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13MB ,
资源ID:101264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12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1、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下图为某同学在澳大利亚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照片。完成下列各题。1拍摄者位于树的(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2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A5:00    B9:30    C16:30    D19:00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乙图为P、Q两水站文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回

2、答下列各题。3该地纬度为(    )A2326N    B4652N    C4308N    D6634N4甲图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南向北下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若图中劣弧AB为夜弧,则C点日出地方时为(    )A3时    B6时    C9时    D

3、8时6若图中阴影部分为星期六,非阴影部分为星期日,则北京时间为(    )A星期日14时    B星期日2时    C星期六14时    D星期六2时下图为某纬线上日期分布,该纬线被三等分。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7图中所示的时刻,你最有可能在(     )A早读    B吃午饭    C看晚间新闻    D上晚自习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图中的“明日”和你的“明日”分别有还有多长时间?(     )A4小时,

4、10小时    B6小时,10小时    C8小时,12小时    D10小时,16小时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9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A箭头    B箭头    C箭头    D箭头10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箭头    B箭头    

5、;C箭头    D箭头11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箭头增强  箭头增强  箭头增强  箭头增强A    B    C    D12下图是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C    D13下列四幅气压分布图中(气压单位:百帕),箭头分别表示:a水平气压梯度力;b风向;c地转偏向力;d摩擦力。其中正确反映南半球状况的是(    )A   &n

6、bsp;BC    D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如下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如下右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B便于室内热量散发C便于采光            D便于室内空气流出15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中央为上升气流C从水池流向四周  

7、 D四周为上升气流读“某海域大洋环流模式示意图”,其中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该海域可能是(    )A北半球中高纬海域    B南半球中高纬海域C北半球中低纬海域    D南半球中低纬海域17流经甲处的洋流性质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A    BC    D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荣幸地被印上了它们的背面。桂林山水甲天上,国家名片上怎么能少了这“天下第一”的风景呢?读图,回答下列

8、各题。18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闻名于世。构成山体的岩石种类为(    )A大理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石英岩19“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当地景观的真实写照。形成这类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沉积    B风化侵蚀    C褶皱隆起    D断裂上升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02008北京奥运金

9、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    B    C    D21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    B    C    DI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下图是形成于某

10、海洋的岛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    )A处附近    B处附近    C处附近    D处附近23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先往东南再往东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大气中的CO2含量与日俱增,与之关系最密切的碳流动环节是(    )A    B &nbs

11、p;  C    D25此图可以说明(    )A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平衡功能            B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生产功能C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D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读山地生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26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27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nb

12、sp;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28与甲乙相比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    B海拔高度低    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9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山肯定位于北半球               B该山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3 000米CA、B两坡随高度增加降水量增加

13、   DA、B两坡雪线较高的是A坡30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山麓B的自然带最可能是()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31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是北半球的_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大气活动中心名称),它割断了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2)此时,B处盛行_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_。(3)半年后,A处盛行_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_。(4)此时北印度洋地区的洋流流向是_(顺/逆)时针。32图中,若弧E

14、DF表示晨昏线,弧ED表示昏线,读图回答。(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2)这一天,A是极昼还是极夜?(3)此时,北京时间是_月_日_时。(4)B、C、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5)这一天,B点的昼长是_小时,日出时刻是_时。33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2)图中地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称为_;图中地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称为_。(3)天气系统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4)图中、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原因_。(5)图中A、B两处相比,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

15、。34下图为“某地区的水循环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_;从地貌类型看,丙为_;从内外力作用类型看,乙处由_作用形成。从外力作用方式看丁处由_作用形成。(2)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处,请说明理由_。(3)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其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_。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地理试题地理答案1A2C【解析】1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正午太阳多在北部天空。已知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拍摄者正面朝向图片,即图中右侧树叶茂盛,可以判断右侧是正北方向。故拍摄者位于树的东侧

16、,A正确。故选A。2由上题分析可知,拍摄者正面朝向图片,树木右侧是正北方向。则树影此时朝向东南,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应是下午时间,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16:30,C对。故选C。3C4A【解析】3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可判断3和分别是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据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可得该纬度为4308N,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4北半球回归线以北的物体正午影子一定指向正北方,且ML与河流PQ正好垂直,则PQ指示东西方向;从乙图中看出,P点流量变化小,而Q点流量变化大,因PQ两点间有一湖泊存在,对河流干流流量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

17、以下流量变化减小,据此可判断河流由Q流向P;据以上方位的确定,可知河流自西向东流,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5A6A【解析】5读图可知,若图中90度劣弧AB为夜弧,则夜长为6小时,昼长为18小时,日出时间=12-昼长/2=3点,同纬度各地点的昼长相等,故C点日出地方时为3时,故选A。6若图中阴影部分为星期六,非阴影部分为星期日,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根据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的日期变更法则可知,NB为180经线,则NA为0时经线且为90W。北京时间对应的是120E的地方时,120E位于星期日范围,比NB晚4小时,图中BNA为90,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NB为18时,此时

18、北京时间为星期日14时,故选A。【点睛】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180经线。由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7B8C【解析】7读某纬线上日期分布图可知,该纬线被三等分,说明今天的范围占全球三分之二,则“今天”最早地方180经线的时间为16时,北京时间比最早时间晚4小时,可计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2点,最有可能在吃午饭,B正确。故选B。8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今天”的最早时间为16时,再过8小时进入“明日”,故图中的“明日”还有8小时进入;此时北京时间为12点,再过12小时进入“明日”,故你的“明日”还有12小时进入

19、。故选C。9B10D11C【解析】9根据波长人们一般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把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称为长波辐射。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为大气的削弱作用,为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其中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故选B。10大气辐射中向下指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图中表示大气辐射的箭头有,是表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是指向返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所以箭头表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主要是大气逆辐射,故选D。11大气热力作用各因素里,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能明显增强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热量,保温作用增强,箭头表示大气逆辐射,箭头会增强;云量增强大气对太阳辐

20、射的削弱作用,箭头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箭头会增强。故选C。【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2)大气对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12D【解析】晴天云层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

21、弱,故而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故晴天的昼夜温差比阴天大;陆地相对于海洋比热容小,故而白天温度升得更高,夜晚温度降得更低,故而昼夜温差大。综合得知,陆地的晴天昼夜温差最大,海洋的阴天昼夜温差最小,故选D。13C【解析】图示均为近地面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风向向左偏并与等压线斜交,据此选C。14A15C【解析】14该建筑塔下中央有一水池,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塔下水池温度较周边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使得外部空气从顶部风塔进入辐合下沉到水池,“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然后下沉到水池。故选A。15由上题分析可知,外部空气从顶部风塔进入辐

22、合下沉到水池,经水池降温后向四周飘散到各个房间,故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是从水池流向四周,故选C。【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同一地点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就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圈。16C17D【解析】16图中风向为西南风,可能是北半球的西风带,图中洋流为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环流,选择C。17甲处为北半球的寒冷,北边水温低,南面水温高,等温线向南弯

23、曲,选择D。18C19B【解析】18桂林的“石美、洞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桂林其可溶性岩石主要是是石灰岩,故选C。19“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种地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故选B。20D21. A【解析】20. 图3中箭头表示固结成岩,箭头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表示熔岩冷却,箭头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据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选择D。21

24、.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选A。22D23D【解析】22根据材料,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根据图中岛链的形成年代,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推测“热点”位于图中的处附近,其它三处板块已经移过,不是热点。故选D。23根据图中火山锥形成的年代判断,“热点”在处,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因“热点”的位置可以看成是固定的,而板块是在移动的,所以最先形成的岛屿距离“热点”最远,岛屿形成后不是靠近“热点”,而是在不断离开“热点”,所以从图中数值20移动到180处就是板块的移动方向,最先形成的几个岛

25、屿分布呈南北排列,且最早形成的那个岛屿在最南,说明板块当时的移动方向为正南,后面形成的岛屿为西北东南走向,说明当时的板块移动方向是从西北移向东南,综合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先往正南再往东南,D正确,故选D。24D25D【解析】2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森林被大面积破坏,毁林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增加。故大气中的CO2含量与日俱增与图中碳流动环节关系最密切,故选D。25此图可以说明气候、岩石、土壤、生物、生产、生活通过碳元素联系在一起,各地理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形

26、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环境,D正确,故选D。26A27A28A【解析】26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可根据基带的自然带来判断其所处的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根据甲地的山麓自然带为针叶林;乙地的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丙地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判断三地的纬度高低。故选A。27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热量因素是主要的。故选A。28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故选B。29D30C【解析】29根据气温曲线图,7月气温低于1月气温,图中山地位于南半球,A错误;永久积雪雪线最低处

27、,应当是该地区最热月0等温线分布处,在左侧纵轴找到0点,做水平线与1月均温线的0点相交于两点,从两交点做垂线,与地形剖面线也有两点相交,取最低点对应的海拔,即为雪线最低的地方,其海拔约为5000米,B错误;从地形剖面曲线最高点作垂线与年降水量曲线相交,观察该交点两侧的剖面曲线与年降水量曲线变化可知,A坡随高度增加降水量增加,但B坡随高度增加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小,C错误;从剖面曲线与年降水量曲线变化可知,A坡年降水量明显大于B坡,说明B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A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较高,D正确,故选D。30读图可知,图中山麓B地对应的1月、7月气温分别约为25、10,年降水量约为70

28、0mm,判断此处全年最低温高于0低于15,为亚热带气候类型,结合选项,自然带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能利用图示准确判断气温和海拔高度的判读,结合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和自然带。该题可通过1月与7月气温高低判读半球,利用“作图法”寻找山体出现永久积雪的高度,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山麓气候类型及自然带。31(1)夏;亚洲低压或者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顺【解析】(1)图示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受热快形成亚洲低压,它割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

29、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2)此时,B处盛行西南季风(风向);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3)半年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亚洲大陆冷得快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即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A处盛行西北季风。(4)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印度洋地区的盛行西南季风,受其影响洋流流向是顺时针。32(1)2326N,120W    (2)极昼(3)6,23,4(4) EBC;ECB(5) 16;4【解析】(1)读图可

30、知,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昏线,说明图中正对我们的部分为夜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图示时刻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于D点,说明D所在的经线(60E)为子夜,则与其正相对的经线(120W)的时刻为12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该经线上,故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 ,120W)。(2)由上题分析可知,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A地位于北极圈以北,故A地出现极昼。(3)由(1)题分析可知,D所在的经线60E为子夜时刻0点,故120E的地方时为4时,且位于新的一天范围内,即此时北京时间是6月23日4时。(4)该日太阳

31、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与北回归线纬度相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则越大。图中B、C、E三地与北回归线相隔的纬度由小到大依次为E、B、C,故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EBC;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B、C、E三地的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是E、C、B,故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ECB。(5)过图中B点作出纬线,可知这一天B点所在的纬线被经线分隔后,有4小部分的纬线位于夜半球,每小部分经度相差30度,时长为2小时,故夜长为8小时,昼长是16小时;日出时刻是夜长/2=4时。33(1)C(2)低气压;反气旋(3)阴雨天气(4)。晴朗,白天削弱作用小,夜晚

32、大气逆辐射弱,气温日较差较大。(5)A。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大。【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该图是北半球等压线示意图,图中为低压中心,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合;为高压中心,近地面气流呈顺时针辐散。A处风向左偏,不符合北半球风向右偏的规律,故A错误;B处气流辐散,故B错误;C处气流符合顺时针辐散的规律,C正确。而D处气流显然辐合,故D处风向错误。故图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C。(2)高压与低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图中地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故称为低压;气旋与反气旋是指气流运动形式而言,图中地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故称为反气旋。(3)图中位于低压中心附近,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故

33、气旋天气系统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4)晴天云层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使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故晴天的昼夜温差比阴天大。由上题分析可知,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多阴雨天气;图中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多晴朗天气,故地气温日较差较大。(5)根据等压线疏密状况判断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处,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风力就小。图中A处等压线明显比B处等压线密集,故A处风力大于B处风力。34(1)向斜;冲积扇;内力;流水堆积(2)甲处。结构稳定,不易坍塌、渗水。(3)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解析】(1)岩层变形是判断地质构造的主要依据,

34、图中戊处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从丙处的地貌景观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貌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呈扇形分布,为冲积扇地貌;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形成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丙、丁两处分别形成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均属于流水沉积作用所形成的。(2)隧道宜选择在背斜地质构造部位处,结构稳定,安全且不易坍塌、渗水,图中甲、乙、丙、戊四处中甲是背斜地质构造,故隧道宜选择在甲处。(3)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为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又称大循环,意义最为重大,它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点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水循环是地球系统中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的总和,这使得水成为可再生资源。2.联系四大圈层,联系海陆的纽带,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水循环的实质就是物质与能量的传输过程。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4.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深刻地影响着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演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