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01.50KB ,
资源ID:102069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20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陈旭麓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

2、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材料意在说明( )A思想觉悟迟滞于政治觉悟B社会变革没有真正出现C民族危机引起了思想变化D民族意识觉醒比较艰难2“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为此提出有效制约权力的政治学说是( )A天赋人权说 B法治学说 C三权分立学说 D人民主权说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3、:( )A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B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C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D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4欧洲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与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 )高扬人性对抗神性反对迷信和宗教信仰强调宗教信仰自由强调世俗生活合理性ABCD5梁启超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佛教华严宗有“一一事中,理皆全遍,非是分遍。何以故?彼真理不可分故。是故一一纤尘,皆摄无边真理,无不圆足。”的说法,其与中国知识线接触的哲学文化生成应是( )A.魏晋玄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船山理气论6西汉董仲舒与南宋朱熹都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4、他们的思想相比,相同之处是( )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都推崇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观点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思想武器都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ABCD7董仲舒将天命观加以整理发展,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目的在于( )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B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8黄宗羲观察到当时江浙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兄弟异居”的现象,甚至“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对于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专制高压下传统大家族难以为继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家庭结构C启蒙思想推动了小家庭模式的出现 D西方观念影响下社会风俗产生变化 9“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

5、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C使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D为反对袁世凯复辟提供了有力武器10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上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鞍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考虑点D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重

6、视发展商品经济为考虑点11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12“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D希望用理

7、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13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此处“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A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C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D历史典籍与碑刻史料1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B成为封建统治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15某一时期社会思潮认为“人与动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这样的:禽兽在很大程度上为感官所驱动,很少考虑过去或

8、未来,只是为眼前而活着;但是人却看到万物的原因,理解原因和结果的相互性质,作出类推,因而很容易审视其一生的整个过程,为生活的行动做必要的准备。”该思潮最有可能是( )A斯多亚学派倡导的理性 B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16法国著名思想家菲利普内莫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中对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做了这样的阐释:“(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据此,作者认为(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

9、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D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1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B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C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D诗经中的“颂”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18恩格斯曾写到:“现代的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

10、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即16世纪),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他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是( )A“信仰自由”时代B“信息科学”时代C“发现人“的时代D强调“理性”时代19“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 )A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B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C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呼应D说明作者跳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逻辑20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

11、”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A促进了思想与个人的解放B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已缺乏新意C对广大民众的影响较小D阵营内部存在分歧21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A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B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C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22荀子在荣辱篇中指出:“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

12、备者也。”在此荀子( )A认为“人之性恶, B倡导“为民生利C提出“君舟民水” D强调“仁义”和“王道”23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的形象,有人认为该画作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据你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给真实的普通人画像,体现了人性意识的觉醒B表现了人的美,体现了对人的重视C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体现人的感情和愿望D画像整体上和以前的圣母像比较接近24“人从此认识了自己的自主性,他们为自己有分辨万物的能力而感到骄傲,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地球上推动和谐生活的主人翁。”材料中的“从此”是指()A文艺复

13、兴运动 B殖民扩张C牛顿力学体系 D达尔文进化论25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曾这样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思想:“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据此,可知费正清( )A肯定了中体西用思潮的合理性B对康有为宣传变法主张的方式有一定认识C批评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态度D意在肯定传统文化对当代改革开放事业的现实意义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可事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

14、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隆二而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摘编自荀子材料二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指荀子)(西汉)刘向荀子叙录“荀卿全是申、韩”“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南宋)朱子语类材料三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

15、的作用。另外,荀子还强调为政者的品德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高春花荀子礼思想及其现代价值(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根据材料一、二和所知识,简析出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二、四,简述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

16、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20182019学年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 史 答 案1D【解析】由材料“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

17、群体”可知陈旭麓认为中国出现的先觉者其思想在群众中影响较少,也就是群众的民族意识觉醒艰难,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政治觉悟,故A错误;社会变革已经出现,如洋务运动等,故B错误;材料认为民族意识觉醒困难,C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错误。【点睛】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迫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意识逐渐觉醒,甲午战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人开始革命,推翻旧的封建制度,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强烈高涨,五四运动讲中国民族民主意识推向高潮。2C【解析】“权力制约权力”符合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思想,故C正确;其他思想不符合材料内涵,排除。3A【解析】材料大意是:从唐宋以来读书人将心血都放在科举考

18、试上,一旦科举被废除(元代),读书人的才华抱负无处施展。此时元杂剧这种新的文学形式出现,于是士才从事于词曲的创作,以这些读书人的才情,使得元代戏剧成为了千古独绝的文字。这一段材料揭示了元杂剧的兴起与士人科举之间的关系,意在说明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故排除B,选A。元杂剧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兴起,C、D项并非题干所述的重点内容,排除。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是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宗教改革无关。而错误,因为宗教改革仍然强调信仰,并没有反对宗教迷信。而属于宗教改革的内容,体现了人文主义和关注社会现实的思想,故本题选D。5B【

19、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程朱理学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崇尚老庄的学说;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船山理气论,认为理气相依,理气相涵,理气同体;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与材料中“一一事中,理皆全遍”说法相近。因此答案为B。6C【解析】董仲舒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学说,神化君权,带有神学倾向,经过改造形成的新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先理后气,气由心生,使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董仲舒和朱熹思想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故均符合,故排除ABD,选C。7D【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是适应西汉大一统政治的需

20、要,属于思想服务于政治的特点,故D项正确;A不是材料思想主旨;B属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C属于宋明理学主张。8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兄弟异居”、“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它反映当时传统儒家家庭伦理道德的淡薄,就究其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家庭结构,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9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的“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倡导者们提出

21、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将斗争矛头直指传统的儒家思想,所以会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故选A。BCD在材料中均未体现。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0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家们的主张和代表的阶级利益。墨子“节用”的观点代表了广大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孟子“民本”的思想和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A、B两项表述错误;三者的观点都涉及到建立或保护小农经济,故排除D项,选择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法家和墨家的思想。11B【解析】材料“我们已经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性质”说明中国已经

22、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民主革命思想的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提出,排除A; 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提出的,排除CD;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表现,符合材料的时代特征和内容特征,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发展的历程,解答时要结合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过程的特点来锁定材料中所体现的时代。12D【解析】本题是考查启蒙运动。材料反映的是兴起于法国的启蒙运动,A、B、C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均不是启蒙运动,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才是反映启蒙运动,故本

23、题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法国的理性思想【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13C【解析】“地下之新材料”指的是殷朝的甲骨文,要注意是“殷”本纪,“纸上之材料”也只能是指文献记录,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其他的选项均不符合题意。点睛:由于王国维是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提出这一说法,所以,纸上的材料应该是指有关殷代的文献记录。至于其提到的地下的材料,则是指甲骨文字。14A【解析】程朱理学

24、崇尚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故多“仗义死节之士”,所以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主要说明了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故C错误;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促进文化教育普及,故D错误。15A【解析】材料反映出人通过了解万物的规律,就可以作出类推,进行理智的生活,符合古希腊斯多亚学派认为贯穿万物永存不朽的是理性,人都具有理性,人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等观点,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作

25、用,与材料中观点不符,故B项错误;因信称义是指信徒通过信仰上帝就可救赎,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的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否定一切权威,与材料中“人却看到万物的原因,理解原因和结果的相互性质,作出类推”不符,故D项错误。16D【解析】从材料中的“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可以看出,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故答案为C项。材料论述的是法律在雅典民主政治运行过程中的作用,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17D【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26、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壮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明清小说盛行。明清小说主要从社会的人情世态各方面来反映市民生活和封建社会的面貌。故A项排除。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宋词兴盛的基础。故B项排除。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等。故C项排除。诗经中的“颂”是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18C【解析】这个时代主要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这个时代凸显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重视,故选C;信仰自由不符合宗教改革的主旨,排除A;“信息科学”时代是20世纪后半叶,排除B

27、;“理性”时代是启蒙运动时代,排除D。点睛:本题的实质是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信息技术所代表的时间。将时间与内容一一对应,就可以选出准确答案。19A【解析】这一观点出自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主张,批判封建君主专制,A符合题意。B不对,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是在雍正时期;C不对,明末清初思想家并没有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D不对,明末清初思想家并没有超越传统儒学的范畴。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主张20A【解析】题材料提到,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与个人的解放,因此选A。BCD

28、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21C【解析】从材料“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中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随着革命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五四运动后的,排除;B项是民权主义,排除;D项错误,两者是可以来联系在一起的。22A【解析】题干中的意思是:荀子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小人,不需要学习不需要人教,就有趋利的本质。尧禹成为圣贤也不是生来就是,而是由于后来生活环境的变故,成其修为。结合所学知识这体现了荀子的性恶论。BCD不符合

29、题意,故答案选A。23D【解析】画像整体上和以前的圣母像是完全不一样的而非比较接近,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作,也就体现了人性意识的觉醒,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蒙娜丽莎的确表现了人的美,也体现了对人的重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蒙娜丽莎也的确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来体现了人的感情和愿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4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所以材料中的“从此”是指文艺复兴运动,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殖民扩张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牛顿力学体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未涉及进化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

30、题选A。25B【解析】由“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可知该主张的实质是要用西方(外国)理论改造中国,“孔孟之道”是为这一做法提供根据,联系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以宣传变法,因此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及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也没有论述传统文化对当代改革开放的关系,排除ACD。点睛:康有为为什么主张“托古改制”?由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很薄弱,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因此,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借助了当时威严的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

31、法,也不失为一种策略。26(1)主要观点:人性本恶,通过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天自有规律,认识它并运用它,造福社会。(回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主要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2)不同境遇:西汉推崇;南宋冷落。主要原因:西汉吸取秦亡教训;巩固“大一统”社会的需要,荀子思想适应这一需要。南宋时复兴孔孟之道的理兴起和发展,其哲学出发点是人性本善。(3)在社会分化和转型时期,荀子约束人的放任行为,建立秩序的思想对整合并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借鉴意义。荀子强调道德在法律施行和官僚政治中的作用,这一思想有助于当代健全法

32、制建设和改善政府治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从材料“人性之恶”“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礼义生而制法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2)根据材料二“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指荀子).“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即可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根据西汉和南宋的政治统治、社会背景即可说明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

33、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即可概括出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27(1)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制),三民主义(实行民主共和制),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2)作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推动人们探索救国道路;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解析】(1) 结合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发起的救亡运动和主张,可以直接写出其指导思想,即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2)从材料“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可见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可见推动人们探索救国道路,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可见促进了思想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