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上半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1)一、初中地理华人、华侨最大的聚居地题目来源:5月18日 下午 安徽省亳州市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华人、华侨最大的聚居地2.内容:知识之窗外籍华人与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东南亚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等地的居民,因生活所迫,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他们分别从事工农业、商业等生产经营活动,与当地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活动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改革开放以后,华人和华侨纷纷回祖国探亲和投资,对
2、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你知道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吗?2.你有亲友在东南亚一带生活吗?如果有,他们生活在哪个国家,从事什么职业,与家乡有些什么联系?3.尝试搜集侨胞回国投资、办学等方面的资料,并就搜集到的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3.基本要求:(1)讲清楚华人、华侨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2)试讲控制在十分钟以内。(3)教学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4)配合教学内容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答辩题目1.世界华人华侨最多的几个国家是哪几个国家?2.请谈谈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区域性和综合性。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
3、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顺势引入本节课题。环节二:新课讲授1.概念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帮助学生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问题华人和华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2.主要分布地区教师活动展示华人、华侨祖先“下南洋”谋生的历史资料。问题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学生回答东南亚。师生归纳华人、华侨的祖先大都是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3.华人、华侨对我国作出的贡献活动探究组织学生以前后桌四
4、人为一小组,用5分钟时间交流分享。问题(1)你有亲友在东南亚一带生活吗?如果有,他们生活在哪个国家?从事什么职业,与家乡有些什么联系?(2)根据搜集到的侨胞回国投资、办学等方面资料,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活动学生组内讨论。师生总结改革开放以后,华人华侨纷纷回祖国探亲和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环节三:巩固提高说一说华人、华侨还分布在世界哪些国家,他们又有哪些特殊贡献?总结美国、加拿大。对当地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思考华侨在美国最大的聚居地是在哪?板书设计华人、华侨最大的
5、聚居地一、华人、华侨的区别二、主要分布地区三、主要贡献答辩题目解析1.世界上华人华侨最多的是哪几个国家?参考答案华人与华侨统称为海外华人。华人是已经取得外国国籍的国人或国人后裔,华侨是居住在外国的国人。根据2014年统计的数据,世界上华人华侨人数前十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缅甸、越南、秘鲁。2.请谈谈地理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性质。参考答案(1)区域性表现在它不仅展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2)综合性地理课程研究的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6、以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的综合系统,综合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且当综合系统中的某一地理要素发生变化时,其他地理要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地理课程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其他学科课程没有的,地理课程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它成为培养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和空间观念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二、初中地理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题目来源:5月18日 下午 福建省厦门市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2.内容: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在北半球有两种寒带气候类型:一是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苔原气候,二是分布于格陵兰岛和北
7、极地区其他岛屿上的冰原气候。南极洲属于典型的冰原气候。苔原气候区长冬无夏,只有短暂的暖季,在地表生长出苔藓和地衣等植物,间或有一些低矮耐寒的灌木丛。冰原气候区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几乎没有什么植物生长。在中低纬地区的山地高原,分布有高山高原气候。该气候区的自然景观以垂直变化显著为重要特色。活动读图4-62,完成下列任务。(1)巴罗最高气温出现在哪个月?该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2)该地为什么终年寒冷?3.基本要求:(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4)讲清楚寒带气候的分布和气候特征。答辩题目1.简述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2.
8、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媒体导入,展示圣诞老人和驯鹿的照片,提问学生圣诞老人住在什么地方,这里的气候应该是怎样的,进而引出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寒带气候1.类型及分布教师活动展示寒带气候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思考: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地区和类型。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读图得出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教师讲解在北半球有两种寒带气候类型:一是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苔原气候,二是分布于格陵兰岛和北极地区其他岛屿上的冰原气候。南极洲属于典型的冰原气候。2.气候特征教师活动播放纪录片冰冻星球片段,让学生思考:极地气候有什么特征?学生活
9、动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回答极地气候非常寒冷干燥。教师讲解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并不都是寒冷干燥,苔原气候区长冬无夏,只有短暂的暖季,在地表生长出苔藓和地衣等植物,间或有一些低矮耐寒的灌木丛。冰原气候区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几乎没有什么植物生长。二、高山高原气候1.分布教师活动展示高山高原气候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出几处典型的高山高原气候分布地区。学生活动通过读图找出高山高原气候分布地区。教师讲解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区高原,例如青藏高原地区,北美洲、南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区。2.景观特征教师活动展示乞力马扎罗山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思考景观特征。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自然景
10、观在不同海拔存在变化。教师讲解由于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不断降低,因此该气候区的自然景观以垂直变化显著为重要特色。环节三:巩固拓展教师活动展示巴罗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示意图。学生活动读图,思考问题:(1)巴罗最高气温出现在哪个月?该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2)该地为什么终年寒冷?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板书设计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一、寒带气候1.类型及分布2.气候特征二、高山高原气候1.分布2.景观特征答辩题目解析1.简述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参考答案第一步:以温定球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
11、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若七月左右气温最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若一月左右气温最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第二步: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者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第三步: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2.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参考答案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人地观念等方面。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我会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第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所以我会在地理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时事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地理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
12、的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体验地理与现实的相关性,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其地理核心素养。第二,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地理课程包含人文、自然以及时空变化等知识,在地理教学活动当中,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其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参与学习过程,发展学生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第三,联系实际应用地理知识。新课改将“学习有用的地理”放在了首位,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我会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工业化的进程,导致了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话题,让学生体验生活处处有地理,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三、初中地理港澳与祖国内地的
13、密切联系题目来源:5月18日 下午 海南省海口市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2.内容:香港和澳门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两地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经济持续繁荣,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誉为“东方明珠”。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图7.35),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澳门博彩旅游业发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十分密切。回归以后,港澳与内地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一直以来,港澳所需的淡水、食品,原料和燃料等生产和生活资料主要依靠祖国内地稳定的供应;香港和
14、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图7.36)。长期以来,港澳同胞为祖国内地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祖国内地为港澳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强有力的支撑。相信随着祖国的发展和兴盛,香港、澳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3.基本要求:(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2)教学中要有提问的环节。(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4)讲清楚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答辩题目1.试分析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2.你对乡土地理教学价值是如何理解的?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东方之珠。香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如同学们在歌中唱的那样,它经历了100年的荣辱、沧桑、风雨和成长;澳门曾被葡萄牙侵占
15、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样,是祖国母亲又一个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儿子。如今她们已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地区。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及其范围教师活动展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示意图。学生活动概括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及范围。教师总结香港:珠江口东侧,邻广东省深圳市,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附近小岛;澳门:珠江口西侧,邻广东省珠海市,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1.了解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特点教师活动播放视频:香港、澳门简介的录像。学生活动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主要支柱产业和国际地位。得出: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
16、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以及航运中心;澳门主要是博彩旅游业。2.分析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教师活动展示“维多利亚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学生活动有利条件:(1)地理位置优势体现在香港背陆面海,海陆兼顾,具有双向优势,既有利于开拓中国内地,也为开拓沿海经济地带和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2)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同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最优良天然港,又位于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太平洋沿岸美洲各国的海上交通要道,这使得香港成为许多国家商品的中转站,转口贸易发达。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一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许多进出口商品免征
17、关税,进出口手续也极为简便,从而吸引国际船只和货物过境,这也促进了香港转口贸易的发展。3.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学生活动读“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讨论并总结两地各有哪些优势。四人为一组,讨论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香港经济的繁荣离不开祖国内地提供的多方面支持与合作。香港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祖国内地在提供食品、燃料、原材料等资源以及劳动力和广阔市场等方面对香港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目前香港80%以上的生产、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同时,长期以来,祖国内地又把香港作为转口贸易的重要基地,通过香港,祖国内地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这也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优
18、势互补、互惠互利、唇齿相依。环节三:巩固提高学生活动阅读“前店后厂”资料,思考在这种合作模式当中,珠三角地区和香港各提出了哪些优势条件,有什么好处?师生总结回答:珠江三角洲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而港澳则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香港这个自由贸易港珠三角地区和世界各地进行了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港澳地区贸易事业的发展。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课后搜集资料,了解祖国内地与港澳经济合作发生的现状变化。板书设计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一、位置与范围二、经济发展条件三、联系答辩题目解析1.试分析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参考答案有利条件:(1)
19、香港背陆面海,海陆兼顾,具有双向优势,既有利于开拓中国内地,也为开拓沿海经济地带和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2)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同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最优良天然港,又位于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太平洋沿岸美洲各国的海上交通要道,这使得香港成为许多国家商品的中转站,转口贸易发达。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一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许多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出口手续也极为简便,从而吸引国际船只和货物过境,这也促进了香港转口贸易的发展。不利条件:地狭人稠,人口压力大。地价高,工资水平高。维多利亚港和启德机场已饱和,缺少发展空间。2.你对乡土地理教学价值是如何理解的?参考答案乡土地理
20、内容包括本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乡土地理的教学价值如下:第一,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第二,乡土地理的学习,因其可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而能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第三,乡土地理打破了封闭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家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或某一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第四,通过这样的地理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在考察、调查等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