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65KB ,
资源ID:101879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18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0所名校】2019届西藏山南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0所名校】2019届西藏山南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届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 史(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汉水流域襄阳境内周台遗址和郭家庙墓地的周代文化遗存表现

2、出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出土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与中原姬周文化遗存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B频繁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C分封制推动了族群融合D礼乐制度维系了等级秩序2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C佛教对儒学的冲击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3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唐代诗人分布和宋代词人分布图,二者的差异可以说明( )A民族融合利于社会文化繁荣B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C宋代经济文

3、化发展优于唐代D地域的差异逐渐影响文化特点形成4江浙地区唐宋以后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到了明中后期,“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各地广种棉花、甘蔗、果木、烟草等作物的记载也多见于史书。这种现象反映了江浙地区( )A经济重心地位日渐凸显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D小农经济逐步瓦解51877年,郭嵩焘到达英国伦敦,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接着刘锡鸿被任命为驻德公使,不久清政府相继在其他各国首都设立了使馆。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如旧金山、横滨、大阪等地)设立领事馆。这反映了( )A清政府重视对外交往的开端B驻外机构

4、已成为侨民的后盾C中外交往事务的近代化趋势D国家间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6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推选袁世凯建立北京政府,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由此可知立宪派( )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化而来B意在建立民主以实现君主立宪C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D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7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中国蚕丝公司”、“中国石油公司”、“中央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垄断性组织。这反映出( )A政

5、府践行了“节制资本”思想B经济中“国进民退”现象突出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D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8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变动情况表,根据表格可知,新中国初期( )A建立国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发展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C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9罗马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被视为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其继承的主要表现是( )A罗马曾征服了希腊地区B民主和法制思想同为西方文明源头C用法律来维护民主政治D自然法精神体现了古希腊人文思想10据丹宁法律的界碑记载,公元1606年英国商人约翰

6、贝特在缴纳了正常的议会税后,国王却下令额外征收5先令的葡萄干进口税,贝特以与“制定法相抵触”为由反对并向理财法院起诉国王,案件以贝特败诉告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英国( )A额外征收进口税体现重商主义政策B议会与国王展开斗争实现权力制衡C长期参与殖民战争致国家财政困难D进口税增加是王室奢侈享受的后果11美国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被戏称为“和事佬”。这是因为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体现了( )A分权制衡原则B妥协让步原则C维护统一原则D联邦共和原则12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

7、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是( )A红与黑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巴黎圣母院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铁钱与铜钱的比价根据记载似乎在10:1,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摘编

8、自徐瑾白银帝国材料二 交子本由四川民间百姓发行,发行者不久财衰,交子不能兑现,就发生了诉讼。朝廷下令将百姓发行的交子收归官营,以朝廷财力支持交子的流通和价值的稳定,交子就形成了官方发行的纸币。初期交子的价值十分稳定,有效地支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末期,为了攻打西夏而大量增发交子,使交子的流通数量远远地超过了法定的限额,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引,以增加百姓对纸币的信心。摘编自石俊志中国货币法制史话材料三 民国初年,北京国民政府曾铸造银元以为国币,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币制混乱的问题。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

9、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实行法币政策,实行白银国有,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定为法币。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北宋交子和民国发行纸币产生的相同影响。并结合两种货币最终消亡的命运谈谈对纸币的认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材料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到外国的压迫。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贮藏地。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因此,

11、同中国帝国的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多元化的体制诸因素,都使日本比中国更易遭受西方的入侵,且能更快地对这一入侵做出反应。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至少从两个层面予以论证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82年宪法的创制过程,实际上伴随着一次较为全面的宪政改革。1978年宪法虽然也体现了一些宪政的要求,但宪政要素严重残缺。以1954年宪法为主要参照,全面修改1978年宪法,一些十分重要的宪政原则或要素被较为系统地贯彻到了八二宪法的文本中,其中包括:宪法在中国整个行为规范体系

12、中的至上性、违宪必究;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充实保障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和对国家机关及其官员的批评权等基本权利;取消公民必须拥护中共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等不合理义务;完善代议民主制即人大制度;重新确定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等属于司法独立范畴的要求;将军队领导体制纳入宪法;规定办理刑事案件有关国家机关间相互制约,部分打破了社会主义宪法不敢规定相互制约的禁忌童之伟八二宪法与宪政(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82宪法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宪法创制的历史意义。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戴高乐不仅坚决反对超国家的一体化,而且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

13、欧洲人的欧洲”。所谓“欧洲人的欧洲”,其寓意异常清晰,就是要在欧洲建设中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严格地说,美国并不反对欧洲建设,因为一个强大统一的欧洲毕竟是美国可依托的力量。当然,前提是欧洲建设的任何一个步骤和目标都应该纳入以美国为领导的“大西洋体系”中。但这却是与戴高乐主义不相容的。在戴高乐主义关于“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里,不仅排斥美国,而且也排斥本该属于欧洲地理范畴、但却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在戴高乐眼里,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是想安插在欧洲共同体内的一个“钉子”,一匹“特洛伊木马”,他不能允许美国利用英国乘机插足欧洲。摘编自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1)根据材

14、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战后初期英法友好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戴高乐的“欧洲人的欧洲”政策。17(中外历史人物评述)材料一 九八O年版辞海“清世宗”条,讲到雍正帝历史的要点是:“以阴谋取得帝位”;(二)“以高压手段对付与争位有关的诸弟”,害死允撰、允糖;(三)“康熙的亲信多遭贬斥,”(四)杀戮隆科多、年羹尧;(五)改变康熙对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笼络政策,屡兴文字狱;(六)“用藩邸亲信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七)建立军机处,取消诸王对下五旗军队的统帅权,加强君主专制;(八)实行摊丁入亩政策;(九)推行改土归流措施;(十)平定青海和硕特部贵族叛乱,镇压准噶尔贵族袭扰;(十

15、一)与俄国汀立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把雍正改革放到雍正帝全部历史中去分析,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它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条件的制约。雍正史中有些历史疑案,因资料不足难于论定。此外,受当时政治的影响颇大,如在清朝,不满意雍正帝的人多不敢公开、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往往通过批评模范督抚田文镜,曲折地表示对雍正政治的否定。民国初年反清排满,丑化清朝皇帝,人们更是津津乐道雍正帝的伦理道德,至于他的改革业绩当然不会成为议论的主题。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发展,雍正帝的改革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随之而增多。顾真对雍正帝改革的评论的再评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辞海

16、对雍正帝评价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雍正帝评论的因素。2019届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 史(文)答 案1C【解析】根据材料汉水流域的文化遗址具有”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说明此时周朝的文化对于周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推动西周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分封制的推行,故C选项正确;材料中主旨是周朝文化对于周边的影响,而宗法制度主要是解决贵族内部的矛盾,对于文化传播到其它地区作用不明显,因此A选项错误;战争往往带有破坏性,它与文化的交流关系并不明显,故B选项错误;礼乐制度主要是维系统治阶级的等级秩序,而非将周朝的文化传播到其它地区,故D选项错误。2B【解析】根据材

17、料“远离政治,回避现实”结合魏晋时期战争不断、政治黑暗,推知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是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为此知识分子对于政治和现实失望而选择逃避,故B选项正确;材料中并无体现门阀制度对于玄学产生的影响,同时门阀垄断仕途包含于政治黑暗之中,故A选项错误;佛教因素在材料中并无直接体现,且属于思想文化因素而非社会因素,故C选项错误;D选项在材料中并无直接体现,且儒学理论的缺陷属于思想文化因素而非社会因素,故D选项错误。3D【解析】根据材料唐代诗人的主要分布区在关中一代,这与当时政治经济重心的分布有很大关系,而宋代时期的政治重心分别在开封和杭州,经济重心则继续南移,故在宋代词人的分布上分别集中在黄河和

18、长江下游地区,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综上所述属于地域差异影响文化特点形成,故D选项正确;材料中的诗人和词人的分布受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材料中分布的地点民族融合并不明显,故A选项错误;根据宋词词人的分布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下游,并不是全部集中于南方,故无法推出文化中心南移,因此B选项错误;材料仅仅是唐代诗人和宋代词人分布情况简介,而无法推断两个朝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优劣,故C选项错误。4C【解析】材料中历史现象主要是南方地区由种粮食为主到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商品经济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提高,所以南方的种植对象日趋商业化,为此C选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出明朝中

19、后期南方种植商品作物增多,而无经济重心转移的情况,故A选项错误;材料并无直接体现雇佣关系,为此无法推断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小农经济逐步瓦解的时间在鸦片战争后,而材料时间是明朝中后期,故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5C【解析】清朝时期中外早有交往,主要以朝贡外交为主,进入近代早在1961年就成立了总理衙门处理外交事务,故A选项“对外交往的开端”表述不准确,故错误;根据史实我国此时国力衰落,驻外机构主要是服务于中外交涉而非侨民后盾,材料也未体现保护侨民的相应内容,故B选项错误;无论是驻外公使还是驻外使馆,都是近代外交的产物,中国派遣相关人员设置相关机构,顺应了外交近代化的要求,故C

20、选项正确;材料虽体现出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但是结合史实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是被动的近代化,很大程度服务外国侵略的需要带有半殖民地色彩,无法体现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故D选项错误。6D【解析】根据材料主旨推断材料主要强调了立宪派在“推进了国内统一”的作用,并未阐明立宪派的来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材料只是强调立宪派推动国家统一,而非阐述立宪派的政治要求,故B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立宪派并非革命派,特别是迫使革命党接受袁世凯主张非但没有推动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反而使革命逐渐走向失败,故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立宪派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推动的过程中客观上推动了清朝的灭亡,有利于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

21、播,故D选项符合题意正确。7B【解析】 “节制资本”是为了防止垄断组织发展影响民生和政治,而材料中则是阐述了建立垄断性组织,这与“节制资本”的思想不符合,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垄断性组织”为官僚资本,依据所学它们利用政治优势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选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成立,而无法直接体现出其对于民族资本主义影响的程度,依据所学官僚资本的膨胀是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的原因之一,官僚资本膨胀加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及滥发纸币等共同导致民族资本陷入绝境,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官僚资本的发展而非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选项错误。8C【解析】根据材料时

22、间,结合所学1957年我国的一五计划完成,推断此时正处于一五计划的尾声。根据材料信息我国中西部城市在此期间非农业人口比重迅速增加,故推知一五计划推动了中西部工业的发展,为此从事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加,为此C选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初(1949-1952)便构建国营经济的基础,无法体现出对于1957年非农人口增加的影响,故A选项错误;B选项合理调整工商业也发生在1949年至1952年期间,无法体现对于1957年非农人口增加的影响,故B选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体现出产业结构的变化,但是无法体现工业对于中西部城市非农业人口增加的影响,为此D选项错误。9D【解析】A选项体现出了对于希腊的征服但是并未体现

23、出设问中对于希腊文明的继承,故不符合题意错误;B选项强调民主和法制思想同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但是并未体现罗马对于希腊文明的继承,不符合设问要求故错误;依据所学罗马并未继承希腊的民主政治,故C选项表述错误;希腊文明的核心内容就是体现出了人文思想,罗马法体现了古希腊人文思想反映的实质就是继承了古希腊文明的核心内容,故D选项正确。10A【解析】重商主义盛行于15到17世纪的欧洲,它强调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材料中增加进口税,体现了对于进口的限制维护贸易的顺差,符合重商主义,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贝特起诉国王失败,没有体现出议会对于国王的制衡,故B选项错

24、误;依据所学,重商主义主要是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而非国家财政困难或者王室奢侈,且这两条信息材料并未体现,故C选项和D选项错误。11B【解析】根据材料“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推出制宪过程体现出来的主要原则是妥协退让,故B选项正确;分权与制衡是美国宪法所体现出来的重要原则,主要通过三权分立与制衡、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和制衡等方面体现出了,在材料中的制宪过程并无直接体现,故A选项错误;维护统一原则主要是通过联邦制度取代邦联制度体现,在材料中的制宪过程并无直接体现,故C选项错误;联邦共和原则主要是八七宪法关于政体的内容体现,在材料中的制宪过程体现并不明显,故D选项错误。12D【解析】根据材料推知

25、该类型作品产生的背景是事实发展出乎了启蒙思想家的意料之外,而浪漫主义就是人们对于启蒙思想家构建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的情况下产生的符合题意,而选项中的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作品,故D选项正确;红与黑和人间喜剧都是现实主义作品,他们创造的背景多为社会矛盾尖锐,而非对于“理性王国”失望,故A选项和B选项错误;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作品,基于人们对于战后世界彷徨而非对于启蒙思想家构建“理性王国”的失望,故C选项错误。13(1)背景:北宋封建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交易量巨大;流通金属货币量不足;四川地区的特殊贸易和货币环境;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2)原因:民

26、国初的统一国币政策未能改变币制混乱问题;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的税收措施未能根本上解决白银外流问题。(3)相同点:初期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市场流通,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后期都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引发信任危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认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反映;纸币承担货币流通功能,其价值要与真正货币相适应;纸币的流通量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其余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和衔接课本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推出北宋封建经济繁荣;根据“贸易繁荣”“有效地支持了商品

27、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出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交易量巨大;根据“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推出四川地区的特殊贸易和货币环境;根据“交子本由四川民间百姓发行”和“朝廷下令将百姓发行的交子收归官营”推出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教材知识的衔接能力,问题的指向是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根据“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币制混乱的问题”推出民国初的统一国币政策未能改变币制混乱问题;根据“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推出受世

28、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根据“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推出国民政府的税收措施未能根本上解决白银外流问题。第(3)题,考查学生材料对比和史料分析的能力。设问一根据“初期交子的价值十分稳定,有效地支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所学1935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推知初期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市场流通,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根据“使交子的流通数量远远地超过了法定的限额,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结合课本解放战争期间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的知识,推知后期都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引发信任危机,阻碍了

29、经济的发展。设问二根据前面的设问信息从背景和作用两个角度总结认识,如:根据“推出北宋封建经济繁荣”推出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反映;根据“交子的流通数量远远地超过了法定的限额,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推出纸币承担货币流通功能,其价值要与真正货币相适应和纸币的流通量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14示例论题:多种因素导致日本比中国更易遭受西方入侵且能更快做出反应。阐述:日本地理位置独特、面积小人口少,有助于他们迅速传播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有利于凝聚民族向心力,对外做出一致的回应;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利于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内地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难以改变,不利于对外迅速做出一致

30、的回应。文化传统方面,日本有较强的适应性,善于学习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中国固守传统观念和思想,排斥西方思想和文化。政治经济方面,日本民治维新后,统治阶层势力强大,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清政府专制统治,政治腐败,封建小农经济仍占主导。总之,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多元化的体制等的综合因素,日本比中国更易遭受西方入侵且能更快做出反应。【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首先是需要寻找论点,论点的提出需要找到关键语句并加以提炼。阅读材料,推知本题的总结性语句是“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多元化的体制诸因素,都使日本比中国更易遭受西方的入侵,且能更快地对这一入侵做出反应”,我们根据此句话提炼出观点:多种因素导

31、致日本比中国更易遭受西方入侵且能更快做出反应。然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对于论据进行分析,根据“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推知日本地理位置独特、面积小人口少,有助于他们迅速传播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有利于凝聚民族向心力,对外做出一致的回应;根据“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贮藏地”推出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利于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内地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难以改变,不利于对外迅速做出一致的回应;根据“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推出文化传统方面,日本有

32、较强的适应性,善于学习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中国固守传统观念和思想,排斥西方思想和文化;根据“同中国帝国的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推出政治经济方面,日本民治维新后,统治阶层势力强大,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清政府专制统治,政治腐败,封建小农经济仍占主导。最后根据上述论证进行概括性总结,得出论点。15(1)法律制定与政治改革相配合;结合过往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宪法内容更多体现民主宪政原则。(2)完善立法,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完善民主宪政国家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协调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解

33、析】第(1)题,考查的学生对于特点类习题的概括能力,需要学生完整阅读材料进行概括。根据“1982年宪法的创制过程,实际上伴随着一次较为全面的宪政改革”推出法律制定与政治改革相配合;根据“1978年宪法虽然也体现了一些宪政的要求,但宪政要素严重残缺”和“以1954年宪法为主要参照”推出结合过往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根据“一些十分重要的宪政原则或要素被较为系统地贯彻到了八二宪法的文本中”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内容推出宪法内容更多体现民主宪政原则。第(2)题,根据“1982年宪法的创制过程,实际上伴随着一次较为全面的宪政改革”推出完善立法,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根据“实保障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

34、犯和对国家机关及其官员的批评权等基本权利;取消公民必须拥护中共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等不合理义务”等内容推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完善民主宪政国家的政治建设;根据“宪法在中国整个行为规范体系中的至上性、违宪必究”、“规定办理刑事案件有关国家机关间相互制约,部分打破了社会主义宪法不敢规定相互制约的禁忌”,推出有利于协调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根据1982年结合所学知识此时为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推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16(1)美英特殊的外交关系;两极格局的影响;英法传统矛盾;法国立足大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英国传统孤立政策的影响。)(2)有利于提高法国的政治地位,扩大其

35、在欧洲的影响力;推动欧洲走向联合,利于欧洲稳定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反对纳入英国,欧洲联合代表性不足;反对超国家一体化,对欧洲长远发展存在不利因素。(需从正反两面说明)【解析】第(1)题,需要结合史实正确解读当时的历史信息。根据法国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和“不仅排斥美国,而且也排斥本该属于欧洲地理范畴、但却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等内容,结合所学英法在英法战争等事件中存在矛盾,英国在历史上长期奉行大陆孤立政策企图提升自己在欧洲的地位,且在战后英国追随美国的政策,都使得法国对于英国存在敌意,因此推出美英特殊的外交关系、英法传统矛盾、英国传统孤立

36、政策的影响。根据“坚决反对超国家的一体化”推出法国立足大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并不反对欧洲建设,因为一个强大统一的欧洲毕竟是美国可依托的力量”结合史实美国利用西欧牵制苏联,推知两极格局的影响。第(2)题需要结合第一题的分析和材料进行解答。根据“法国立足大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推知有利于提高法国的政治地位,扩大其在欧洲的影响力;根据“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推知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根据“要在欧洲建设中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推出推动欧洲走向联合,利于欧洲稳定发展。在评价问题的时候,请注意结合唯物史观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价,为此根据“坚决反对超国家的一体化”,

37、推出反对超国家一体化,对欧洲长远发展存在不利因素;根据“排斥本该属于欧洲地理范畴、但却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推知反对纳入英国,欧洲联合代表性不足。17(1)全面评价人物生平;重伦理轻事功;存在误解、歪曲史事的倾向。(2)因素:研究者主观因素;历史资料欠缺;政治局面变化。【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的对于史料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根据“把雍正改革放到雍正帝全部历史中去分析”推知全面评价人物生平;根据“人们更是津津乐道雍正帝的伦理道德,至于他的改革业绩当然不会成为议论的主题”推出重伦理轻事功;根据“雍正史中有些历史疑案,因资料不足难于论定”和“民国初年反清排满,丑化清朝皇帝”推出存在误解、歪曲史事的倾向。第(2)题,影响评价雍正帝的因素在材料中均有体现,注意主义概括。根据“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制约推知研究者主观因素;根据“因资料不足难于论定”推知历史资料欠缺;根据“民国初年反清排满,丑化清朝皇帝”,推知政治局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