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06KB ,
资源ID:10062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06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1、单元检测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

2、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

3、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

4、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答案C解析A项,表述太绝对,第一段是“一个重要措施”;B项,从第二段“至于哪些乡

5、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来看,“必须完好保存”表述范围不当;C项,相关信息在第三段,表述正确;D项,第四段说“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可见,活化乡村记忆需要其他产业与之配套,而不是它“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答案C解析C项,从第二段看,文章只是提出了综合甄选的

6、方法,而没有举例说明甄选的标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答案B解析B项,从第二、三、四段看,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不能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只能说明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父亲的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

7、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

8、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

9、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

10、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与我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

11、,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勃勃生机,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

12、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选自陈忠实自选散文集,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把在城里的很多丧气的烦乱事统统抛掉,不必去想。B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是一闲笔,其目的无非是说明他们间共同的语言不多,只是兄弟之情还非常浓烈。C从文中看,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D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椿树迷人的花香,但“我”却因事而错过,没

13、能看到这美好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悔恨之情。答案A解析B项不是闲笔,是要表明他们兄弟间关系平淡又真实,同时还有引出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与倒数第二段构成照应的关系;C项应是父亲栽树的根本原因除了爱好,还可补贴家用;D项作者没能回老家不免惋惜,“悔恨”太重。5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实写蜂鸣的祥和轻柔以及清新的花香;暗含着作者老家村庄具有朴素、清新、宁静、祥和的乡味,没有“官商”、没有“肥瘦”的“浮尘”;表达了作者对老家村庄的热爱和对父亲的赞美之情。6综合全文,简要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6分)答:_答案椿树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所写的内容均与椿

14、树有关。椿树象征着一生勤劳朴素善良无私的父亲。椿树成为回忆父亲的切入点。(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铁路之父”詹天佑因家境困难,读完私塾后,家里已经没有余力供詹天佑继续读书。正当家人为他的未来困惑之时,父亲的一位老友带来了清朝政府“选送幼童出洋肄业【注】”招生的消息。在这位老友的帮助下,詹天佑到香港应试并顺利通过。到美国后,詹天佑勤奋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878年,志向远大的他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他之所以选择铁路,一方面是由于他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另一方面,西方正兴起以铁路起飞带动经济起飞的理论,美国铁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高潮期,詹天佑亲身经历着这一切,

15、意识到铁路对于振兴祖国的深切重要性。之前参加的一次活动,也深深刺激了詹天佑,并坚定了他学习铁路建设的决心。那是美国举行建国100周年庆祝活动时,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参加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百年博览会,见识了美国建国100年来的各项生产成就和当时世界上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他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而在布置得古色古香的中国馆里,展品都是中国传统的农副产品和手工制品,比西方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当时的他,深深地感到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暗下决心,要学好西方先进技术,回国报效祖国。练就了一身本领,怀揣着一腔报国热忱,回国后的詹天佑迫

16、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所学献给中国的铁路事业。1888年,在老同学的推荐下,詹天佑进入中国铁路公司工作,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参加滦河大桥的铁路修建工程,詹天佑小试牛刀。滦河下游河宽流急,河床泥沙淤积很深,地质结构复杂。在几位外国工程师接连失败的情况下,詹天佑迎难而上。他分析各种打桩方法,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土壤情况,经过缜密的测量与调查,将中国传统的桥梁打桩方法和西方近代先进技术相结合,采用新式的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终于顺利完成了这一工程。这显示了詹天佑过硬的技术水准和惊人的才干,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随后,詹天佑第一次独立主持承建了新易铁路。新易铁路的修建,在经济意义上不大,但在政治上却

17、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是在没有“借外债”“用洋匠”的情况下建成的,而且是中国工程师自修铁路的开端。詹天佑用4个月的时间,以每天15小时的工作量,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这鼓舞了中国人民用自己的人力财力建设铁路的勇气和信心,为后来修筑京张铁路准备了条件。从此,詹天佑在中国广大的工程人员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这也给他后来修筑京张铁路开辟了道路。1905年,清政府决定在北京至张家口兴建铁路京张铁路。那时候,清政府腐败无能,财政紧张,这一举动刚提出就遭到了列强的插手,英俄都想插足建设,遭到中国人的强烈反对,随即,英俄使臣威胁清政府: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两国将不提供帮助。国外报刊上讽刺舆论四起:

18、“会修铁路通过关沟段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过50年才能实现!”詹天佑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他坚决地回击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京张铁路由丰台经北京西南门至张家口,虽然全程只有180多公里,但中间隔着居庸关、八达岭,重峦叠嶂,陡壁悬崖,要从这里开辟四条隧道,艰难可想而知。詹天佑亲自带着测量队开始勘探、选线,穿梭于悬崖峭壁之间。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为中国铁路史留下了传神的点睛之笔。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原计

19、划要6年才能修完的铁路,4年就完工了,工程费用比原估预算节省了30多万两白银。詹天佑对京张铁路工程提出的“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三项要求全部实现。京张铁路的建成,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节选自“铁路之父”詹天佑,有删改)【相关链接】1961年李四光在詹天佑诞生百年纪念会上讲的一段话,引起我注意:“詹天佑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当时深受污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的伟大将来。”(金士宣,徐文述编著,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本路当建筑之初,工程浩大,同事各员,昼夜辛勤经营缔造,常患难齐欧美。鄙人默坐而思,亦复战战兢兢,深虑

20、有志未能,莫敢自信。今幸全路告竣,倘非邮部宪加意筹划,督率提挈,同事各员于工程互相考镜,力求进步,曷克臻此!溯铁路创始,起自英人斯特芬森,其时在一千八百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七号,举行路工告成通车之日。我国虽进步稍迟,而造成此路,幸得奏功于此日,预决将来必无退化也,不亦与斯特芬森先后辉映哉!(记京张铁路行开车礼事,附录:京张铁路总办詹天佑君演说)读这本年谱的人,都不能不敬爱这位毕生为国家尽力而自奉很俭朴的模范工程师。在年谱的六十三页上,凌先生讲一个故事:说宣统元年八月十九日京张铁路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那天中外来宾从各地赶来的“数逾万人”。(胡适詹天佑先生年谱序)【注】肄业:修业、学习(课程)。7材料

21、叙述了詹天佑回国后修建铁路的事例,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参加滦河大桥的铁路修建工程。詹天佑将中国传统的桥梁打桩方法和西方近代先进技术相结合,顺利完成了这一工程。B独立主持承建了新易铁路。詹天佑用4个月的时间,以每天15小时的工作量,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在铁路工程人员中树立了威信。C勇挑重担,修筑京张铁路。他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并且提前完工。D修筑铁路过程中彰显非凡才华。詹天佑不仅亲自主持京张铁路的开工典礼,并成功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在中国铁路史上留下了传神的点睛之笔。答案D解析D项“主持”文中无依据;先审清题干“材料叙述了詹天佑回

22、国后修建铁路的事例,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的要求,后把备选项与文本内容逐项比对,在此基础上判断对错。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香港和美国学习期间,詹天佑勤奋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878年,志向远大的他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B詹天佑学习铁路建设的原因一是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二是目睹了西方铁路事业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C新易铁路的修建,是在没有“借外债”“用洋匠”的情况下建成的,因此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D詹天佑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当时深受污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因为这些表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

23、国人民的伟大将来。答案B解析A项原文只说“到香港应试并顺利通过”,没说“在香港学习”。C项“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错,文中说的是“新易铁路的修建,在经济意义上不大,但在政治上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D项没有因果关系。9詹天佑被称作“铁路之父”一定有其优秀精神品质,他的精神品质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答案强烈的爱国精神。他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毅然接受修建京张铁路的任务。杰出的创新精神。他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为中国铁路史留下了传神的点睛之笔。严谨的科学态度。他分析各种打桩方法,仔细研究

24、滦河河床的地质土壤情况,经过缜密的测量与调查,将中国传统的桥梁打桩方法和西方近代先进技术相结合。吃苦耐劳的精神。修建新易铁路时,他每天15小时的工作量。修筑京张铁路时,他亲自带着测量队开始勘探、选线、穿梭于悬崖峭壁之间。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郭侃字仲和,幼为丞相史天泽所器重,留于家而教养之。弱冠为百户,鸷勇有谋略。壬辰,金将伯撒复取卫州,侃拒之,破其兵四万于新卫州。遂渡河,袭金主,至归德,败其兵于阏伯台,即从速不台攻汴西门,金元帅崔立投降。以功授总把。丙辰,至乞都卜。其城在担寒山上,悬梯上下,守以精兵悍卒,乃筑夹城围之,莫能克。侃

25、架炮攻之,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降。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至乞石迷部,忽里算滩降。又西至报答国。西戎大国也,地方八千里,父子相传四十二世,胜兵数十万。侃兵至,又破其兵七万,屠西城,破其东城。东城殿宇,皆构以沉檀木,举火焚之,香闻百里。两城间有大河,侃预造浮梁以防其遁。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其将纣答儿遁去,侃追之,至暮,诸军欲顿舍,侃不听,又行十余里,乃止。夜暴雨,先所欲舍处水深数尺。明日,获纣答儿,斩之,拔三百多座城。又西行三千里,至天房,其将住石致书请降,左右以住石之请为信然,易之不为备,侃曰:“欺敌者亡,军

26、机多诈,若中彼计,耻莫大焉。”乃严备以待。住石果来邀我师,侃与战,大败之,巴儿算滩降,下其城一百八十五。西域平。侃以捷告至钓鱼山,会宪宗崩,乃还邓,开屯田,立保障。世祖即位,侃上疏陈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后皆如其策。中统三年二月,徐州总管李杲哥反。史天泽荐侃,召入见,世祖问计所出,曰:“群盗窃发,犹柙中虎。内无资粮,外无救援,筑城环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帝然之,赐尚衣弓矢。驰至徐,斩杲哥。赐金符,为徐、邳二州总管。至元二年,有言当解史天泽兵权者,天泽遂迁他官,侃亦调同知滕州。七年,改白马令,僧臧罗汉与彰德赵当驴反,又平之。帝以侃习于军务,擢为万户。江南平,迁知宁海州,

27、居一年,卒。侃行军有纪律,野爨露宿,虽风雨不入民舍,所至兴学课农,吏民畏服。(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B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C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D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答案B解析“丁巳正月”表时间,不能断开。排除C、D项。“下

28、令”不能断开,排除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B“宪宗崩”即元宪宗死了。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崩”从周代始指帝王和王后的死。C国号即国家称号,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都十分重视国号。D万户是古代侯爵最高的一层,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后泛指高爵。答案D解析D项此指元代的一种官职,俗称“万夫之长”,而非“万户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侃深受丞相史天泽的器重。年幼时被留在史家教养;徐州总管李杲哥谋反时,史天泽又推荐他出征平叛。但

29、后来,随着史天泽兵权被解除,他也受到牵连。B郭侃一生征战,功勋赫赫。他破伯撒于新卫州,败金兵于阏伯台;降伏火者纳失儿、忽里算滩;西征报答国,俘获纣答儿;最终抵达天房,逼降住石,平定西域。C郭侃带兵有方,很有智谋。他的军队纪律严明,野餐露宿,从不骚扰百姓;在追击纣答儿时,他一度拒绝诸军顿舍的要求;在西征天房时,他识破了敌人的阴谋。D郭侃富有政治远见,重视教育和农业生产。元世祖即位后,他上疏皇帝,提出建立国号、修筑都城、设立省台、兴办学校等二十五条主张,后均被采纳、施行。答案B解析“最终抵达天房,逼降住石”不正确;根据原文,住石先是诈降,后被打败,并无“逼降”之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30、汉语。(10分)(1)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5分)译文:_(2)内无资粮,外无救援,筑城环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5分)译文:_答案(1)城被攻破,合里法算滩上船,看见河中有浮桥阻拦,于是把自己捆绑起来到(郭侃)军营门前投降。(2)内无钱粮,外无援兵,筑城包围他们,坐等他们困乏,很快就可以捉拿。【参考译文】郭侃,字仲和,年幼时受丞相史天泽器重,留在自己家中接受教育。二十岁即任百户,勇猛而有谋略。壬辰年(元太宗四年,1232),金将伯撒再度攻取卫州,郭侃奋力抵抗,在新卫州破金军四万。渡过黄河,袭击金朝皇帝,行至归德, 在阏伯台大败金军,随即跟从速不台攻打汴京

31、西门,金元帅崔立降。凭借军功被授予总把之职。丙辰年(元宪宗六年,1256),元朝大军抵达乞都卜。乞都卜城筑在担寒山上,必须用悬梯上下,用精兵悍卒把守,(郭侃)于是修筑夹城围攻,还是不能攻下。郭侃架起大炮轰击,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投降。丁巳年(宪宗七年,1257)正月,进至兀里儿城,埋伏军队,下令听到锣声就发起进攻。敌兵果真到来,伏兵出动,杀尽了敌兵,海牙算滩投降。算滩,就是汉语的“王”。郭侃进军到乞石迷部,忽里算滩投降。又西至报答国。报答是西域大国,土地方圆八千里,父子相传四十二代,拥有几十万精兵。郭侃大军到来,打败报答国七万军队,屠其西城,又攻破东城。东城宫殿,都是用檀香木建成的,元军点火焚烧

32、,香气在百里外都可以闻见。东西两城间有大河,郭侃预先建造浮桥以防敌军逃跑。城被攻破,合里法算滩上船,看见河中有浮桥阻拦,于是把自己捆绑起来到(郭侃)军营门前投降。他手下的将领纣答儿逃走,郭侃领军追击他,到了晚上,各支军队想要驻扎休息,郭侃不允许,又行军十多里才停下。晚上下起了暴雨,先前所要驻扎的地方积水好几尺深。第二天,俘获了纣答儿,处死了他,攻克三百多座城。又向西行进三千里,到达天房,天房将军住石送来书信请求投降,身边的人都把住石的请降当作是真的,轻视他们不作防备,郭侃说:“轻敌的人定会灭亡,军事机谋多有欺骗,如果中了他的计,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于是严加防备来等待。住石果真半路截击我军,郭

33、侃与他大战,大败敌军,巴儿算滩投降,攻下一百八十五座城。西域平定。郭侃至钓鱼山报捷,恰逢宪宗驾崩,于是他回到邓州,开垦屯田,设立防御工事。元世祖即位,郭侃上疏提出建立国号、修筑都城、设立省台、兴办学校等二十五件事,后来朝廷都按照他的策略施行。中统三年(1262)二月,徐州总管李杲哥起兵反叛。史天泽荐举郭侃(去平定),世祖召郭侃入宫进见,询问作战方略,(郭侃)说:“群盗暗中反叛,犹如笼中的老虎。内无钱粮,外无援兵,筑城包围他们,坐等他们困乏,很快就可以捉拿。”皇帝认为他说得对,赐给尚衣弓箭。郭侃奔赴徐州,斩杀李杲哥。朝廷赐给他金符,任命他为徐、邳二州总管。至元二年(1265),有人提出应当解除史

34、天泽的兵权,史天泽于是被调任为别官,郭侃也调任滕州同知。至元七年,改任白马县令,僧人臧罗汉与彰德赵当驴反叛,郭侃又平定了他们。皇帝认为郭侃熟习军务,提升他为万户。江南平定后,调任为宁海知州,一年后去世。郭侃行军有纪律,野餐露宿,即使遇到风雨也不进入民舍。所到之处兴办学校督促农业,官吏和百姓都敬畏服从他。(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渔家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呵冻提篙手未苏”,意思是说用嘴吹热气使冻僵的手变暖,但提着竹篙的手仍然很僵硬,没有感受。B“满船凉月

35、雪模糊”,描绘的是冷月照着渔船,白雪一片茫茫。C“画家不识渔家苦”,指画家们不了解渔民的悲苦。D最后一句的“寒江钓雪”指的是柳宗元的江雪诗。这一句说的是画家们模仿江雪描绘的情景去钓鱼。答案D解析D项末句是说画家只是表现自己的闲情雅趣而不真实反映渔民的痛苦生活。15诗歌第一句中的“呵”“提”二字有什么妙处?(6分)答:_答案“呵”“提”二字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渔民冒着严寒在冬夜里撑篙打鱼的画面,表现了渔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作者对渔民的深切同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2)逍遥游作者在彻底否定

36、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神人无功,_。(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两句是:_,_。答案(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至人无己圣人无名(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去品味和发现:株长约十余米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这种攀缘缠绵、身材高挑的竹子,如果遇到一只鸟落到竹梢上,竹竿便会很优美地倾伏下来,打破_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产生_的奇妙美感。画家最痴迷的是马来甜龙竹。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

37、,犹如翠绿的底色上布满了花纹。它裸露出褐色的根茎,()。须根生长非常有规律,均匀地向下舒展开去,即使交织到一起也_;根部的竹节长势有别,或长或短,使得竹节上的须根有了韵律般的疏密。次序井然的须根和_的枝叶把整个马来甜龙竹装扮得风情万种。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去发现和品味:株长达十余米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B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去品味和发现:株长达十余米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C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的发现和品味:株长约十余米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D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

38、,值得摄影家、画家的品味和发现:株长达十余米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答案A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该把“品味和发现”改成“发现和品味”;一是成分赘余,“株长约十余米”应删去“约”。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须根从根茎上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B根茎上的须根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C根茎上的须根,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D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的须根,从根茎上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答案B解析句子的首尾相接能够使语言连贯,前面的句尾是“褐色的根茎”,那么这一句要紧承“根茎”,再根据事理,这里应该选

39、B。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成不变难以名状井井有条鳞次栉比B千篇一律莫名其妙井井有条鳞次栉比C千篇一律难以名状错落有致纵横交错D一成不变莫名其妙错落有致纵横交错答案C解析“一成不变”指固定不变。“千篇一律”指没有任何变化。“难以名状”形容无法用语言形容。“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丝毫不乱。“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纵横交错”指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20下面一则通告,有几处不够简明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予以修改。

40、(5分)我处想要对长江江口街道办事处陈庄村至梅龙镇小李庄村段进行整治工作,发现此段内有私自搭建的房屋建筑,根据安徽省河道管理条例中关于“清除河堤内非法建筑物”的规定,因此,勒令房主于2018年9月30日前一律将房屋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将按有关法律进行处罚。答:_答案“想要”改为“决定”;删去“工作”;删去“建筑”;删去“因此”;“勒令”改为“限”。21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答:_答案这次春游活动分为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解析

41、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这是一次春游活动,然后讲春游所开展的活动及要求,最后讲各组的具体情形。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