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36.84KB ,
资源ID:10019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01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2课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2课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学案(含答案)

1、第2课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学习目标1.把握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学习文中以乐景写哀情及细节描写的手法及作用。3.领会文中所蕴含的对法西斯纳粹的强烈愤怒之情。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毛骨悚然()和煦()纳粹()不寒而栗() 踉跄() 祈祷()呆滞() 嬉戏()答案snxculqindozhx(2)多音字处曾答案ch/chcn/z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答案(1)废墟/嘘寒问暖(2)嬉笑/嘻嘻哈哈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不可思议:_(2)毛骨悚然:_(3)不寒而栗:_答案(1)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2)形容

2、很害怕的样子。(3)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16年8月5日,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实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精湛的技艺让人不可思议。()(2)这片戈壁滩荒无人烟,方圆几十里没有一棵树,冷风刮过,令路过的人毛骨悚然。()(3)虽说立春已经很久了,但是春寒料峭,人们时常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答案(1)。(2)。(3)。2.辨词填空周密严密周密:周到而细密。严密:事物之间结合得紧,没有空隙;周到;没有疏漏;使严密。眉山市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于10月27日召开,市委领导_部署,决心创建全国“阳光

3、家园”示范区。影星俞灏明在复工拍摄爱在春天起,就受到了_的保护:除了拍摄,身边随时有4个保镖,剧组所有人绝不容许透露丝毫关于他的消息。 答案周密严密三、名言警句有关“和平”的名句1.战争是地狱之子,和平是艺术的保姆。莎士比亚2.金钱是战争的筋骨,和平是财富的源泉。拉伯雷3.和平优于战争,是因为和平时儿辈埋葬父辈,战争时父辈埋葬儿辈。培根4.战争的形象,是流血、痛苦和死亡。托尔斯泰一、作者简介罗森塔尔,生于1922年,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威辛参观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有良知者的共同心声。其作品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曾

4、获1960年普利策新闻奖(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二、背景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曾遍布亚欧大陆,仅在短短几年间便夺走了世界5 000多万人的生命。在欧洲,纳粹德国则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尤其是在以奥斯威辛集中营为代表的德军专门设置的人间地狱里,约有400万人被疯狂杀戮。奥斯威辛集中营: 奥斯威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目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威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津卡、莫诺维茨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

5、。德军利用毒气室等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走进过去,反思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奥斯威辛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伤疤,每个到过那里的人都会反思战争、反思人性,都会有着说不尽的感慨和愤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来感受当时德国法西斯的残酷暴行。阅读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在方框内填入参观地点以及参观者的表现。答案试验室(12)羞愧尴尬长廊(1314)注目深思地下窒息室(1517)窒息祈祷

6、1.“在布热津卡,德国人撤退时破坏了的毒气室和焚尸炉的废墟上已长满了雏菊。”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这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雏菊”象征着美好的生命,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垮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2.作者在介绍见到的成千上万张照片时,为什么特别强调那个年轻、可爱、微笑的姑娘?答:_答案年轻、可爱、微笑的姑娘的无端被杀,更反衬了法西斯分子的残忍、毫无人性。3.课文倒数第三段有一句话“在奥斯威辛,没有地方可以祈祷”,这是

7、什么意思?答:_答案祈祷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保佑,但在奥斯威辛没有可以祈祷的地方,因为刽子手丧失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会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者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处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4.文章开头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所在地“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结尾又写道:“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作者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内容上,以集中营周围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假如

8、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现在的一切。然而现在却物是人亡,悲上加悲。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乃是愤激之言。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着作者的内心是汹涌澎湃的。5.在这篇文章的主体内容中,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了其他参观者身上。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的这些地方看见了什么?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是什么?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填在表格里,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观的地方参观者所见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答案参观的地方参观者所见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毒气室废墟上已长满了雏菊恐怖终生焚尸炉 头发、婴孩的小鞋、尸体的砖房毛骨悚然、不寒

9、而栗女牢房装女囚的木箱惊惧、张开大口试验室上锁的门臊红了脸长廊照片上的死囚:目光呆滞照片上的姑娘:温柔地微笑疑惑地下窒息室喉咙就像被人扼住、窒息、踉跄好处: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对写奥斯威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侧面烘托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匠心所在。不直接写集中营如何恐怖,而是让读者从参观者的表情来体会他们的所见,突出表现这里带给人们的恐惧,充分展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1958年这篇最先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报道,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各媒体争相转载,并于年末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声明的“没有什么可供报道的新闻”能最终获此殊荣,并被誉为“

10、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答:_答案(1)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威辛参观时的感受当作新闻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了每一个有良知者的共同心声,表达了对战争及法西斯的强烈愤慨。(2)作者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馆的所见所感。(3)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引发人们对灾难、生命及人性的拷问与自省,强调了和平友好的重要意义。写文章如何首尾呼应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结尾处景物描写:“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这一段与第一段相照应。从结构上看,整篇文章浑然一体。从内容上看,最后一段是

11、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之上再次描写的,这就深化了沉重、悲哀的感情;文章首尾相合,使得整篇文章笼罩在一种特别沉重、压抑的氛围里;以景结情,令人无限遐想、无限沉思、无限悲痛。技巧点拨所谓首尾呼应是指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对同一情况作出解释、说明、交代的一种写法。呼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更具有突出的作用。1.叙议呼应文章的开头,客观地叙述事物,不加以评论,不流露作者的倾向性。而在结尾能针对叙述的事物加以议论、评说,生发出作者的思想认识并激发出作者的主观情感来。如文章王老师的小屋,开头的叙述朴实平凡:“一中的王老师,住一间12平方米的小屋。里边,一张小桌,地下锅呀盆呀的排成了行。”结尾是:“我们歌颂王老师的小屋

12、,却并非在歌颂他的屋子之小。我们希望那些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老师们,能够不再住这样的小屋。”这样的先叙后议升华了文章的主题。2.回复呼应回复呼应,即开头是怎样的起点,结尾又回到这个起点上。文章绕了一大圈,尽管中间的内容浩浩荡荡,仍然绕不出开头规定的内容圈子,结尾仍是重复开头提出的问题,或是从特定的情景出发,结尾重新回到这个特定的情景中来。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文首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结尾是:“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13、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3.因果呼应因果呼应是指文章的开头的内容是某种原因,结尾的内容是开头原因引起的必然结果。前因后果,顺理成章。如: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作者为什么“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在结尾回答了这个问题:“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4.情景呼应情景呼应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渲染某一种氛围,结尾又回到景物描写上来。例如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14、“迎着瑟瑟秋风,踏着片片落叶,沿着村头的弯弯的小路,怀着沉痛、苦闷的心情,我默默地走着走着。哦,老槐树,我又回来了,又来到了你的身边。抚摸着老槐树那粗糙的躯干,看着眼前这飘零的落叶,我又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之中”文章的结尾写道:“从此,每当秋风吹起,我都徘徊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追忆起老奶奶。啊,而今又是秋风瑟瑟,又是落叶片片”文章从“秋风落叶”起笔,将整篇作品的背景放在一个悲凉的氛围中,触景生情,回忆往事。结尾又写了“秋风瑟瑟”“落叶片片”,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又进一步抒发了对“老奶奶”的深厚感情。迁移运用以“家”为话题,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出一篇作文的开头与结尾。答:_答案(示例)我爱我家开头:

15、我们家就像一个调色盘,盘子里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外公是红色,妈妈是绿色,爸爸是紫色,我是橙色。我们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儿。结尾:我爱我家,我爱我家的调色盘调出的颜色。这些颜色,画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美丽图画。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假若在布热津卡,从来就见不到阳光,青草都枯萎凋残,那才合乎情理,因为这里是一个无法形容的恐怖地方。1958年8月,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有13年,时间已磨平了残酷的战争造成的创伤,但德国法西斯在二战期间残酷地屠杀被占领国家人民的集中营还在警醒着世人,集中营内的牢房、毒气室、鞭刑柱、焚尸炉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德国法西斯的滔天罪行。可用于“历史在这里沉思”“战争”“和平”“忘记与铭

16、记”“和谐”等写作话题中。运用示例当历史的车轮碾过奥斯威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威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犹太纪念日那天,德国总理跪在营前,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更何况是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

17、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威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忘记其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长鸣。现在的犹太民族早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古人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佩乎塞苍冥。”犹太人正是凭着这样一股浩然之气,将心中的愤怒转化成一股复兴民族的决心。不要以为不声不语的他们已将历史忘却,时间永远不会使有些记忆风化,奥斯威辛也永不会将屈辱的历史遗忘,即使时间不断轮回。那天,奥斯威

18、辛警钟长鸣;那天,犹太人民饱含热泪;那天,记忆流经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极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战争者宣判。胜利的钟声会响彻和平者的胸膛。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威辛风化在记忆底层!2.课外素材尼古拉斯温顿:英国的辛德勒除了一不小心活过了一百岁,尼古拉斯温顿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可在旁人看来,从纳粹手下救走669个孩子,这事好像没那么容易被忽视。二战爆发前,温顿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一名股票经纪人,一个机会使他来到被纳粹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在那儿,很多犹太父母自知难逃厄运,想用最后一点力气把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他们的绝望和悲伤,令身为德国犹太裔移民的温顿在西欧各国政府间游走,希望有国家

19、能接收这些孩子。当时,只有英国同意接收这些小难民,但要求他必须为每个孩子在英国找到愿意收养他们的家庭,温顿制作了一批印有孩子们信息的小卡片,假期结束回国后,他一个一个落实收养家庭,不仅办下了签证,还为每个孩子募集到了50英镑的旅费。1939年3月14日,两名志愿者在捷克斯洛伐克组织,温顿在英国接应,载着脖子上系着标明身份号码的犹太儿童的第一列火车悄悄从布拉格出发。次日,德军进入布拉格。由于签证迟迟不到,温顿开始伪造入境文件,3月到8月,先后有8列火车载着669名犹太儿童逃出地狱。70多年过去了,这些“温顿儿童”及其子孙,约有6 000人因温顿而得以存活于世。此后整整50年间,温顿没对任何人提及

20、此事。直到他的妻子在家中无意间发现了写着帮助孩子撤离细节的剪贴簿,这位“英国辛德勒”的事迹才被广为传播。2003年,温顿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2008年,他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2014年10月28日,在接受捷克总统为他颁发的“白狮勋章”时,这位头发全白、牙齿已经掉光的老人说:“感谢那些愿意接受并收留他们的英国家庭,还有那时竭尽全力与德国人战斗的捷克人我只是提供了一点帮助而已。”选材感言勇气能让一个人毅然决然地帮助别人或者积极直面一些坏事、祸端。勇气能让我们付诸行动,也能让我们取得成效。我们在解析勇气的来源时,要想到:爱是行为的指明灯,勇气则是行动的指挥官,爱和勇气往往是紧密相连的。有勇气,

21、不仅仅是英雄的特质,也是平凡人的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尼古拉斯温顿能够在危险的环境中勇敢迈出营救儿童的步伐,正是他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为了忘却的纪念奥斯威辛引发的记忆在一个寒风瑟瑟的冬日,我踏上了奥斯威辛的土地,去追寻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天低云暗,小镇被笼罩在灰色的肃穆与沉寂之中。我身边的人们,默默地走动,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用表情和手势交流。在这里,时空是凝固的,一切都悄然无息,人们似乎要用沉默来祭奠受难者的嘶吼。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110万永远逝去的幽灵仿佛一条鞭子,时时抽打着7 650名幸存者和所有的后人。走在集中营里,看着四周电网密布,处处壁垒森严,哨所、

22、绞刑架、毒气室、焚尸炉、死亡墙这一切的一切,寒气逼人,夹杂着阴森森的空气,让人毛骨悚然。然而,透过这些,你或许也能够发现,总有一种力量会让你深深感动。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深深感动,这种力量叫作直面人生。我们很难想象,对于20世纪人性之恶的这场大灾难,那些受害者们该怎样面对。但是,在集中营里,人们用自己的笔和心,来记载悲剧,书写信念。集中营里遗存下来的诗作、画作,甚至偷偷发行的报纸,让后人感受到了它们所承载的快乐与哀愁、希望与绝望。我们也从中嗅到了自由的气息。而对残酷,人类依然可以保持尊严,可以选择心灵的自由。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深深感动,这种力量叫作承担历史。对于那噩梦般的岁月,人们没有选择避而不语。

23、由于幸存者的记录、目击者的陈述、学者的潜心研究,我们今天能够详细地了解那段历史,认识一个真实的奥斯威辛。我们的记忆被唤醒,良心被叩问。对待惨痛的历史,正如同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地剥,即便会让人鼻酸流泪,但终会见到大白于天下的核心。同样令人感动的是德国的勇于反省与担当。当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忏悔的时候,当德国政府立法规定反对纳粹主义的时候,当德国社会寻求赎罪与反思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在战争罪责问题上的坦诚和良心。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说:“即便是有一天,死去的人们的名字可能在人类的记忆中淡漠了他们的苦难命运将永不会被遗忘。他们

24、安息于历史的心中。”是的,历史的传承与记忆是我们的责任。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或者说,失忆等于第二次屠杀,回忆等于第二次受难。为了避免历史性的悲剧重演,我们不能忘却,也无法忘却。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我们宁愿选择受难。读后启悟本文语句简洁,结构严谨,感情炽烈。作者呼吁人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肉体上、精神上的伤痛,战争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给社会环境带来了灾难。在波兰的奥斯威辛,在中国的日本七三一部队,是何其相似,历史的伤痛召唤我们,铭记历史,铭记战争之痛。“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我们不能忘却”,我们应该承担起责任。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关系之二民主1.名句圣人无常心,

25、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四十九章译文圣人的心没有私心,以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解读老子所说的圣人,往往指的就是理想的君主。他认为,君主不能有自己的私心,应当尊重百姓的意愿,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赢得支持,使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理想的君主是智慧、道德、政治最高境界的化身,因此遵循规律,大公无私,教化民众,而不是强迫百姓,不给百姓设置太多的要求,使其能自然、自由地生活发展。尊重百姓,听从百姓的意见,从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就要求君主不独断专行、具有“民主”意识。上古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完全形成,社会还保留着原始民主色彩,如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舜选择继承人,都经历了众人推选的过程,而非单纯的指

26、定,这正是启发老子形成这种思想的起源。2.名句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译文众人都厌恶(某事某物),一定要加以考察;众人都喜欢(某事某物),也一定要加以考察。解读儒家主张尊重民意,但作为知识分子,始终要保持独立审慎的思考。在孔子看来,盲目从众是一种危险的状态,缺乏调查研究,很可能导致错误,即使是来自于民意,也需要再详加考察,不能轻易做决定。孟子更对这一观点做了发挥:“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

27、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该语即强调:即使听到民意也不能盲从,要多考虑多调查,然后再去实施,这才是合格的统治者。3.名句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尹文子大道上译文所以圣人治理国家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凭独自的能力治理,而在于能和众人共同治理。解读尹文子是战国时期学者尹文的著作,其思想兼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等各家观点,讲述形名(事物内容与名称的关系)理论及治国之道,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尹文子的观点,从最朴素的人不可能具备全知全能的智慧出发,指出即使是圣人,也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能力,才能做成事业,“智不备

28、于一人,谋必参诸群士”(明揭暄兵经百言)。民主的益处,正在于集合了众人的智慧,征求了多数的意见,才做出决定;而与之相对的独裁与专制,则是由统治者一人行使权力,不接受监督约束,所以即使政策错误,也无法得到纠正。古人强调集体的作用,客观上就对君主的权力形成了制约,也因此形成了民主思想的雏形。4.原文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论政体译文君主,就像船;百姓,就像水。水能够让船漂浮,也能够让船沉没。解读唐朝初年,由于唐太宗君臣都亲身参与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因此非常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思考治理国家的道理。他与大臣魏徵等多次探讨古代政治得失,并坦诚表示,自己身为皇帝,担心听不到逆耳忠言,希望大臣敢于直言劝谏,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促进自己改过向好。魏徵便引用古语“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指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大力量,君主若不能正确处理这一关系,便会招来灭亡。唐太宗对此深表赞同。后来魏徵多次向唐太宗强调这一观念,“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终太宗一世,政治开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都得益于君臣的这些正确认识。