”指的是A. 英法袭击B. 天京事变C. 北伐失败D. 天京陷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以及材料“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天京事变,成为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太平天国来说是“沉重的打击”,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是“从其内部出现”,故排除ACD三项。

21、23.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同学们对其先后颁布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做了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 甲同学:两个纲领都体现了农民的诉求B. 乙同学:两个纲领都不符合时代潮流C. 丙同学:纲领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 丁同学:二者都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土地和生产资料,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都体现了对封建剥削制度的否定,故D项正确; 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没有体现农民的要求,故A项错误;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要求,没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

22、。24.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辛亥革命前后的这种变化主要说明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清政府被彻底推翻C. 中华民国宣告成立D. 辛亥革命实现了民主【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知,辛亥革命以后欲行帝制是不被人民接受的,而之前人们认为帝制是天经地义的。这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帝制认识的变化,并没有突出说明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的内容,也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就已经实现了民主。故排除BCD三项。25

2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C. 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D. 受十月革命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新旧民主主义的分界线。这是因为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前途为走向社会主义、能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作为革命的主力,因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因此选C项。ABD三项都不是最主要的依据,排除ABD三项。26.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B.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24、全国代表大会召开C.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 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答案】A【解析】【详解】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国民党正式决定和共产党合作,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1921年。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是在1945年。故排除BCD三项。27.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实现共产主义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B.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C.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

25、领D.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答案】D【解析】【详解】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是“脚踏实地”,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故D项正确。参加共产国际与“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没有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故B错误。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此和中共“一大”时的任务“无产阶级专政”一样是“悬在半空”的,不是“脚踏实地”。故C项错误。28.某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史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维新变法运动辛亥

26、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有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组成部分,是土地革命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应该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表现。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 故正确,选择B项,排除ACD三项。29.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建党伟业长征建军大业大转折挺进大

27、别山大决战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中共建立于1921年;红军长征从1934年开始;人民军队的建立是在1927年;挺进大别山开始于1947年;大决战是指三大战役,是从1948年开始。故C项排序正确,排除ABD三项。30.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自此,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B. 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C.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D. 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答案】B【解析】【详解】“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是历史叙述,“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28、的伟大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得出的历史结论。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观点与历史解释的内容,故排除ACD三项。31.下列句子皆选自毛泽东的诗词,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历史事件,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是指1949年4月23日开始的渡江战役。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

29、雳一声暴动”是指1927年秋收起义。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是指1949年十月新中国成立。综上所述,正确顺序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排除ABC三项。32.以下内容摘自著名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是: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筹备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故

30、A项正确;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1924年,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与国共合作的问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主要内容是制定宪法与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BCD三项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故排除BCD三项。33.前不久,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A. 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B. 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C. 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D. 生产力发展促

31、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根据这一情况,十九大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正确的分析。这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56年八大召开时中国并非是市场经济体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于我国的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才导致经

32、济建设的冒进;D选项错误,八大召开时,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十九大召开时,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关系并未发生质变。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4.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等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口号反映了A. 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B. 我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C. “造反派”夺取了党政领导权D. 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答案】D【解析】【详解】“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了个人崇拜、政治混乱、法制机关被破坏,材料信息 “砸烂公检法”,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这些口号反映的本质

33、问题是民主与法制遭受严重破坏。故D项正确;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当时我国的社会制度仍旧是社会主义,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35.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A. 解决香港回归问题B. 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C. 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 解决澳门回归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主要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但是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但是其总体目标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总目标的具体体现,故排除ACD三项。36.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

34、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虎门销烟签订南京条约签订辛丑条约香港回归。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粤海销烟、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分别是指虎门销烟,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和香港回归,签订辛丑条约与香港问题无关,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37.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会面中,两岸领导人都认为应该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是基于双方继续坚持A. “睦邻友好”的方针B. “区域合作”的模式C. “一国两制”的构想D. “一个中国”的共识【答案】D【解析

35、】【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大陆与台湾方面的接触主要是基于两岸都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而“区域合作”与“睦邻友好”都是对外政策。在当前形势下,两岸并未坚持“一国两制”的构想。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38.台湾和香港、澳门一样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最大不同之处在于A. 台湾曾被日本侵占,而港澳是被欧洲国家侵占B. 台湾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而港澳是历史上殖民者侵略中国遗留的问题C. 台湾有美国的支持,而港澳没有美国的支持D. 台湾的经济没有港澳的发达【答案】B【解析】【详解】台湾和香港、澳门,都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归祖国后作为特

36、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制度不变,都享有高度自治权。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故选B项;台湾曾被日本侵占,但抗战胜利后回归祖国。美国的支持、经济发达与否,都不是最大不同所在。故排除ACD三项。39.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诗人在此表达了A. 离愁别绪B. 一国一边C. 弃家离世D. 爱国思乡【答案】D【解析】【详

37、解】“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可知表明了作者思念故乡的爱国之情,故D项正确;望大陆不仅仅限于离愁别绪,还有爱国之情,故A项错误;于右任没有表达“一国一边”的主张,排除B项;弃家离世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40.“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D.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

38、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天朝惊梦”是指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自强梦碎”是指1895年洋务运动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而结束;“专制梦醒”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1912年2月清帝退位;“建国梦成”是指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富强梦启航”是指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因此按时序排列,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41题15分;42题11分;43题14分,共40分)4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

39、问题: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自由、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40、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2)材料二出自哪部法律文件?反映了该文件的哪些核心内容?(3)材料三出自哪部法律文件?该文件的性质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答案】(1)举例: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局面。(2)法律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3)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

41、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认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解析】【详解】(1)根据“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结合明清的史实,可得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都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现。消极影响根据所学,从阻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角度概括。(2)根据“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材料二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自由宗教信仰等自由”“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核心内容,即其体现的原则。(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42、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知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根据所学回答即可。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根据所学回答我国三大政治制度即可。(4)根据材料从古代的专制到近代、现代的民主,可概括得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认识。42.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这两次战争都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十九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新一轮对殖民地更加激烈的争夺。于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猎物。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建立新政,充实国力,汲取西方文化之

43、精髓,摒弃不合时宜之思维,提出“开拓万里波涛”,“耀皇威于海外”的口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材料二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

44、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四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场战争的战败对中国造成的危害。(2)材

45、料二李鸿章认为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材料三中“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答案】(1)主要原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且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必然对外扩张。危害: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3)表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如答国共合作、两个战场可酌情给分)成果:抗战胜利。(4)评价: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了大部分日军,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

46、;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抗战胜利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详解】(1)根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 “开拓万里波涛”,“耀皇威于海外”的口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可得出原因是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且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必然对外扩张。危害可从对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对列强侵略的刺激、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回答。(2)根据材料“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可概括得出。(3)根据材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