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一、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类的语言文字可以有两种极端的发展,一端是发展成为“诗”,另一端就是发展为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_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暧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文是法文,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法律法规汇编六法全书很美。当儒家成为正统的文化主流时,语言必然会走向诗,而不是走向法律条文。因此,嵇康四十岁被拖上刑场,理由是“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无益于今,有败于俗”。其罪状读起来就像一首诗,像这样的罪状在中国历史上_。其实,在潜意识里我得到了颠覆准确
2、语言的一种快乐,因为我发现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我们,使语言愈来愈准确,当语言愈来愈准确,几乎是没有第二种_的含义时,语言就丧失了应有的弹性,受到很大的局限。再者,写小说等文学作品,本来就在颠覆语言的各种可能性,你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就偏不是“那个样子”。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丝不紊屡见不鲜搜索枯肠模棱两可B.一丝不苟屡见不鲜挖空心思似是而非C.一丝不紊司空见惯挖空心思模棱两可D.一丝不苟司空见惯搜索枯肠似是而非答案A解析第一组“一丝不紊”: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第二组“屡见不鲜”:常常见到
3、,并不新奇。“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足为奇。第三组“搜索枯肠”:形容动脑筋极力思索(多指写诗文),“枯肠”比喻脑子里很空。“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多含贬义)。第四组“模棱两可”: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B.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C.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所以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D.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
4、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准确往往不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答案B解析与“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衔接得最好的是“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与“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法律法规汇编六法全书很美”前后顺序相对应的是“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在潜意识里得到了一种颠覆准确语言的快乐,所以我发现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 B.我在潜意识里得到了颠覆准确语言的一种快乐,所以我感觉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 C.在潜意识里我得到了一种颠覆准确语言的快乐,因为我感觉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
5、D.在潜意识里我得到了颠覆准确语言的一种快乐,因为我发现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答案C解析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两种语病。“一种”作为数量性定语,其位置应在动词性短语之前;后一句“发现”不能带补语“到”。A项和B项将后一句中的“因为”修改为“所以”,也不符合逻辑。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是企业,无论转方式还是调结构,都只能是空中楼阁。而企业的转型升级说到底是企业家的事。企业家一定要认识到:过度的商业化、过度的急功近利不利于企业发展;而仅有资金,没有核心技术和市场需求,。核心技术不可
6、能一夕之间掌握,但,精工细作是对市场需求最好的呼应。答案没有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支持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可以精工细作5.下面是某校团委学生会活动举办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4个字。答:答案举办活动需提前策划并提交策划书给部长、对应分管部门负责人、主席团依次审核,通过后,对应部门部长和分管负责人共同找团委书记举办活动,没通过即淘汰。二、审美鉴赏与创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材料一】中国多地近日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百姓的出行与健康,引发媒体、网友密切关注。最新消息显示,中央气象台1月12日18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1213日京津地区、河北东部和南部
7、、山东西部、河南东部、苏皖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和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 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据报道,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上午9时的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几乎所有区域仍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指数最高站点为456。除北京外,河北、天津、山东、湖北、河南等地高速公路、机场处于封闭状态,旅客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重、呼吸系统疾病和
8、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节选自“中兴网”)【材料二】自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成为不折不扣的“雾霾之月”。为此,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据专家介绍,从几次明显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分析,都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大气环流由前期的经向型转为纬向型环流,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本来在“三九”“四九”受冷气团控制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包括河北省),被变性的大陆高压控制,加上气温缓慢回升,近地面湿度增大,导致隆冬季节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对于河北省包括石家庄在内的中南部地区居民来说,冬季雾霾频发几乎已经习以为常。在1月份河
9、北省发生的几次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几乎都出现在石家庄、邯郸等中南部县市。究其原因,这与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等县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受西部的太行山脉影响,风速在到达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后减小,容易出现静稳和逆温天气,使大气垂直层结构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河北省1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前期降雪多引发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受降雪影响,连日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空气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受夜间辐射降温影响,导致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趋于饱和,最终使水汽凝结而形成雾霾。(节选自燕赵晚报)【材料三】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1月
10、份我国中东部多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邀请大气和环境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静稳天气和污染排放是雾霾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由于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今年1月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与前期最大的不同是中纬度地区环流经向度小,这使得此期间北方冷空气强度变弱,南方暖湿气流相对较强,大气静稳且相对湿度较高。专家指出,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较高的,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于欧洲、美洲的城市。气溶胶粒子不仅对形成霾
11、有贡献,还作为凝结核参与到了雾的形成过程中,因此,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强调,不能把1月份的雾霾事件简单归结于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形成,气象是一个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总体在加剧。1月份的雾霾天气过程警示我们,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极值,加强节能减排的研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节选自“人民网”)相关链接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微粒,含有各种微量金属、无机氧化物、硫酸盐、硝酸盐和含氧有机化合物等。它们可以来自被风扬起的灰尘、海水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爆发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烧的烟尘等天然源,也可以来自化石和
12、非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的烟尘等人为源。6.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着重报道了我国多地雾霾天气的严重状况,连百姓的出行和健康都受到影响,甚至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B.材料一中,作者以北京为例,说明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着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但两则材料关注的地区范围不同,专家的观点也大相径庭。D.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一,报道的角度、内容也各不相同,但都关注了“雾霾”问题,都能引起民众对防霾治霾的重视。答案B解析A项“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错,原文中专家建议“尽量少”和“做好防护”。
13、C项两则材料中专家的观点大同小异。D项“报道的角度、内容也各不相同”有误,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侧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A.雾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交通受限,影响出行;还会危害身体健康,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B.由于太行山脉阻滞了西北风,因而风速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导致河北省1月份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都出现在南部县市。C.导致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的原因是冷空气势力减弱和气温回升造成的近地面湿度增大。D.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一旦出现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雾霾就会形成和持续
14、。答案A解析B项错在“都出现在南部县市”,原文是“几乎”;C项原因分析不全面,原文是“河北省1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前期降雪多引发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D项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的情况下,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才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要形成雾霾,单有气象条件是不够的。8.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雾霾形成的原因。请根据材料三,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别提一条防霾治霾建议。答:答案(1)雾霾的成因:气象条件;地理条件;污染物排放。(2)建议:就个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就社会而言,要加强节能减排的研究,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解析需要全面的理解课文,从原文当中找到答案,概括要简洁,针对原因,提出可行的见解,可从两个方面提出:自身角度和社会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