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432.50KB ,
资源ID:102393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23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邵武七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邵武七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邵武七中2018-2019学年(上)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1.长期以来,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宗法制【答案】D【解析】【详解】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封制是周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而根据“返乡寻根祭祖”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情节和血缘亲情有关,郡县制、分封制和科举制都不涉及血缘亲情制度,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宗法制是中国古代形成的按照血缘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在宗法制的影响下,中国人形成了重视血缘亲情

2、和家乡故土的情结。2. 右图所示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称为A. 三省六部制B. 三公九卿制C. 行省制D. 内阁制【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示意图可以看出在皇帝之下设有三省,尚书省之下有六部,可知该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度,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3.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王位世袭制【答案】C【解析】【详解】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郡县制下郡县长官

3、由中央任命,不存在分封的诸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根据“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反映的这一政治制度应该是分封制,故选C项;王位世袭制是指国家王位按照血缘在一家一姓内传承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点睛】掌握题意关键词句是正确解题的方法。根据“诸侯”、“勤王”即可判断该制度是分封制、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 血缘 B. 财产 C. 信仰 D. 地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宗的本义是宗庙”并可知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进行联结的,所以说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故选A项;宗庙

4、是一家一姓进行祭祀的场所,中国古代的宗庙祭祀都是以血缘为核心的,并不以财产、信仰和地域为依托,故排除B、C、D项。【点睛】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财产、信仰甚至包括地域都不是恒定不变的,所以并不以这些因素作为宗法联结的纽带,而宗族内的血缘关系是相对稳定的,这也是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长期演变的结果。5.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在实行的制度是A. 刺史制 B. 郡国制 C. 察举制 D. 御史大夫【答案】A【解析】【详解】刺史制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官员的政治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故选A项;郡国制是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排除B项;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故排除C项;御史大夫是

5、秦代设置的三公中的一员,负责监察事务,不是汉武帝实行的,故排除D项。【点睛】汉代刺史无固定治所,且位在郡国之上,刺史也不受丞相的制约,而是直接隶属于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并且刺史的俸禄很低,只有六百石,这往往能够促使他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待遇而加紧监察取得业绩,比用更高的官员去监察地方大员更能起到好的效果。刺史制度是对以前监察制度的发展,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地方监察制度。6.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A. 分清了中央和地方的不同职权B. 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C. 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 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答案】B【解析】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所以它与地

6、方官制没有关系,故排除A;D是关于选官制度的积极意义,故排除;BC两项相比较而言,B更应该属于积极意义,而C只能说当时解决了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故选B。点睛:这一题考查对三省六部制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评价。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提高唐朝办事效率。做做对这一题,还需要在B和C之间进行比较,选出最佳答案。7. 周公东征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兼制大下,立七十一国”。材料中的“封建”是指A. 建立周朝 B. 分封诸侯国C. 委任官职 D.

7、实行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所学,当时周朝已经建立,排除A;“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说明是在分封诸侯国,B正确;题干没有提到委任官吏方面的信息,排除C;郡县制是秦朝推行的政治制度,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8.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A. 皇权日益加强B. 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 皇权代替相权D. 皇权与相权协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皇权日益加强的趋势,因此选A。B错在“矛盾日益加剧”,CD都不符合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

8、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趋势【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突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权力具有双重特征:其一,他享有的是国家主权者的权力;其二,他的权力是个人权力。就前者而言,皇权至高无上、至大无涯,是说没有任何一种世俗权力凌驾其上,也没有任何一种权力与它平行。就后者而论,皇帝是作为独立的、也是孤立的个人来掌握和行使权力的,不可分离支割而与他人分享,他人也不得代替。9.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A.

9、 英国B. 法国C. 日本D. 德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514年葡萄牙人首次来到中国南部海滨,325年之后的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以武力方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选A。其它三项均不符合史实。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0.“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方案出自A. 诗经 B. 资政新篇 C. 海国图志 D. 天朝田亩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但它

10、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理想,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海国图志是魏源编著的一部介绍西方政治地理情况的著作,和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一部施政纲领,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方案,故选D。11. 中国近代史上,国门洞开。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所学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之后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增

11、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一处为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放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辛丑条约并没有开放通商口岸要求,故A项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A,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12.太平天国的下列举措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是A. 建立政权与清廷对峙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 发动北伐和西征D. 颁行资政新篇【答案】D【解析】【详解】在太平天国之前的农民起义中也多有建立政权与朝廷对峙的情况出现,所以A项没能体现时代发展潮流,故排除;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的理想和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运动的最高峰,但不能体现工业时代的发展潮流,故排除B项

12、;北伐和西征是太平天国保卫政权的军事斗争,也不能体现时代发展潮流,故排除C项;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迎合了工业时代来临的发展潮流,故选D。【点睛】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局限,该方案没有能够付诸实施。13.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这场运动是A. 维新变法运动 B. 洋务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政治改良运动

13、,不是农民运动,故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向西方学习的改革运动,不是农民运动,故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期由于社会矛盾激化爆发的一场兴起于中国南方的农民运动,故选C;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9世纪末,与题意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14. 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与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禁烟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维新变法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禁烟运动发生在1839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义和团运动对八国联军侵华进行了顽强阻击,故本题

14、选B。15. 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B. 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C. 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D. 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至鸦片战争后即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的顽强抵抗才使得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完成,所以A符合史实和题意,BD表述有误,C只是一个有利条件。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不屈的反抗【名师点睛】评价“扶清灭洋”口号。进步意义:反映了当时民族矛盾(中华

15、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得到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也广泛动员了民众参加。局限性:“扶清”,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反映了农民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16.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A. 鸦片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故排除A项;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故选B;解放战争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内战,不属于反侵略战争,故排除C

16、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故排除D项。17.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在于中国之内,国民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 武昌起义胜利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 清帝下诏退位 D. 临时约法颁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解答此题关键要注意时间“1912年2月”,正是清帝退位的时间,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由此结束。所以应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过程18.“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 抗

17、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中的“鬼子”指的是日本鬼子,即日本侵略者,所以题意中的歌曲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抗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中国战败,不是“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故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不是“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故排除C项;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没有铁道游击队,故排除D项。19.解放大西南、解放大西北、孟良崮战役等电影故事脍炙人口,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它们主要取材于A. 北伐战争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D. 抗美援朝【答案】C【解析】【详解

18、】北伐战争中不存在解放大西南和解放大西北的情况,故排除A项;抗日战争中没有孟良崮战役,故排除B项;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开始解放大西北,解放大西南,剿灭国民党残余势力,故选C项;抗美援朝的战场在朝鲜半岛,也不存在解放大西南和解放大西北的情况,故排除D项。20.“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戊戌变法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学生、民众和

19、工人联合反对列强侵略的运动,结合史实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应是五四运动,故D项符合题意。A 、B 、C均没有工人参与。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21.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近代中国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A. 资政新篇 B. 共同纲领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 “近代第一步”“资产阶级宪法” 可知C 符合题意。而A为太平天国颁布的,不可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BD分别为建国前后颁布的,代表的为工人阶级的利益。综上,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

20、临时约法22.如果我们上网搜索下图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A. 国民革命B. 红军长征C. 战略大决战D. 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等都与红军长征有关,因此应输入的“关键词”是红军长征。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23.“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的“会”是指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答案】C【解析】【详解】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至嘉兴南湖,不符合

21、题意中的“遵城举会”,故排除A项;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不符合题意中的“遵城举会”,故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与贵州遵义召开的一次会议,故选C项;中共七大在西柏坡召开,不符合题意中的“遵城举会”,故排除D项。【点睛】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4.三大战役胜利后,为推翻国民党政权,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的“江”是指A. 长江 B. 乌江 C. 湘江 D. 闽江【答案】A【解析】【详解】国民政府的所在地是在南京,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

22、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渡江战役目的是渡过长江,解放南京,故选A项;乌江位于贵州省境内,故排除B项;湘江位于湖南省境内,故排除C项;闽江位于福建省境内,故排除D项。25.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1月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A正确;1937年9月-11月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故B项排除;1938年1月-5月徐州会战对日军给

23、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故C项排除;1938年6月-10月武汉会战是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故D项排除。26.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掌握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经历了A. 30年B. 40年C. 79年D. 109年【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它经历了30年。本题应选A。27.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A. 八一宣言的发表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4、C.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 五四运动的爆发【答案】D【解析】【详解】八一宣言发表于1935年8月,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故选D。28.“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材料中的 “不许立丞相”始于A. 汉武帝 B. 宋太祖 C. 明太祖 D. 雍正帝【答案】C【解析】【详解】汉武帝设置中外朝,但并没有废除宰相,与题意“不许立丞相”不符,

25、故排除A项;宋太祖设置了枢密使、三司使和参知政事等分割了宰相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但没有废除宰相,与题意“不许立丞相”不符,故排除B项;明太祖鉴于宰相对君权的威胁,“废丞相,权分六部”,并要求大臣不得奏请设立宰相,符合题意,故选C项;雍正皇帝时宰相制度已经废除,故排除D项。29.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30年代”、“东北松花江上”、“脱离了我的家乡”可知题意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爆发于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故选

26、A;一二八事变爆发上海,故排除B项;七七事变爆发于北平,故排除C项;八一三事变爆发于上海,故排除D项。30.“清朝末年,资产阶级组建了政党,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发动了辛亥革命。” 材料中的“政党”是指A. 兴中会B. 共进会C. 文学社D. 同盟会【答案】D【解析】【详解】兴中会、共进会和文学社都是清朝末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是革命政党,故排除A、B、C项;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集合革命力量,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建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选D。二、材料题:12+16+12=403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7、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明朝改制后图1 图2 图3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的时间?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材料二中图2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公元前221年,

28、郡县制。(2)三省六部制。(3)君主专制不断加强。(4)利: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等。弊:容易形成君主暴政;压抑地方自主性;不利于新经济因素成长等。【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秦攻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根据“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统一以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2)根据图4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内容可知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3)根据材料二图片可知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和废丞相,权分六部,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由三公九

29、卿制到废丞相,权分六部,宰相的权力不断被分散削弱,并最终被废除,结合材料三中“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可知可知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4)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有优点又有弊端,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从有利于的一方面来说,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等;但从不利的一方面来说,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易形成君主暴政;压抑地方自主性;不利于新经济因素成长等。32.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

30、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洋舰队官兵遭遇日舰偷袭,英勇反击。海军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仍坐镇“定远”舰,用重炮击伤日军旗舰“松岛”号。“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战舰中炮,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下令全速撞击日“吉野”舰,壮烈殉国北洋水师虽然损失惨重,但也重创5 艘日舰,日本海军遭到沉重打击。材料二1937 年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蚕食”和“清乡”。1940 年

31、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1)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史上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这次决战历史上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的特点。(3)列举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主要罪行。(4)上述两场战争,中国一败一成,请简要指出它们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答案】(l)黄海海战。(2)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路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击侵略,沉重打击了日军 (3)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实施细菌战、毒气战,实行“三光”政策等。(答出其两点即可。)(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迫签仃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

3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使略的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莫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答出两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北洋舰队官兵遭遇日舰偷袭,英勇反击”“北洋水师虽然损失惨重,但也重创5 艘日舰,日本海军遭到沉重打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决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

33、战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抗日战争的特点。(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蚕食”和“清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实施细菌战、毒气战,实行“三光”政策等。(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仃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使略的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莫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考点:近代中国的

34、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33.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高中学生开展了以“毛泽东与新中国诞生”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一 围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问题:(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2)经过查找资料,有人认为选择这条道路是取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有人认为取决于农村中敌人力量薄弱,农民占大多数。你认为哪种观点最准确?小组二 围绕“革命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展开调查:(3)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

35、为党的指导思想?小组三 围绕“伟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进行论证:有人说,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最大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4)根据以上图文材料,概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答案】(1)井冈山根据地(2)这条道路是取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3)中共七大(4)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形成毛泽东思想。【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二小问,结合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影响可以知道,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结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背景可以知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根源。(3)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 (4)结合所学,贡献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建立新中国;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形成毛泽东思想。-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