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选题(共30小原,每小原2分,共60分)1.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如王、卿士和庶民一致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朝A. 商王垄断决策权B. 政治带有迷信色彩C. 王权受制于族权D. 已孕育早期民主制【答案】B【解析】龟筮是掌管占卜的官员,商王决策要听从龟筮的意见,说明政治带有迷信色彩,故B正确;依据“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说明商王听取龟筮的意见,没有垄断决策权,故A错误;材料中“卿士与庶民一致同意”不能说明王权受制于族权,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商朝的政治制度,体现了神秘
2、色彩,没有说明民主制,故D错误。点睛:根据关键信息“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分析解答。2.西周初年的封国中,姬姓之国居多,史称“周公立七十一国,而姬姓者独居五十三。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A. 军功B. 品德C. 血缘D. 才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等,其中“姬姓”是王族,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故C正确;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ABD不符合分封制的史实,排除。3.近年来,国家对于节假日越来越重视,既保证了公民的休假时间,也使民族传统节日得到有效传承。全球华人都重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是因为
3、A. 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B. 孝宗敬祖的中华传统C. 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D.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答案】B【解析】【详解】春节、中秋节讲究家族团聚,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属于宗法制的影响,和中国孝宗敬祖的中华传统有关,故B正确;重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非因为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排除AC;重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无关,排除D。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B. 开创皇帝制度C. 建立三公九卿制  
4、;D. 统一度量衡、货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虽死犹存”并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虽死犹存是指秦朝虽然灭亡了但他/她创立的政治制度却保存下来,故A项正确;BCD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点睛】题目中关键信息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5.郡县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 世代相沿袭B. 考试选举C. 皇帝任命D. 地方推荐【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郡
5、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命,故C正确;分封制下,官员是世代相沿袭,不符合郡县制,排除A;隋唐科举制通过考试选举官员,排除B;西汉察举制由地方依据品德推荐选举官员,排除D。6.贏政统一六国后,在中央确立了三公九卿制,设立了御史大夫一职以制约相权,确切地说,其主要职能是A. 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B. 下达皇帝诏令并监督百官C. 协助皇帝管理军务D. 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秦朝在中央确立了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负责下达皇帝诏令并监督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B正确,C错误;九卿中的奉常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九卿中的治粟
6、内史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不符合题意,排除D。7.由于汉初的政治决策失误,导致地方王国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甚至一度引发“七国之乱”。到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平定“七国之乱”C. 颁布“推恩令”D. 设置节度使【答案】C【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正确;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不符合汉武帝,排除A;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排除B;唐朝设置节度使,不符合汉武帝,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联系所学“推恩令”颁布的内容和作用分析解答。8.北宋卓
7、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其描述的官员应是A. 转运使B. 节度使C. 通判D. 枢密使【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故常与知州争权”中可以看出这是宋太祖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官员,故C项正确;A项是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理,排除;B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是分割宰相的权力,排除。【点睛】“故常与知州争权”是关键信息。9.中国古代时有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A. 世袭制B. 九品中
8、正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的“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但察举制有很大的弊端,用人之权在上,往往不能按照真才实学推荐人才,才导致了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因此选C。点睛:这一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等过程。10.许有王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
9、之处是A. 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B. 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C. 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D. 兼具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的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分天下之治”、“分行省以治外”、“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与都省为表里”等信息分析可知,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且是朝廷派出机构,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即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的特征,故D正确;AC项不能全面反映行省的职能,排除;元朝行省并非监察机构,排除B。【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分天下之治”、“分行省以治外”、“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与都省为表里”,结合所学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分析解答即可,要全面分析解读材料。11.“胡惟府绝
10、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 内阁制度B. 宰相制度C. 宦官集团D. 胡惟庙集团【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朱元璋废除丞相,“那个庞然大物”是指丞相制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朱元璋时还没有内阁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朱元璋也没有毁掉宦官集团,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胡惟庸集团只是表面问题,丞相制度才是真正的庞然大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是废除丞相制度。12.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
11、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种设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 和谐对称B. 中央集权C. 皇权至上D. 江山统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材料反映的是皇帝所进行的重大活动都在太和殿举行,且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这突出地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理念。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13.雍正时期重臣张廷玉拟定了军机处的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这反映了A. 军机大臣具有参与重要事务的职权B. 清政府开始有章可循地处理行政事
12、务C. 皇帝只处理军机处上达的紧急奏折D. 内阁被军机处取代不再处理任何政务【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来看,反映出军机大臣具有参与重要事务的职权。故答案为A项。张廷玉只是拟定了军机处的规制,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要事用折”并非“紧急奏折”,排除C项;从“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来看,内阁处理日常政务,排除D项。14.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材料中的这“一部分人”是指A. 公民 B. 奴隶 C. 妇女儿童  
13、; D. 城邦居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希腊成年男性公民,不包括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故排除BC,A项正确。城邦居民中既有公民,也有外邦人、妇女、儿童、奴隶等,排除D。点睛:关于属于概念型选择题,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解题本题的关键是对“公民”概念的理解和记忆。15.梭伦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情景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穷人强烈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梭伦当然不能支持农民的这一极端要求,不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下列
14、措施能体现他的这一改革理念的是A. 废除债务奴隶制B. 实行陶片放逐法C. 成立五百人会议D. 向低等级公民发放津贴【答案】A【解析】据材料“梭伦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颁布“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有利于穷人,故A正确;克里斯提尼实行“陶片放逐法”,故B错误;克里斯提尼成立“五百人会议” ,故C错误;伯利克里向低等级公民发放津贴里,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让穷人得到实惠”,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穷人沦为债务奴隶的可能性最大,据此即可联系“解负令”的作用,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6.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
15、改革。政治上他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分享不同的权利与义务。由此在雅典确立了A. 宗法等级制B. 贵族等级制C. 官僚等级制D. 财产等级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雅典的民主政治也是建立在财产等级制基础之上的民主,雅典公民按照财产的不等分为四个等级,四个等级分享不同的权利与义务,所以由此在雅典确立了财产等级制。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财产等级制17.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刻有铁米斯托克里(雅典政治家)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由此可以看出“
16、陶片放逐法”A. 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 是审判民主敌人的妙方C. 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D. 是一出民主闹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雅典政治家第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由140人刻写的”说明当时的民主政治的参与范围比较广,民主性明显。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特点18.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宣称:“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这表明A. 雅典居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雅典重视民主和法治C. 雅典立法权属于全体居民D. 雅典不存在阶级差别【答案】B【解析】【详解】由
17、“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以知道雅典重视民主和法治,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雅典公民,而不是雅典居民,故A项错误;雅典的立法权属于公民而不是全体居民,故C项错误;当时的雅典是奴隶制社会,是存在阶级差别的,故D项错误。19.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直至杀死或买之为奴。这说明该法A. 导致债务奴隶制开始出现B. 只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C. 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 对涉及财产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罗马法保护债权人利益,实质上是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答案为C项。罗马法没有规定债务奴隶制,排除
18、A项;罗马法维护债权人的利益,而不是只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排除B项;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20.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说:“无论是为了罗马的意义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因此,罗马帝国制定了A. 十二铜表法B. 公民法C. 万民法D. 民法大全【答案】C【解析】“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说明罗马法保护“外国人”,这里的外国人不应是罗马统治范围之外的国家,而应该是罗马统治范围之内的国家,根据所学可知是罗马帝国时期,因而其法律应该是万民法,故选C。21.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指出:“罗马帝国
19、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话说明( )A. 罗马法对世界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B. 世界各国的法律遭到罗马法的任意践踏C. 法律是罗马帝国征服扩张的最有力工具D. 耶林对罗马法的评价过高,不符合实际【答案】A【解析】【详解】“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较为深远,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罗马法的影响,并不是说各国的法律均受到罗马法的践踏,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法律成为罗马法对外统治的手段,并不是最有力的工具,故C
20、项错误。材料对于罗马法影响评价符合事实,故D项错误。【点睛】罗马帝国第三次以法律征服世界是指罗马法的创建与发展,维系了整个帝国统治。罗马法以其广泛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作为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基础,罗马法影响深远,泽被后世,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22.1688年“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其政治意义主要是A. 扩大了议会影响 B. 使国王沦为虚君C. 谋求了各方妥协 D. 推翻了君主制度【答案】A【解析】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确立了
21、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对议会权力进行了提升,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国王在此时还是国家元首;C选项并不是其主要意义;D选项错误,光荣革命是一种妥协,是君主制度下对君主权力进行限制。23. 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A.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B. 国王权力受限C.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工业革命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1832年”和“新兴工业城市”,明确这是指1832年议会改革;联系所学知识,明确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队伍的不
22、断壮大,由此引发了1832年议会改革;因此本题选D。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迁移与串联能力,注意理清1832年议会改革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历程。24.2017年5月3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获女王同意正式解散议会。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 )A. 君主是虚,立宪为实 B. 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C. 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 D. 女王有制约首相权力【答案】C【
23、解析】材料“议会解散后,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内阁制下内阁和首相共进退,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君主是否有实权,故A项排除;英国首相无权解散上议院,故B项正确;英国国王没有制约首相实权,故D项错误。25. 美国每届总统当选后,都应当宣誓或誓愿:“我郑重宣誓我必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这说明A. 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B. 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C. 美国总统敷衍演说的客套话D. 美国总统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我郑重宣誓我必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
24、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故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特点26.华盛顿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说:“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美国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 争取民族独立B. 推举华盛顿为国王C. 实行联邦制D. 两党交替执政【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美国把邦联制变成联邦制,所以美国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实行联邦制,选C是符合题意的,
25、正确;1786年美国早已经独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华盛顿不是国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实行联邦制而非两党交替执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7.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 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 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 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 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答案】A【解析】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可知,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议案,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议案,则议案自动生效,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错误
26、,否决的法案已经生效;C项错误,最高法院掌管的是司法权;D项不符合美国1787年宪法史实,排除。28.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地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这种政体的核心是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 市民的整体素质C.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 革命的彻底性【答案】C【解析】【详解】“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说明这种政体的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C项正确;材料和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市民的整体素质以及革命的彻底性无关,故ABD错误。29. 近代法国政体更换频繁,17891875年
27、间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这反映了A. 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C. 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D.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近代法国政体更换频繁,是因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相对强大。所以保皇派与立宪派的斗争使得法国政权更迭,反映了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故选A。考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1875年宪法的背景30.“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法律条文,可以得出的正
28、确认识是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A. 德国议会权力不受皇帝限制B. 德国议会通过选举组建政府C. 德国开始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 德国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答案】C【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德意志开始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正确;德国议会受到皇帝制约,A错误;德国联邦议会是由各联邦君主组成,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德国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31.
29、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并分析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演进的基本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
30、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答案】(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2)完美:不流血、妥协。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解析】【详解】(1)“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其实考查的就是中央官职演变的史实,联系所学可知,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内阁。特点主要结合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演进史实归纳即可。(2)完美:依据英国君主立
31、宪制的内容和特点回答即可,如不流血、妥协;办法:结合所学,回答英国君主立宪制制约王权的措施即可,即: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等。32.权力是政治的中心内容。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相伴相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典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
32、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问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从费城制宪会议争论的主题来看,首先面临的也就是解决中央无权的问题;其次,从当时各州之间的力置对比来看,各州力量是不均衡的,但却需要在宪法中兼顾大州与小州的利益;最后,当时美国南北的经济形态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经济形态下自然诉求也就不一,而这些不同的利益纠纷,都是有待联邦宪法解决的问题。摘
33、编自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举措不能保持持久威慑力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怎样实现了“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了当时美国哪些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答案】(1)形式:舆论监督,制度监督。答到具体的制度也可酌情给分。原因: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受制于皇权(或为专制主义服务,或专制主义的障碍)。启示:言之成理即可。(2)怎样:将国家主权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彼此分立,相互制约(三权分立)。矛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解析】【详解】(1)形式:据材料一“中国各朝代
34、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承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即可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采取的举措: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原因:根据“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得出受制于皇权。启示:可从古代监察制度的实质、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健全监察的法律法规等分析回答。(2)怎样:据材料二提到,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怎样实现了“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即:三权分立。矛盾:根据“解决中央无权的问题”“兼顾大州与小州的利益”“美国南北的经济形态存在很大差异”,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