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79.15KB ,
资源ID:10024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02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5课 华罗庚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5课 华罗庚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

1、第5课华罗庚学习目标1.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学习他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2.分析倒叙、引用诗词和讲故事的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怠慢()金瓯()褒奖() 追溯()商榷() 置若罔闻()出类拔萃() 撰写()答案diubosquwncuzhun(2)多音字埋 尽角 蔓答案mi/mnjn/jnjio/jumn/w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3)答案(1)江畔/挑衅(2)显赫/姓郝(3)蜚声/斐然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莫名其妙:_(2)深入浅出:_(3)如获至宝:_(4)置若罔闻:_(5)出类拔萃:_答案(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

2、(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2)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3)好像得到了极珍贵的宝物,用来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4)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5)形容超出同类。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当今商海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没有真才实学很难站稳脚跟,成就事业。()(2)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对国家楼市调控政策置若罔闻,不顾消费者的利益,捂盘惜售,提高房价。()(3)华罗庚看了陈景润大胆而又坦率的来信,没有暴跳如雷,而是如获至宝。()(4)“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们一行在园

3、林和绿树之间深入浅出,尽享自然之美。()答案(1)。(2)。(3)。(4)。用错对象。2辨词填空(1)惨淡惨苦残酷“惨淡”指暗淡无色;凄凉,萧条,不景气;形容苦费心力。“惨苦”为形容词,指凄惨痛苦。“残酷”指凶狠冷酷。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许多商家_经营。因为家境贫寒,他晚年命运甚是_。罪犯手段十分_,令人发指。答案惨淡惨苦残酷(2)商榷商量“商榷”指商讨,多用于庄重的场合。“商量”指交换意见,口语化较重。工作中遇事要多和群众_。这个问题尚待_,以后再研究。答案商量商榷三、名言警句有关“勤奋”的名句1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

4、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一、作者简介顾迈男,山东章丘人。1953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长篇通讯和特写著称。作品有专著中国当代科学家传、炎黄之光、华罗庚传、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二、背景展示华罗庚,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病逝于日本东京。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氏算子”等。三、文体知识人物传记的主题呈多元化特点,但基本方向明确。作者在为传主作传时一定会渗透自己的创作意图,这些创作意图大

5、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展现传主人生经历,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风貌;二是展现传主不同于常人的一面或平凡的一面,再现传主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表达作者对传主的钦佩之情;三是从传主身上得到关于人生、社会、生命的独特感悟和认识。课堂导语罗斯福坐在轮椅上依然左右着当时世界的格局;布伦克特虽然看不见什么东西,但靠着导盲犬坐上了英国教育大臣的位置;海伦凯勒眼前虽然一片黑暗,但用心灵的光明写出了让世人为之震撼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同样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伟人,他就是让中国数学走向世界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学习顾迈男所写的华罗庚这篇课文,全面认识华罗庚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与伟

6、大的人格魅力。文中写到了华罗庚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请在图中处写出他的致力方向。答案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16段)致力于数学的实际应用(1115段)1作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可写之处必然很多,因此材料的选取和安排显得很重要。本文的材料是由两条线有机地交织起来的,这两条线是什么?答:_答案(1)按时间顺序将人物一生分成几个阶段。(2)在每个阶段中,既按时间的推移又通过空间顺序给人安排不同的活动。2课文的前四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答:_答案前四段是全文的引子。在内容上,采用倒叙的写法,巧设悬念,把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幕提到文章的开头,吸引读者思考“为什么只有华罗庚的论文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7、的重视”;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华罗庚的叙述。3课文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写了华罗庚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病后残废:献身数学,写出名作。4在第二部分“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中,写到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成就的?有什么好处?答:_答案(1)成就:研究堆垒素数论。他的研究成果将他的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特别是典型域方面的研究,是华罗庚对数学的突出贡献之一。(2)写作顺序:按地点和时间。(3)好处:多而不乱。5在第三部分“

8、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中,作者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答:_答案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华罗庚致力于数学的实际应用。6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答:_答案“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几十年从事数学研究的生涯中,华罗庚最深的体会是“科学的根本是实”。他用比喻告诫自己。7文中引用了华罗庚的诗词以及他的话语,从不同侧面烘托和丰富了传主的思想精神

9、,既表现了华罗庚作为一个数学家的文学兴趣和古文修养,又使文章具有一种古雅的韵味。分析下列引用的诗文有怎样的妙处。(1)神奇妙算古名词,师承前人沿用之。神奇化易是坦道,易化神奇不足提。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答:_答案既体现了华罗庚对于中国古代算数天才般的理解和发挥运用,又说明了华罗庚特别强调勤奋。(2)向在城市里,今来大地边。东风勤拂拭,绿满万顷田。规划处处用,数学入田间。移植谁之力,靠党非靠天。答:_答案形容了华罗庚将研究室里的数学运用于工厂、田间后的喜悦心情。(3)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

10、佳音。沧海不捐一滴水,洪炉陶冶砂成金。四化作尖兵。答:_答案表现了华罗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的兴奋之情和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规划。8课文在写作时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答:_答案倒叙,从华罗庚“出名”起笔,把最精彩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主体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勾勒出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材料多而不乱。嵌入多首华罗庚的诗词,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有意识地讲述一些小故事,增加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9华罗庚一文蕴涵了多方面的思想意义,阅读后你会产生哪些方面的感悟?请从传记的思想性角度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逆境中奋斗的精神。华罗庚一

11、生数次劫难都没能挡住他奋斗的脚步:在他青少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要坚持工作,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努力,需有怎样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2)“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方法。这一点从华罗庚的被发现、被请到清华、被提升为教授、被派出国等可以看出来,从华罗庚对人才的发现、培养也可以看出来。这一优良的选拔、培养人才的传统,在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我们不能丢弃。“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两句诗是华罗庚对自己走向成功的经验总结。那么,你认为华罗庚的成功只是靠勤奋吗?答:_答案(观点一)华罗庚能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勤奋,应该说

12、他有着非凡的天赋、智慧。如他初中时就深深爱上了数学,虽没学过孙子算经却能用妙法思考,迅速回答有名的算题,从这个事例来看,华罗庚是个有数学天赋的人。(观点二)熊庆来教授的赏识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如果没有他的赏识,华罗庚也不一定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观点三)“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两句诗一方面表现了华罗庚的谦虚,另一方面也说明华罗庚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和刻苦。文中有大量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观点四)可以说,华罗庚具备天才的条件,但他是靠勤奋和刻苦才成就了“天才”的事业的。华罗庚的人生历程启发我们: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既需要一定的天赋,更需要勤奋努

13、力,还需要一定的机遇和客观条件。如何引用古诗词本文引用了华罗庚的许多诗词,这些诗词既从不同侧面烘托和丰富了传主的思想精神,表现了华罗庚作为一个数学家的文学兴趣和古文修养,又使这篇科学家的传记,在大量理性的、抽象的数字描述中,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情趣来。技巧点拨那么,在写作中,如何巧妙地点化、运用古诗词呢?(1)题目借用古诗词,妙不可言。“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拟作文标题时,巧妙借用古诗词名句,文章就会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诗意。(2)文中巧用古诗词,富有韵味。古诗词名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在行文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名句,可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文章有文采,有文化底蕴。(3)结尾引

14、用古诗词,画龙点睛。在写作中能巧妙地引用古诗词名句来结束全文,利用它富有的哲理加以概括总结,能够给人以美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迁移运用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注意引用古诗词。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能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答:_答案(示例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诵读这流传千古的名句,谁能不为背井离乡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而感动?(示例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示例三)“马上相逢

15、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吟诵这豪迈的诗句,谁能不为在外面建功立业的健儿们的思乡之情而感动?(示例四)“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读着这凄婉的诗句,谁会不理解浪迹天涯的游子那浓浓的思乡之情?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部分详细介绍了华罗庚苦难的生活经历及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借鉴。运用示例有首歌的歌词写得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由此可见,勤奋是走出逆境的灵丹妙药。华罗庚在青少年时期历经坎坷,吃尽苦头:冬天边帮父亲做生意边刻苦读书,有一次入了迷,竟把算题的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这一举动吓到了顾客

16、;在左腿关节变形瘸了以后,仍然坚持钻研数学,终于取得惊人的成就。置身于逆境之中,只有靠自己的拼搏来证明生存的价值。在成功的彼岸,人们期待着你乘风破浪、扬起远航的风帆!(高考作文逆境与成功)2课外素材北大保安哥甘相伟甘相伟的站着上北大一书出版了!很多人看到书名都很奇怪,何为站着上北大呢?原来,甘相伟本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站着”只是他的一种工作状态。凭着自身的努力,他最终成了北大学子。甘相伟来自大别山区的偏远山村,由于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放弃到县里高中读书的机会。2007年初,心中的读书梦再次燃起,他来到北京,和众多学子一起走进了梦寐以求的燕园。不同的是,甘相伟成为了北大西门的一名保安

17、。生活在燕园,行走在未名湖畔,甘相伟贪婪地享受着北大的人文氛围。工作之余,他溜进课堂蹭课、听名师讲座、泡图书馆2008年,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成为北大成教院中文系的本科生。从此,甘相伟开始半工半读。站在岗亭里,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是北大学生。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2012年6月,他的第一本书站着上北大正式出版,北大校长周其凤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努力进取的精神,令人钦佩。甘相伟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他也被誉为“中国保安出书第一人”。选材感言起点低并不代表终点低。对梦想的坚守和不懈的

18、努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一名保安,能够成为北大学子,能够出版书籍,都是奋斗的结果。作为保安,甘相伟从未向现实屈服,而是找到了前行的方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并因此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数学奇才华罗庚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

19、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

20、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他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

21、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作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作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

22、”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1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

23、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摘编自王元华罗庚)读后启悟“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且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告诉我们: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发现自己的研究有不足,也一定要及时修正。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关系之三文明(1)1名句(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译文(1)不符合礼的,不乱看,不乱听,不乱说,不乱动。(2)外在与内在相互补充融合,这样以后就可以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解读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对

24、礼的推崇无以复加。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遵循礼仪的标准,凡不符合标准的,都应当自觉摒弃,唯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自我提升,使内外如一,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才能达到做人的理想境界。“不学礼,无以立”(论语雍也),“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多次论述礼的功用以及追求实现礼的途径。在儒家看来,礼不仅是个体成就自我的方式,同样也是社会得以建立健康秩序的源泉。个体集聚为整体,宗族扩展为国家,其联系维系的重要支撑,就是礼。2名句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译文做人不懂得礼不能生存,做事不遵循礼不能成功,国家缺乏礼无法安

25、宁和谐。解读同样是儒家大思想家,荀子与孟子的区别,在于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恶”。虽然认识不同,但殊途同归,儒家都主张通过后天的教化,使人不断趋向好的方面发展,使恶变善,使善更善。因此,荀子专门论述通过礼仪对人性进行打磨,指出人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应当按照礼仪的尺度严格要求,学习提高,尽可能追求自我的完善,然后推己及物,影响他人,乃至改造社会。史书左传就经常记载,春秋时期,诸侯国君做出各种违背礼仪的行为,大臣或史官即预言国君不会有好下场。典型如齐国国君齐懿公,对内欺压臣民,记仇地夺取大臣封地、毁坏大臣亡父尸骨,对外侵略邻国。于是鲁国大夫季文子就指出:“奉礼以守,犹惧不终,多行无礼,弗能在矣。”(左传文公十五年)最终齐懿公果然被大臣发动叛乱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