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04.43KB ,
资源ID:10023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02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1、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孝”是进入家庭观念中最早的伦理道德范畴。传说尧时,“虞舜,性至孝”,感天动地,“帝尧闻之,遂以天下让焉”。这可能就是中华孝文化的雏形。“孝”大兴于周代,其初始意指尊祖敬宗、报本返初、生儿育女和延续生命;至孔子,使“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化为“善事父母”的纯粹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至孝经,“孝”这个反映家庭亲子关系的道德观念被全面政治化了。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提出了

2、“孝为仁之本”,而儒家思想也就是以“仁”为中心的道德思想,可见“孝”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孝经中,“孝”被置于道德规范的最高地位,“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本位,可以说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孝文化对“孝”有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孝”与“顺”的一致。曾子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尊亲”不仅指尊敬,更有一系列礼仪规定;“弗辱”就是要安分守己,不许玷污祖上的名声和家族的尊严,还要珍爱父母给予的身体;“能养”并非一般的供养,而是敬养。在中国的孝文化中,还强调“顺”,即顺从父母的意愿,孔子对孝

3、的简洁解释是“无违”,儒家所提倡的“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服从长上的意志。孝文化有着重要的政治内涵。“孝”本是规范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的伦理道德,但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家国同构、君父同伦,“孝”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政治意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道,忠孝是一体的。孝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敬父母只是孝的开始,进德修业才是孝之终。这与儒家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相一致,与儒家“身家国”的模式相统一。可见,“孝”已经同时向个体道德领域和政治领域扩

4、展,它起源于个体道德修养,贯穿于家庭中赡养父母和家庭和睦,终于进德修业,对国家和社会履行职责。孝文化对“不孝”有明确的规定。在孟子中,孟子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岐为其做了如下注解:“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从精神层面提出致亲于义则为“孝”,陷亲于不义则为“一不孝”。可见,孝不是简单的恭敬顺从,而是以“义”作为“孝”的评判标准。“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则从物质层面,即温饱与否和是否为考取功名而努力提出“孝”的标准。最后,“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又从发展的层面,即后继是否有人的角度提出“孝”的标准。此处

5、的“无后”并不是侧重“不娶无子”,而是强调“绝先祖祀”,即无人继承衣钵才是真正的无后,真正的大不孝。(选自中西方孝文化探析,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孝”由一种反映伦理道德的家庭观念逐渐发展变化,后来被全面政治化了。B“孝”大兴于周,其初始意为尊祖敬宗、报本返初、生儿育女和延续生命,有别于“善事父母”的伦理意义。C孔子提出“孝为仁之本”的观点,确立了“孝”在中华传统道德的地位,“孝”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D传统中国社会家国同构、君父同伦的特点为“孝”向政治领域扩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孝”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政治内涵。答案C

6、解析张冠李戴,确立“孝”在中华传统道德的地位的是孝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曾子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不仅要求内心尊敬,更应体现在一定的礼仪上,敬养是“孝”的底线。B“阿意曲从, 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可见违背自己的意愿、一味顺从,最终使“亲”陷于不义之中,这也是不孝顺。C文章第四段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孝”的丰富内涵与儒家伦理思想作对比,突出了孝文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D文章第五段引用孟子及赵岐的话,是为了帮助读者进一步明确什么是中国孝文化中“真正的不孝”,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答案C解析“对比论证”说法错误。3根据原文内容,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对“孝”有积极推动作用,他使“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化为纯粹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B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孝”是儒家核心思想“仁”的根本,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C孟子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岐认为“不孝”的重点在于“绝先祖祀”,只要有人继承衣钵,就不算是大不孝。D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有双重意义,即家庭意义和社会意义,对“孝”与“不孝”都有明确的规定,优于西方孝文化。答案D解析“优于西方孝文化”于文无据。(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8新年伊始,直播答题迅

8、速掀起了一波全民答题热潮,直播答题APP通过疯狂烧钱吸引用户参与。各大直播答题平台的玩法基本一样,由主持人出题,网友在线面答,通常每场共12道选择题,在指定时间内全答对的人可以瓜分巨额奖金。事实上,“知识变现”的狂欢并不是一场撒钱的慈善活动,“答题者”看到的是利益,“出题者”看到的同样是效益。看直播从花钱到赚钱的转变激起用户热情,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意愿。直播兴起后,“低俗”“无厘头”一直是撕不去的标签。在吃了“低俗网红”的亏之后,直播答题似乎是一条相对符合政策的安全道路。在网友点灯熬油答题“变现”的时候,已有直播答题平台拿着流量数据实现了商业变现包场式广告赞助纷沓而至。1月9日

9、,美团100万元冠名花椒“百万赢家”中午场,映客的芝士超人的首个广告则被趣店以1亿元拿下。直播答题仍在探索期,最终能否产生出持久的民生红利,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需要提醒的是,娱乐永远是娱乐,我们不能让娱乐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也不能幻想通过直播答题让全民知识有多高的飞跃,更不能做一夜暴富的梦。(摘编自央视直播答题为何突然火了)材料二:(数据来源:全国直播答题用户调研报告)材料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发出通知指出,今年以来,一些网络平台以视频直播方式开设互动有奖问答节目,吸引大量网民参与抢答,在促进知识传播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各级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

10、,规范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网络直播答题的内容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健康有益的知识,不得传播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不得传播格调品味低下的内容,不得宣扬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任何机构和个人,一律不得开办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直播答题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相应的条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已开展的网络直播答题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加强对合规网络直播答题活动的监管,引导业态有序平稳发展,防止过度炒热;要把日常监管、定期巡查与网民举报结合起来,对违法违规问题即发现、即处置

11、;建立方便广大网民参与监督的举报制度;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引导网民理性参与网络直播答题活动;督导合规网络直播答题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摘编自新华网:官方加强管理网络直播答题)材料四:题目,是直播答题的基础,题目出得好坏,直接决定节目水平高低。然而纵观当下直播答题节目,出题水准堪忧。比如有的出现事实错误,硬把“肉夹馍”划成江苏小吃;有的内容无聊,要求回答“西瓜视频”四个字共有多少笔画,毫无知识性;甚至还有些在事关国家主权问题上出现严重误导,令人匪夷所思。有人认为,不过是一两道题出得不好,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在直播答题过程中,动辄上万乃至几十万人同时在线,一旦题目内容包含严重错误或不良导向,不仅可能

12、歪曲事实、误导不知情的观众,甚至会对互联网领域的文化生态产生冲击和不良影响。一味强调娱乐性、互动性,而忽视题目设置本身的严肃性、严谨性,无疑会让问答跑偏,令知识失色。把题库扎扎实实做好,是直播答题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前提;而泾渭分明地区分真正的知识和垃圾信息,则是做好题库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摘编自人民网:别让垃圾信息玷污“知识”)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直播答题APP用户对直播答题平台增加包场式广告赞助商产生反感,这使接近三分之一的直播答题APP用户卸载过直播答题APP。B二线城市的直播答题APP用户是直播答题APP用户的主力军,无论是用户分布还是用户渗透都处于城市

13、直播答题APP用户第一位。C直播答题是一种娱乐方式,不是真正的知识传播,也不是真正的知识变现,所以直播答题让网民知识飞跃以及一夜暴富都是不可能的。D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通知要求是从各级管理部门、相关部门以及网友等的角度来诠释规范直播答题节目的责任和权利方面的内容。答案A解析A项“对直播答题平台增加包场式广告赞助商产生反感卸载过直播答题APP”错误,用户卸载直播答题APP的原因有很多,“对直播答题平台增加包场式广告赞助商产生反感”只能是其中一种,但不是全部,所以卸载直播答题APP的用户不能全是因为“反感”使然。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直播答题APP即答即提

14、现的高效性提高了使用直播答题APP用户在线答题的兴趣,这也保证了这些用户今后会继续使用直播答题APP。B绝大部分用户是为了参与直播答题才安装直播答题APP的,只有小部分用户是之前安装,这说明直播答题疯狂烧钱吸引用户很有效果。C网络在线直播答题的积极方面是能促进文化知识传播,消极方面是所出题目有知识错误,而这些知识错误使相关部门对直播进行监管。D合规的网络直播答题平台必须具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及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的专业主持人。答案B解析A项“保证了这些用户今后会继续使用直播答题APP”错误,从图表中有三分之一的用户卸载过直播答题APP可以看出,“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未必

15、能让直播答题APP用户继续使用该程序。C项“这些知识错误使相关部门对直播进行监管”有误,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对直播进行监管除了题目出现知识错误外,还有传播的思想、开办直播答题的资格和主持人的业务素质等诸方面。D项“专业主持人”错误,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合 规”的“规”就是指举办平台应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主持人不是规定要求的,但是“通知”要求主持人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而不是“专业主持人”。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直播答题如何才能真正传播知识。(6分)答:_答案远离低俗。传播的知识要高雅,同时也不能拿金钱为噱头。加强监管。管理部门要采取相关措施,规范直播答题节目的管

16、理,直播答题的节目内容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传播健康有益的知识。做好题库。直播答题的基础是题目,不能把垃圾信息作为知识进行传播。(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苏东坡的秋天武志强对秋的感应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文人的感应就是留下一些文字,直到骨骸与灵魂一起都漂泊了,天地间只留下一枝瘦笔,让后人来读。古秋中最喜欢苏东坡的秋。酒不醉人人自醉,苏东坡的秋就散发着浓浓的酒味,一路走下来能把你醉倒。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当他孤苦飘零到黄州时,作了卜算子一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17、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尽秋的凄清、冷寂,但在字里行间又有一股隐隐约约极细微的飘仙之气,我想苏东坡一定是饮了酒之后开始这月夜独往来的,千年之后依旧能嗅到他的酒仙之气,仿佛他不是用脚行走,而是孤鸿一样在飘。到底是深谙秋的人,也到底是酒中人,即便到心境死灭时也能散发出一股酒的芬芳,不要小看这点芬芳,正是它使苏东坡成为苏东坡,如果说是苏东坡写尽了秋,倒不如说是秋和酒拯救了苏东坡。当你望着那湛蓝的秋空,眸子里不是盛满了渴望燃烧的酒液吗?沉寂的热情又一次被唤醒被点燃了。苏东坡把目光投向秋天,他又开始向往了。在他那篇脍炙人口、优美动人的前赤壁赋中,一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8、就展示了他博大宽广的襟怀。前后判若两人,但秋的精神又一以贯之,如果不是万里清秋,苏东坡能写出这样的词句吗?能通过这样的抒发疗救他的精神危机吗?正是秋天养育、调息着苏东坡的情怀,为他提供了纵横驰骋、跌宕腾挪的天地舞台,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他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才竖立了一个完整的苏东坡雕像。秋天的个性就是苏东坡的个性,秋天不能缺酒,有酒的苏东坡不能缺秋。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后,作了一首水调歌头,就是那首著名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够了,仅此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就可使苏东坡笑看天下大红大紫、大富大贵和玩弄阴谋诡计的人,问问他们,能写出这一句吗?仅仅一句,谁能情怀真正的

19、富有,唯有东坡。秋天的个性就是苏东坡的个性,秋天不能缺酒,有酒的苏东坡不能缺秋。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后,作了一首水调歌头,或泪流满面,默立无语,秋天都接纳了,并把它仅有的余温给予我们,送我们上路。苏东坡就是这样的上路了,至今都向我们展示着一条明净的人生之路。繁华喧嚣所给人的多是过眼烟云,而一些真正沉埋在心底的东西并不怕冷寂,它在等待勃发,就像一棵生了根的树定能将枝叶烘托出来。有成熟就有失落,有大的成熟就有大的失落,不怕失落,怕的是失落之后不再振作、奋起,不再否定、超越。这就是苏东坡给我们的启迪,也就是秋天给我们的启迪。秋天其实就是一坛酒,苏东坡已品过这坛酒了,也该我们今人品一品了,我们应该

20、比苏东坡品得更好。(有改动)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酒后,苏东坡笔下的秋散发着浓浓的酒味,因此让作者最喜欢苏东坡的秋。B文章启示我们应像苏东坡、秋天一样,要有开阔的胸襟,乐观地面对人生,通过努力成就人生的辉煌。C文中引用苏东坡的诗词,既能印证苏东坡与秋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文章的中心;又能增加作品的文学情趣,使文章具有文采。D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等手法,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苏东坡的喜爱、赞赏之情。答案A解析A项因果关系错误。8为什么说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苏东坡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6分)答:_答案因为秋唤醒了苏东坡沉寂的热情,给了他精神力量,疗救了他的

21、精神危机。秋天养育、调息着苏东坡的情怀,给他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9作者认为秋天其实就是一坛酒,苏东坡已品过这坛酒了,也该我们今人品一品了,那么,我们还能从秋天中品出什么?试联系实际加以探究。(6分)答:_答案秋的天空是辽阔的,天是湛蓝的,它启迪我们,要有开阔的心胸,要有包容一切的情怀。秋是收获的季节,它启示我们,要心怀感激,珍惜拥有,脚踏实地把握现在。秋凄清、冷寂,但又成熟、丰盈,这如同人生一样,有坎坷也有机遇,它启示我们,要乐观地对待眼前的困难,通过努力成就人生的辉煌。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

22、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

23、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

24、采芳洲兮杜若。”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B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C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D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答案D 解析原句标点为: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指时间在前的、次

25、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先大夫”指已去世的大夫,如先王、先父。B“谪”指封建时代官吏降职,调往边远地区。“迁”指职务变动,“右迁”指官员贬官降级。C“登第”指登科、及第。“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后指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D“殁”指死亡。古代人对死的称呼不同: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庶人称“死”。答案B 解析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C

26、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答案A 解析与原文表达的意思相反。由原文“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几句可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译文:_(2)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译文:_答案(1)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中第,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2)但以前和他同时

27、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参考译文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已去世的父亲玉岩公担任御史一职时被谪戍到沅、湘一带,在那期间,他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琅琅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靖初年,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

28、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的生活。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刻在匾额之上),(将匾额)悬挂在门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以说他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所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作一件大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中第,常常把梦

29、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才会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希望自己的子孙考取功名。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虽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被重用。并且玉岩公的本家的孙辈都才华出众,散发着秀美的神

30、采,因此可以说是受到了诗书传家的影响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诗人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B第二句写俗世之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

31、游散步。可以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C第三句写大石丛错、凹凸不平的坡头路,很磨难人。这“荦确坡头路”正象征了诗人脚下坎坷的仕途,暗含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D第四句写拐杖碰撞在石头上面,铿然一声。用“自爱”一词写出了诗人面对坎坷之路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之情。答案C解析C项“抑郁不平之气”错误,该句并无此意。15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6分)答:_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出了诗人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诗人坚守信念、

32、乐观旷达的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诗句是“_,_”。(2)蒹葭一诗中写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时,主人公顺流而下追随恋人的诗句是“_,_”。(3)在论语中,孔子用“_,_”两句,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答案(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

33、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同时侠士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有些侠士,()。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舍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_,而客观上却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而导致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_,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胁秦王,也是基于自身使者的身份,希望不辱使命。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在他们的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藏着_,即便是一生追随,_,备受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战国时

34、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们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B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C他们在人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D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答案A解析应是先人身上依附,再活动上服务。“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修饰不当。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

35、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B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C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D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答案C解析按逻辑顺序应先“主观上”再“客观上”;“以政治为出发点”属于“主观”范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属于“客观”范畴;注意与下文专诸刺杀王僚的事例相照应。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知遇之恩令人发指不虞之誉丰功伟绩B知遇之恩 怒发冲冠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C再生之恩 令人发指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D再生之恩 怒发冲冠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答案B解析知

36、遇之恩:得到赏识或重用的恩德。再造之恩:像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令人发指:叫人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不测风云: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不虞之誉:预料不到的赞扬。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2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提取出“隐形贫困人口”的三个特征。(5分)网络流行词“隐形贫困人口”指这类人: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为什么称他们为“新穷人”?他们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们往往成长在吃穿不

37、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脑力劳动,有较高的收入;但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没有任何预算的情况下,能任性掏出一万元买一台iphoneX,没有任何消费节制。因此,他们的开销大于收入,往往一到月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此时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他们把钱花光了,苦涩地啃着馒头、刷着手机,盼望老板早点发工资。答:_答案 (1)较高收入;(2)无预算;(3)开销大于收入(没有任何消费节制、任性)。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_。但他

38、失意时能达观自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作中,_。坎坷经历使苏轼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创作出许多潇洒超脱的词。纵观他的一生,多次被贬,频遭陷害,甚至含冤被捕入狱。但他不论贬谪天涯,还是任职朝中,都能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逆境中寻得闲适之趣,随缘自适、超然物外,不为得失、生死所扰,_,显示出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答案(示例)他的思想常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成为旷达词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处处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17年12月16日,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在京逝世。他在生前不止一次描绘过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屠岸认为一个民

39、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就会缺乏精神上的丰富和优雅,就不会百花盛开、生气勃勃。材料二从1920年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至今,一个世纪即将过去,古代典籍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已然成为天书,传统诗词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天堑即将形成。对于这种现状,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曾深表担忧,她说:“守着一座宝山却不自知,甚至还会为了贪图享乐做出违法之事,这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假设你所在的学校将举行以“我心中的诗歌”或“我与诗歌同行”为主题的论坛活动,你将作为班级代表参加,请写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恰当引用学过的诗句;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写作时,首先应当准确把

40、握材料内涵。本题由两则材料构成,审题时应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即都是围绕诗歌具有的价值意义来说的。不同之处:材料一强调的是诗歌在寻找个人诗意人生、精神追求上的价值和对民族的意义;材料二由时代背景入手,表现出了对诗词文化被现代人淡忘和边缘化的隐忧。所给材料在这里只是起到引出话题、打开思路的作用,具体写作时只要能围绕自己对诗歌的看法和感受,入情入理地展开即可。可以立意为: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当下仍应熠熠生辉;诗歌不仅关乎个人,还与民族、国家精神息息相关;诗歌是蕴含人生真理的宝藏,亟待人们去开采;我读诗,我学诗,我快乐;诗词是人们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归宿;我的“诗歌之旅”。行文时在观点明确、层次清晰的同时,不要忽视材料中的任务指令“发言稿”,即需注意发言稿的文体特征。发言稿应有听众意识,文章写作的对象是全校同学,因此语言与内容要使他们易于接受。同时还要注意恰当引用“学过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